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方系统内模控制方法的研究
作 者: 郭妍
导 师: 靳其兵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非方系统 内模控制 广义逆 NLJ方法 解耦 相对增益 模型降阶 多变量
分类号: TP2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大规模连续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一种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不相等的非方系统。日益提高的工业控制要求,输入变量的约束和操作条件的变化都是产生非方系统的原因。非方系统的控制问题对控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控制方法已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内模控制作为一种先进控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实际操作中计算量较小等优点,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扰性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体系已较为成熟。本文的工作就以非方系统为研究对象,推广内模控制在非方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介绍了多变量内模控制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了系统的鲁棒性,通过对双输入双输出多变量系统的仿真研究,讨论了内模控制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利用回路配对实现非方系统的方形化。讨论了相对增益矩阵及其衍生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非方有效相对增益矩阵,给出了利用配对法求解方形子系统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说明该类方法对非方系统进行控制的有效性。针对非方系统直接进行控制器设计的多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包括广义逆法,多变量协调控制法,分布式控制法等,并讨论了其与内模控制结合的可能性。针对一类含时滞和RHP零点的非方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广义逆和解析分析的解耦内模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时滞和RHP零点进行解析补偿,实现对系统的解耦内模控制,并通过本文提出的一种改进随机数搜索算法对控制器进行降阶,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该方法不必对时滞项进行近似,且降阶算法对初始值要求不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时滞非方系统的控制效果。针对内模控制在工业现场传统控制装置上的实现问题,讨论了IMC—PID方法在非方系统的应用。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全文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19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4 1.2 文献综述 14-18 1.2.1 内模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16 1.2.2 非方系统控制方法综述 16-18 1.3 本论文的工作 18-19 第二章 多变量内模控制原理 19-31 2.1 引言 19 2.2 多变量内模控制原理 19-23 2.2.1 多变量内模控制的结构及性质 20-21 2.2.2 多变量内模控制设计的方法 21-23 2.3 内模控制鲁棒分析 23-26 2.3.1 内模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 24-25 2.3.2 内模控制系统鲁棒性能分析 25-26 2.4 内模控制器与反馈控制器的关系 26-27 2.5 仿真研究 27-29 2.6 小结 29-31 第三章 非方多变量系统概述及方形子系统选择方法 31-45 3.1 非方多变量系统概述 31 3.1.1 非方多变量系统的定义 31 3.1.2 非方多变量系统的分类 31 3.2 非方多变量系统方形子系统结构的选择方法 31-40 3.2.1 相对增益矩阵(RGA) 32-34 3.2.2 动态相对增益矩阵(DRGA) 34-35 3.2.3 有效相对增益矩阵(ERGA) 35-37 3.2.4 非方相对增益矩阵(NRGA) 37-39 3.2.5 非方有效相对增益矩阵(NERGA) 39-40 3.3 仿真研究 40-44 3.4 小结 44-45 第四章 非方多变量系统直接控制方法 45-55 4.1 摩尔—彭罗斯(Moore-Penrose)广义逆法 45-47 4.1.1 广义逆矩阵的定义及性质 45-46 4.1.2 广义逆矩阵的计算方法 46-47 4.2 多变量协调控制法 47-48 4.3 非方解耦器法 48-49 4.4 分布式控制法 49-51 4.5 瘦系统稳态区域操作法 51-52 4.6 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主控制量法 52-53 4.7 小结 53-55 第五章 非方时滞系统解耦内模控制方法 55-71 5.1 引言 55-56 5.2 解耦内模控制结构 56-57 5.3 解耦控制器设计 57-59 5.3.1 求取G_m~(-1) 57 5.3.2 闭环控制系统传递函数阵H 57-59 5.4 反馈滤波器设计 59 5.5 控制器降阶方法 59-62 5.5.1 问题描述 59-60 5.5.2 随机数搜索寻优方法及其改进 60-62 5.6 非方系统IMC-PID转化 62-63 5.7 仿真实验 63-69 5.7.1 非方内模解耦降阶控制仿真研究 63-66 5.7.2 非方IMC-PID仿真研究 66-69 5.8 小结 69-71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71-73 参考文献 73-77 致谢 77-79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9-81 作者和导师简介 81-82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2-83
|
相似论文
- 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容错控制研究,TB535.1
-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设计,TP273
- 二阶系统解耦的数值算法研究,O175
- 二阶系统解耦问题中的齐次Sylvester方程非奇异解求解研究,O175
-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 流程工业数据校正方法的研究,TP274
- 矩阵变换器供电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 基波磁通补偿式串联混合型谐波抑制装置的应用研究,TN713.8
- 基于智能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功率解耦控制,TM315
-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TP273
- 冷热水混合系统解耦控制研究及实现,TP273
- PMLSM悬浮平台的二阶滑模控制研究,TP273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神经网络PI重复控制器,TN713.8
- 欠驱动三连杆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TP242
- 两类典型热工对象的自抗扰控制,TP273
- 循环流化床锅炉DCS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P273
- 工艺偏差下的电源地网络快速仿真分析方法,TN402
- 陕西省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费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F301
- Banach空间中线性算子Moore-Penrose度量广义逆的扰动分析,O177.2
- 基于广义置换循环矩阵的理论探究,O151.21
- 并联动态电压调节器的分析与控制,TM76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系统 >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