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老舍小说中的国民性改造

作 者: 连欢欢
导 师: 卢洪涛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老舍小说 改造国民性 批判 文化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晚清时期就已经有了国民性改造的先声,而此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炽热探讨也从未冷却。直至“五四”时期,鲁迅作为文坛的旗帜,主张用文学的形式来进行国民性改造。而老舍从英国回国之时,虽然已经错过了风卷云涌的文学运动,却还是间接地受到了鲁迅等人的影响,并形成了通过小说创作来进行国民性改造的意识。关于老舍小说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就老舍小说中改造国民性这一问题研究得还不够全面和系统,对老舍文化批判视野下的人物塑造和文化内质探讨与挖掘的还不够。本文就从这些研究的薄弱环节入手,对老舍小说中国民性改造意识的发展、国民性改造的特点、文化批判视野下的人物塑造以及东西多层文化对国民性的熏陶和影响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以揭示老舍国民性批判的独特艺术价值。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联系老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试图整理出老舍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国民性改造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在创作早期的《赵子曰》、《二马》中,还是创作鼎盛时期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探索型非现实主义小说《猫城记》中,老舍一以贯之地挖掘与探讨小说人物身上的性格弊端和根源。从这一整理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老舍在创作中交织着两种情感,一方面是对国民劣根性批判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对下层人民由衷地同情和关爱,这一创作心理也使得老舍的小说批判具有自己独特的“温情”味道。第二部分就老舍对鲁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展开探讨。首先将二者小说中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进行比较,指出其中的异同,以此来说明老舍对鲁迅小说中国民性改造思想和手法的汲取和创新。其次,选取老舍和鲁迅小说中的两个经典人物形象“祥子”和“阿Q”,就人物的命运遭遇与性格特点进行文本比较,以探讨两位文学大师在塑造小说人物时的创作构思。最后,针对老舍在继承鲁迅国民性批判主题的同时又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批判风格进行总结,指出老舍国民性改造的特色,一是擅于用幽默温和的笔调去刻画与状摹人物形象;二是创新性地将人物和情节放在文化的“温室”中去观察二者的变化,批判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在反思着文化的病理。第三部分,探讨老舍在进行国民性批判时采取温和态度的原因,并通过分析老舍“温情”观照下的对象——北平市民社会,来窥测老舍眼中的国民劣根性及其理想中的国民形象。老舍小说中的北平市民社会,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此处将北平市民按照思想觉醒的程度与拥有财产的多寡,分为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底层市民社会。老舍借身处时代潮流中的三类北平市民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来绘制北平的“民生图”,在“熟烂了的”民俗与文化中体现人物的精神变化和前途命运,从而达到借人物角色反观文化弊端的目的。第四部分,针对老舍国民性改造中的文化批判特色,本部分对老舍所经历并在作品中所涉及的三种主要文化进行分析,试图探究出不同文化的病灶并指明其危害。这三种文化包括官钱本位、中庸保守的北平文化,充满侠义又没落重礼的满族文化,此外,老舍批判的笔尖并没有拘囿在中国范围之内,而是将英国文化中的殖民意识和弱国歧视也置于批判的视野之中,让中国民众得以看清西方文明之下的阙漏,避免盲目信从。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3
第2章 老舍国民性改造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3-21
  2.1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国民性远观  13-16
  2.2 左翼文学思潮下的国民性透视  16-17
  2.3 八年抗战熔炉中的国民性考验  17-21
第3章 老舍与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比较  21-33
  3.1 老舍与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异同  21-29
    3.1.1 相同点  21-26
    3.1.2 不同点  26-29
  3.2 祥子与阿Q的形象比较  29-33
    3.2.1 有“家”无“国”的狭隘意识  29-30
    3.2.2 想做奴隶而不得  30-31
    3.2.3 逆境中的“精神胜利法”  31-33
第4章 老舍国民性批判视野下的市民形象  33-43
  4.1 老派市民形象  33-35
    4.1.1 老马  33-34
    4.1.2 祁老人  34-35
    4.1.3 张大哥  35
  4.2 新派市民形象  35-40
    4.2.1 负面人物形象  36-37
    4.2.2 “想”与“做”矛盾的集合体  37-39
    4.2.3 理想市民形象  39-40
  4.3 下层市民形象  40-43
    4.3.1 骆驼祥子  40-41
    4.3.2 《月牙儿》中的“我”  41-43
第5章 老舍国民性批判的文化内涵  43-55
  5.1 北平文化  43-46
  5.2 满族文化  46-51
    5.2.1 穷困潦倒的末世人  46-47
    5.2.2 “体面”和“讲究”的礼仪文化  47-50
    5.2.3 理想中的旗人  50-51
  5.3 西方文化  51-55
结语  55-57
参考文献  57-59
致谢  59-61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1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4.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5.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6.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7.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8.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9.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10.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1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2.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1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途径的探析,G633.3
  1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15.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16.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7. 校服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G635.5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19.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20.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21. 国产动画中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J95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