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史铁生创作论

作 者: 王琨
导 师: 叶立文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史铁生 困境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史铁生的创作为立足点,以时间为线索,对史铁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人生遭遇,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变迁在作家生命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呈现与分析。在以文本分析为宗旨的前提下,试图还原史铁生创作的原生状态,从而彰显他在困境疑难面前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坚韧不拨的精神品质。史铁生在对困境的超越过程中,实现了他对的呼唤和践行。“爱”是他普世热情的根基,亦是他与命运抗争的手段。以此为读者客观呈现,史铁生作为一个当代人,他的人生历程、作品中的时代烙印,进而分析作品的审美特征和思想主题。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与结论,其中正文分为三章。绪论系统归纳了历年来关于史铁生研究的思想主题,并对他的研究趋势进行了一个简略的回溯,得出的结论是史铁生以其辽阔而深邃的心魂,和甘于寂寞的生存姿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尊崇,其思想之深邃与广博,值得从哲学、心理学等维度进行研究。正文部分所涉及内容如下:第一章,以成长环境和时代氛围为背景,从时代环境的变迁中,还原史铁生的人生轨迹和他走过的心路历程。他认为中国式的佛教信仰属于“到达式”的天堂观,无理性根基,故易生贪、争、贿赂,而基督教“道路式”的天堂观,则意味着无始无终的行走与盼望,在此无尽的行程中,爱是唯一的意义。史铁生对宗教满怀热心又不失理性,人本主义的创作立场,令他的作品富有神性与哲理意蕴。尽管对人生困境的解答,最终的答案指向的是的人自救这一命题,但他以神性思考介入文学,给迷茫的心魂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史铁生一直以一位“灰五类”的身份沉默着,但作为旁观者,他却有着清醒的时代意识和历史眼光,虽然有渴望加入集体的愿望,但是当发现这个集体的盲目时,他便与之保持了适当的心理距离。动乱的岁月也曾给予史铁生温暖的情怀与盼望,在下乡的日子里,他终于体悟到人与人之间最为切实的温暖.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以理想主义情怀,率先脱离了那种时代悲壮与怨怼情绪,他以对人类普遍情感的爱为出发点,试图向内寻求人与外在环境的平衡。史铁生在一开始创作时,他表现出对生活的干预心态,发出了对于文革中体制残害人性的不满和控诉,同时也从自身经验出发,表达了对残疾人得不到尊重的愤懑与无奈,代表的作品有《午餐半小时》、《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和《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在这些作品中,人物身上负载着时代特征与人类普遍的劣根性。至1985年,以《命若琴弦》为标志,史铁生的创作更为内向化,并且渐渐远离了时代喧哗。第二章探讨写作之于史铁生意义,关注电影与史铁生的创作之间的关系。写作于他是探求、是掘取、是受造,同时也在无形中惠及他人。将写作视为宿命的史铁生,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在后来的作品作品中淡化时代因素,具体向人的内心隐秘处探微。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三种困境,即欲望困境,孤独困境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而要补救它们,爱是惟一的药方。史铁生在编剧工作中所传达的电影理想偏于诗性,这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情怀。他在小说创作中引入剧本模式,表现了他对剧本创作不竭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史铁生不拘一格、反对束缚的文体创作观。第三章论述史铁生理想主义情怀的可贵及其困境,以及从他的部分创作看其对笔记小说的继承与超越。在世俗化浪潮不断高涨的1990年代,史铁生执守着他的个人理想主义,驰骋在个人的心魂僵域。史铁生一面探讨着生命的意义,一面则尽可能精微地雕琢着灵魂的轮廓。史铁生的理想主义并不追求崇高,而是从人本位的立场上力求平实。史铁生在1980年代中期创作的《毒药》,生命后期创作的短篇《群猴逸事》与《借你一次午睡》,在体例与内容上完成了对中国古代笔记传统的系统借鉴和改造,流露出具有现代性的生存之思,同时他反对异化、追求自然的旷达情致,与笔记小说的古雅相映成趣。史铁生熟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小说技巧与创作方法,但同时他也自觉追随传统文学,善于从传统中获取灵感与素材,但不是照搬古人,而是大胆拿来,加以改造。结语归纳史铁生在困境里的心路历程,他对苦难的认领,对写作这份宿命的执著,以及把握他后期创作的微变。史铁生用半生智慧,启悟了许多迷茫的心魂,在当下萎靡不振的价值空间里,他的思想价值应该被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被世代长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3
绪论  13-27
第一章 记忆与印象  27-64
  第一节 轻轻地来  27-39
    一、宗教对史铁生的影响  29-34
    二、一位富有神性的人本主义者  34-39
  第二节 来到人间  39-51
    一、初味孤独  40-43
    二、遭遇“叛徒”  43-46
    三、差别与自卑  46-51
  第三节 绵延一生的黄土地牵挂  51-64
    一、下乡前后  51-56
    二、黄土地记忆  56-60
    三、知青与乡民的参差对照  60-64
第二章 扶轮问路  64-124
  第一节 轮椅上的生死之思  65-79
    一、未知死焉知生  65-71
    二、从地坛里的母内视史铁生的女性期待  71-79
  第二节 宿命的写作  79-98
    一、写作:史铁生的生命支柱  80-83
    二、史铁生早期创作谈  83-88
    三、对“残疾”的体察与超越  88-92
    四、史铁生文字里的情与爱  92-98
  第三节 西方现代主义与史铁生的创作  98-113
    一、198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传入的背景  98-103
    二、西方现代主义在史铁生作品里的流转与嬗变  103-113
  第四节 关于电影的表达与对其的介入  113-124
    一 浅谈史铁生的本创作——以《死神与少女为例》  114-117
    二、文本中的剧本元素  117-119
    三、谈史铁生创作中对影视资源的汲取  119-124
第三章 灵魂的事  124-147
  第一节 商品社会中理想主义的歌者  124-134
    一、1990年代以后史铁生文学活动略述  127-130
    二、雕琢灵魂的画师  130-134
  第二节 理想主义的歌者  134-142
    一、理想主义小考  134-136
    二、理想主义的困境  136-142
  第三节 史铁生的新笔记体小说创作  142-147
结语  147-149
史铁生年表  149-162
参考文献  162-171
致谢  171-172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172

相似论文

  1.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2.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3.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4. 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G718.3
  5. 蚯蚓处理猪粪秸秆适宜C/N及混合物腐熟度变化研究,X713
  6.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7. 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感染和死疫苗初次免疫保护作用,R392.1
  8.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9. 隆力奇直销策略研究,F426.72
  10.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1.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12. 中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630
  13. 没有解决的困境: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观,I712.074
  14. 爱德华·阿尔比剧作的荒诞性与现实主义传统,I712.073
  15. 郑晓龙电视剧导演艺术研究,J911
  16. 为爱而爱—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意义,B516.59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与文化相对观困境解读,A811.6
  18. 论生态主义视域下的绿党政治,D564
  19. 基因隐私权研究,D923
  20. 社会期望下法院角色转变的困境与出路,D926.2
  21.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效用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