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艺术节的品牌沟通-可持续整合路径研究

作 者: 张超
导 师: 张敏
学 校: 上海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艺术节 城市 爱丁堡艺术节 可持续整合沟通 AISAS
分类号: J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化艺术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之一。从全球范围看,艺术节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亮点,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关于艺术节之于城市的价值之争日益激烈。追根溯源,艺术节的存在是因为城市对文化艺术的深层次需要。然而过分商业化的现实,使得艺术节演化为简单的推销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工具,具体表现就是愈来愈多的艺术节和少之又少的优秀品牌,逐渐背离其美好的初衷。艺术节品牌经营遭遇困境。解决途径之一,在于加强艺术节的品牌沟通。沟通的实质是资源整合及需求交换的双向互动。艺术节沟通的特点在于无可替代的现场沟通特征和公共服务属性。艺术节沟通的意义,是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城市一同走向世界。这一途径,或可概括为ISC模式,即可持续整合沟通。本文以国内外文献和案例为基础,分析艺术节的历史脉络、个性特征和策划运营,并以爱丁堡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典型案例,尝试深化可持续整合沟通的理念,提出艺术节沟通应以人为本,在艺术追求和商业利益统一的基础上,以城市场域内的现场沟通为主要形式,以多种形式的深度沟通为辅助工具,进而全方位塑造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城市公共服务品牌。

全文目录


摘要  10-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绪论  13-29
  1.1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4-16
    1.1.1 理论意义  14-15
    1.1.2 实践价值  15-16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6-22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7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7-20
    1.2.3 国内研究概况  20-22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2-26
    1.3.1 研究范围界定  22-25
    1.3.2 研究内容  25-26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6-29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26-27
    1.4.2 研究方法  27-29
第二章 艺术节的历史传统与城市内涵  29-41
  2.1 中西艺术节的历史沿革  29-34
    2.1.1 起源 作为民主生活的古代艺术节  29-30
    2.1.2 兴盛 作为城市更新的近代艺术节  30-31
    2.1.3 现状 作为城市品牌的当代艺术节  31-34
  2.2 艺术节与城市的双向互动  34-41
    2.2.1 城市是艺术节发展的摇篮  34-37
    2.2.2 艺术节对城市形象传播的独特作用  37-39
    2.2.3 文化可持续是共同愿景  39-41
第三章 艺术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1-50
  3.1 城市竞争形态升级对艺术节发展的挑战  41-46
    3.1.1 经济衰退冲击艺术节的发展空间  41-43
    3.1.2 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  43-44
    3.1.3 新媒体环境下非现场性沟通的挑战  44-45
    3.1.4 城市其他类型大会展活动的竞争  45-46
  3.2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节沟通的发展趋势  46-50
    3.2.1 回归文化的思想引导作用  46-47
    3.2.2 公众需求与社会回报的统一  47-48
    3.2.3 公共服务品牌的市场化趋势  48-49
    3.2.4 特色开发与国际化传播的互动  49-50
第四章 基于可持续整合沟通的艺术节内在机制  50-65
  4.1 ISC 可持续整合沟通理念  50-54
    4.1.1 ISC 可持续整合沟通的诞生背景  50-51
    4.1.2 ISC 可持续整合沟通的理论基础  51-53
    4.1.3 ISC 可持续整合沟通的内涵  53-54
  4.2 艺术节沟通的要素分析  54-58
    4.2.1 基于会展传播的艺术节沟通机制  54-55
    4.2.2 艺术节沟通的基本内容  55-57
    4.2.3 艺术节沟通的五大特征  57-58
  4.3 艺术节的 ISC 可持续整合沟通路径  58-65
    4.3.1 沟通对象——引起注意  59-61
    4.3.2 沟通内容——产生兴趣  61-62
    4.3.3 沟通手段——主动参与  62-63
    4.3.4 沟通过程——整合营销  63-64
    4.3.5 沟通效果——主动分享  64-65
第五章 爱丁堡艺术节的 ISC 路径解析  65-76
  5.1 爱丁堡艺术节概况  65-67
    5.1.1 爱丁堡艺术节的缘起与发展  65-66
    5.1.2 爱丁堡艺术节的使命与目标  66-67
  5.2 基于 ISC 的爱丁堡艺术节沟通模式  67-72
    5.2.1 核心沟通 基于文化认同的品牌定位  67-68
    5.2.2 现场沟通 基于城市合作的品牌构建  68-71
    5.2.3 非现场沟通 基于媒介整合的品牌延伸  71-72
  5.3 爱丁堡艺术节的沟通经验  72-76
    5.3.1 行政层级分明  72-73
    5.3.2 财政经营自负盈亏  73-74
    5.3.3 节目管理专业化多元化  74-76
第六章 问题与对策 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例  76-90
  6.1 国内外艺术节理念与模式借鉴  76-79
    6.1.1 注重城市特色开发  76-77
    6.1.2 合理借力政府资源  77-78
    6.1.3 办节原则公开透明  78-79
  6.2 我国艺术节沟通的瓶颈与突破  79-82
    6.2.1 政策沟通 抵制即时利益诱惑,形成文化产业链意识  79-80
    6.2.2 模式沟通 突破政府主导传统,走市场化办节道路  80-81
    6.2.3 深度沟通 打破传统理念,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  81-82
  6.3 基于 ISC 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发展建议  82-90
    6.3.1 上海国际艺术节沟通特色  82-85
    6.3.2 上海国际艺术节运作亮点  85-86
    6.3.3 上海国际艺术节沟通建议  86-90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90-94
  7.1 结论  90-92
    7.1.1 研究结果  90-92
    7.1.2 缺陷与不足  92
  7.2 展望  92-94
参考文献  94-99
附录 1 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接触度调查问卷  99-110
附录 2 世界著名艺术节官方网站一览  110-117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17-118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118-119
致谢  119

相似论文

  1. 热天平上城市固体废弃物热解及燃烧特性研究,X705
  2.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3.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4. 大型购物中心地下空间设计研究,TU922
  5.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6.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7.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8.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669.6
  9.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10. 无锡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X176
  11. 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研究,D625
  12.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的布局研究,U491
  13.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TU984
  14. 城市公共文明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64
  15. 基于GPS/GIS的城市公交信息管理系统,TP311.52
  16.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F127
  17. 温带地区城市广场设计的节能策略,TU984.18
  18. 基于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城市视觉形象品牌化探讨,TU984
  19. 西宁市“十一五”期间绿地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TU985.12
  20.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D669.3
  21. 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及政策研究,F299.2;F752

中图分类: > 艺术 >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 世界艺术 > 艺术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