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吕氏春秋》君道思想探析

作 者: 刘传红
导 师: 陈应琴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立君之道 为君之道 逻辑
分类号: D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吕氏春秋》是先秦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由秦相吕不韦在公元前240年主持编撰而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和六论三部分组成,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该书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而在内容上是驳杂多变、极难驾驭。吕书内容涉猎范围的确十分广泛,涉及当今政治、经济、军事、农学、医学、哲学、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但由吕书的编排主旨及所处的历史背景诸方面决定了它围绕的论述中心只能是政治,是讲究治国之道的。很多学者对此达成共识,也展开了初步性研究,但治国之道包罗万象,泛泛而谈未免笼统而失要义。中国传统的“治道”,因其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呈现出对君道的特别观照,赋予君道观以核心价值,吕书亦不例外。本文就是从这个核心价值出发,整合该书中的诸多其它思想,从而形成了一种核心鲜明突出的整体研究《吕氏春秋》之态势。在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了逻辑分析方法的使用,厘清了吕书君道观的内在层次。本文内容就是吕书缜密逻辑层次的具体体现:首先,由吕书自身内容和编排过程推导出它是一部君道观凸显之杰作,进而梳理它对先秦诸家之君道观的继承和超越。其次,明确将吕书君道观内在逻辑划分为二:立君之道和为君之道。进而探讨立君之道的合理性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根据吕书原文的叙述,为君之道又可划分为二:君主修身和君主与他人之关系,在这点上它多多少少受到儒家“内圣外王”逻辑思想的启迪。吕书的君主修身论,将儒道两家思想整合,双管齐下,既含有修生命之真,又包括养生命之善。君主与他人之关系主要包括君主与臣子的关系以及君主与“民”的关系。在吕书君道观的逻辑层次中还始终贯穿着一条传统的线,那就是它的天人关系论,在行文过程中,对这条线多次进行了具体的凸显。吕书还善于从简单而有趣的事例中阐述深奥的道理,这种深入浅出的论证方式在本文中也略有展现。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一、君道观凸显之力作  10-17
  (一) 君道观是吕书编排宗旨  10-11
    1. 由吕书自身内容来看  10
    2. 由吕书编撰过程来看  10-11
  (二) 对先秦诸子君道观之继承与发挥  11-13
    1. 对先秦诸子君道观之继承  11-12
    2. 对先秦诸子君道观之超越  12-13
  (三) 吕书君道观研究之意义  13-17
    1. 解决吕书整体性研究难题  13-14
    2. 彰显吕书创新性的动力来源  14-15
    3. 破吕书学派属性争议返杂家之本  15-16
    4. 拓宽吕书及诸子研究新视角  16-17
二、立君之合理性及影响  17-23
  (一) 君道确立之合理性  17-20
    1. 君道立,相与利  17-19
    2. 君道成,由乎性  19-20
    3. 君道明,取乎众  20
  (二) 君道合理性确立之影响  20-23
    1. 天下为公、亲贤兼用  20-22
    2. 天子之动、全天之性  22
    3. 兴举义兵、以伐暴公  22-23
三、真善并重之君主修身论  23-30
  (一) 君主养生以保生命之真  24-26
    1. 护本养气、顺性择物  24-25
    2. 修节止欲、不过行情  25-26
  (二) 君主修德以保生命之善  26-30
    1. 务本莫贵于孝  26-27
    2. 敬学尊师、适音正德  27-28
    3. 务大慎小、见细知化  28-29
    4. 难易贵时、不旷人事  29-30
四、君臣视野中的君主  30-39
  (一) 方圆不易、其国乃昌  31-35
    1. 君威无敌、正名便势  31-32
    2. 贵因守静、用非其有  32-33
    3. 义动无旷、臣事义赏  33-35
  (二) 受染于贤、国不虚存  35-39
    1. 染不可不慎  35-36
    2. 有道之士、必礼必知  36-37
    3. 用贤之异、存亡之原  37-39
五、君民关系中的君主  39-46
  (一) 宗庙之本在于民  39-43
    1. 德顺民心、利适民欲  40-41
    2. 听言察善、首者忧黔  41-42
    3. 兵诚实义、以振苦民  42-43
  (二) 纲纪用民  43-46
    1. 使民以欲、信民赏罚  43-44
    2. 爱利以安、务农导民  44-46
结语  46-47
致谢  47-48
参考文献  48-49

相似论文

  1.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2.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3. 模糊制导律与导引品质的关系,TJ765
  4.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5. 基于Web的课堂教学视频分析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
  6. 试论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7. 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B812
  8. 奎因逻辑真理思想探析,B81
  9. 英汉翻译中逻辑问题的研究,B812
  10.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B812
  11. 农村人情消费及其功能研究,C912.82
  1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研究,G613.4
  13.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U492.8
  14. 基于分布式描述逻辑的本体模块化构建方法研究,TP391.1
  15. 基于逻辑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建模与分析,TP393.09
  16. 区间集的蕴涵构造研究,O159
  17.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八年级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测验研究,G633.6
  18. 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当代解读,B81
  19.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B83
  20. 基于gPXE的智能无盘系统管理技术研究,TP316
  21. 基于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全光逻辑门的研究,TN25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