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及意义

作 者: 张福强
导 师: 田继辉
学 校: 宁夏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外科
关键词: 上矢状窦 桥静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分类号: R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桥静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布情况,为显微神经外科术前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术中桥静脉的保护及脑静脉系统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①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82例行全脑DSA阴性者的影像学资料。②将82例(164侧)阴性者上矢状窦通过影像测量工具(Digimizer)由前向后均分为五段,分别为A段、B段、C段、D段及E段。为了更详细描述每段中桥静脉位置,又将各段均分成三小段,分别为1、2、3小段。观察并测量各小段桥静脉的数量、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及有无转点及转角。③比较上矢状窦两侧桥静脉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①额前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A1段;经胼胝体前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B3(靠近矢状窦旁前下方);经皮质中央区入路桥静脉集中分布在C1段(矢状窦旁下方);经Dandy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D1段(矢状窦旁后下方远段);Poppen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E3(窦汇上方)。②桥静脉的走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来自额极的桥静脉顺行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长轴与硬脑膜窦血流方向间夹角为钝角);来自额叶中部的桥静脉垂直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直角):来自额叶后部和顶枕叶的桥静脉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锐角)。结论①上矢状窦各小段两侧桥静脉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②上矢状窦存在两个桥静脉缺乏段,分别为“第一缺乏段”(B3段)和“第二缺乏段”(E3段)。③A段中桥静脉集中在A1段;C段中的桥静脉集中在C1段;余各段中桥静脉的数目大致相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中英文缩略表  7-9
前言  9-10
资料和方法  10-12
结果  12-20
讨论  20-29
结论  29-30
参考文献  30-33
综述  33-40
  综述参考文献  37-40
致谢  40-4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1-42
个人简历  42

相似论文

  1.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R739.45
  2. 荧光血管造影在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中的应用,R739.45
  3. 上矢状窦组桥静脉流出端的神经内窥镜解剖及意义研究,R322
  4.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及周围纤维索的形态学研究,R743.3
  5. CT血管成像直窦解剖结构与慢性脑积水相关性研究,R816.1
  6. 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和脑静脉颅外回流通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R445.1
  7. 兔SAH脑血管痉挛后基底动脉中磷酸二酯酶Ⅴ表达及活性变化的研究,R743.3
  8.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R739.4
  9.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R813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R739.45
  11. 脑静脉系统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研究,R816.1
  12. 介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R739.91
  13. 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血管源性头痛模型的机制研究,R741
  14.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动脉测量、变异及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R445.2
  15. 人脑静脉系统参与调节颅内压增高的机制及意义研究,R741
  16. 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R816.1
  17.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和破裂风险评估,R816.1
  18. 脑桥静脉与颅内压增高调节的关系研究,R741
  19. 颅内压监测在矢状窦、大脑镰旁巨大脑膜瘤术后的意义,R739.45
  20. 术前MRV联合术中超声评估下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R739.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