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 者: 李玉坤
导 师: 王荣英;田英平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急诊医学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 胸痛
分类号: R5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并及时有效的恢复血流再灌注是抢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cTnI联合H-FABP或cTnI联合MYO的诊断效能,探讨H-FABP对12小时内不同时间段的ACS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胸痛发作12小时内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的189例患者资料,并排除不符合标准者。排除标准:(1)临床上存在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严重的心脏瓣膜性疾病及原发肺动脉高压者;(2)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3)恶性肿瘤患者;(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5)急慢性感染发热患者;(6)心肺复苏后患者;(7)有血栓性疾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4周内患者;(8)外伤或手术后4周内患者;(9)发病时间﹥12小时者;(10)不同意该检查者。根据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入选173例,排除16例,其中入选病例包括男性122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4.08±10.173岁。将所有入选患者据入院时发病时间分为0-3小时组,3-6小时组,6-12小时组。并依据入选标准分为4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A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B组)、不稳定心绞痛组(UA,C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NCCP,D组)。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5ml,全血标本立即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检验室,分别测量H-FABP、NT-proBNP、cTnI及MYO、CK、CK-MB等生化指标,详细询问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以及吸烟情况,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收集、统计并分析相关资料。结果:据上述标准本研究入选173例患者,最终诊断为STEMI(A组)76例,NSTEMI (B组)24例,UA (C组)59例,NCCP(D组)14例。0-3小时组65例,3-6小时组52例,6-12组56例。1A、B、C、D四组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比较各时间组内STEMI、NSTEMI、UA及NCCP的构成比,0-3小时组、3-6小时组及6-12小时组间相互比较,各时间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胸痛发作3小时内,分别比较A、B、C、D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⑴A组各指标分别同cTnI比较,H-FABP、cTnI+H-FABP、cTnI+MYO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B组各指标分别同cTnI比较,H-FABP、cTnI+H-FA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C、D组各指标分别同cTnI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H-FABP、cTnI联合H-FABP或cTnI联合MYO可显著提高发病3小时内AMI的阳性率。⑸AMI发病3小时内,cTnI的正确率为52.3%,H-FABP、cTnI+H-FABP及cTnI+MYO分别为72.3%、66.2%、56.9%均高于cTnI,此三项指标可提高AMI诊断正确率。⑹cTnI的Youden指数为0.099,H-FABP、cTnI+H-FABP、cTnI+MYO分别为0.467、0.325、0.140,均高于cTnI,在AMI发病3小时内,以上三指标较cTnI诊断效能更好。4在胸痛发作3-6小时内,分别比较A、B、C、D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⑴A组各指标分别同cTnI比较,cTnI+H-FA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C组各指标分别同cTnI比较,cTnI+MYO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B、D组各指标分别同cTnI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cTnI联合H-FABP可提高cTnI在AMI发病3-6小时的阳性率。⑸发病3-6小时内,cTnI的正确率为84.6%,H-FABP、 cTnI+H-FABP分别为88.5%、86.5%,均高于cTnI,cTnI+MYO为80.8%,低于cTnI,cTnI+H-FABP可提高发病3-6小时内AMI的诊断正确率,而cTnI+MYO无此作用。⑹cTnI的Youden指数为0.694,H-FABP为0.738,高于cTnI;cTnI+H-FABP、cTnI+MYO分别为0.650、0.519,在AMI发病3-6小时内,H-FABP较cTnI诊断效能更好。5在胸痛发作6-12小时内,分别比较A、B、C、D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⑴A、B、C、D组各指标分别同cTnI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发病6-12小时内,cTnI的正确率为94.6%,H-FABP为96.4%,高于cTnI; cTnI+H-FABP、 cTnI+MYO分别为89.3%、85.7%,低于cTnI,H-FABP可提高发病6-12小时内AMI的诊断正确率,而cTnI+H-FABP、cTnI+MYO无此作用。⑶cTnI的Youden指数为0.875, H-FABP为0.927,高于cTnI; cTnI+H-FABP、cTnI+MYO分别为0.750、0.667,在AMI发病6-12小时内,H-FABP较cTnI诊断效能更好。6H-FABP在0-3小时、3-6小时内及6-12小时内的特异度分别为82.8%,80.0%,95.8%;cTnI为79.3%,85.0%,87.5%;MYO为69.0%,65.0%,75.0%;cTnI+H-FABP为69.0%,65.0%,75.0%;cTnI+MYO为58.6%、55.0%、66.7%。由此可知,H-FABP的特异度与cTnI相似(P>0.05),并明显高于MYO及cTnI+MYO(P<0.05)。7H-FABP在0-3小时、3-6小时内及6-12小时内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9%,88.9%,95.8%;cTnI为47.9%,77.3%,87.5%;MYO为47.6%,76.5%,75.0%;cTnI+H-FABP为60.6%,100%,100%;cTnI+MYO为51.5%,91.7%,100%。H-FABP及H-FABP+cTnI在0-3小时内及3-6小时内的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TnI和MYO,在6-12小时内高于MYO并与cTnI相似;cTnI联合H-FABP明显提高cTnI在6小时内的阴性预测值,可用于辅助排除早期AMI的指标。8对胸痛发作12小时内所有患者NT-proBNP及H-FABP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R=0.724,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9分别比较A、B、C、D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A、B、C组和总H-FABP的OR值分别为0.797、0.905、0.900和0.832;各组其95%CI分别为(0.704-0.902),(0.788-1.039),(0.732-1.107)和(0.760-0.910)。A、B、C组和总NT-proBNP的OR值分别为0.690、0.846、0.667和0.724;各组95%CI分别为(0.564-0.845),(0.671-1.007),(0.300-1.484)和(0.618-0.849)。结论:1H-FABP在AMI发作12小时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尤其在3小时以内,其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nI、MYO、CK、CK-MB及NT-proBNP,可作为早期AMI诊断的敏感指标。2cTnI联合H-FABP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显著提高cTnI在早期AMI的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在发病3小时内更加突出,新的联合检测方法较单独cTnI检测明显提高发病3小时内AMI的诊断率。3cTnI联合H-FABP在6小时内显著提高cTnI的阴性预测值,可用于胸痛早期AMI排除诊断。4H-FABP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相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3
前言  13
材料与方法  13-17
结果  17-20
附图  20-23
附表  23-30
讨论  30-35
结论  35
参考文献  35-38
综述 简述心脏生物标志物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进展  38-49
  参考文献  45-49
致谢  49-50
个人简历  50

相似论文

  1.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R542.22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3. 甲状腺激素和白细胞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衰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R542.22
  4. 支气管舒张试验对胸闷胸痛鉴别诊断意义及气流受限危险因素分析,R54
  5. 青年与老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R542.22
  6. 高敏肌钙蛋白T检测在心肌梗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R542.22
  7.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与其预后相关性的研究,R542.22
  8.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与延迟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价值,R542.22
  9. 行急诊PCI术并合并心源性休克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R542.22
  10. 左房容积指数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中的价值,R542.22
  11. 经H2O2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R542.22
  12. 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预后比较,R542.22
  13.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心理因素和生活质量间关系的研究,R541
  14. 不同时间服用比索洛尔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R544.1
  15. IMA、H-FABP、cTnI在不稳定心绞痛诊断与治疗中变化的研究,R541.4
  1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机械性并发症8例临床分析,R542.22
  17. 抑郁障碍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R749.4
  18. 脑挫裂伤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R651.1
  19. 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心肌损伤分析,R511.7
  20. 丹参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对心肌梗死兔心肌纤维化的影响,R285
  21.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诊断试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R54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