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银花叶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筛选

作 者: 李世传
导 师: 熊建华
学 校: 江西农业大学
专 业: 食品加工与安全
关键词: 金银花叶 抑菌有效成分 提取 筛选
分类号: R2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食品防腐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类。化学合成防腐剂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天然防腐剂因其特有的天然性和安全性而备受青睐,食品防腐剂的天然化已成为了发展趋势,开发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已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金银花叶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叶,含有机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等有效成分,具有较为广泛的抗微生物作用,对主要危害食品卫生、安全和对临床医学等具有重要影响的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金银花叶产量大,资源非常丰富,故从金银花叶提取筛选出天然的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以金银花叶为原材料,研究抑菌成分的提取方法、筛选其中的抑菌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同时研究金银花叶最优的干燥方法,为了解金银花叶抑菌活性物特性及提高金银花叶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以体外抑菌试验为评价指标,研究金银花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的MIC和MBC(1)比较回流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对金银花叶抑菌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选择回流法提取金银花叶抑菌成分;(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金银花叶抑菌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70℃、乙醇溶度60%、料液比1:15和提取时间1.5h。(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金银花叶提取物药敏性试验,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μg/g和500μg/g;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00μg/g和1000μg/g。2、系统溶剂分层法及色谱方法分离筛选金银花叶的抑菌活性物质(1)用不同溶剂对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层、氯仿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正丁醇萃取层和余液层5个萃取层(J1至J5)并比较各萃取层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乙酸乙酯层(J3)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正丁醇萃取层。(2)用HPD500对J3进行分段,28%的乙醇和55%的乙醇将J3分为两段(J3A和J3B),同时J3B的抑菌效果要好于J3A。J3B继续使用HPD500分离,用42%、55%的乙醇洗脱,得J3B1和J3B2,J3B2比J3AB1的抑菌效果更强。(3)用SephadexLH-20、HPD500树脂和聚酰胺对抑菌活性部位J3A、J3B1和J3B2进一步分离纯化,最终得到金银花叶中5种抑菌活性单体成分物质,经结构鉴定,分别为:3-O-咖啡酰奎尼酸、裂环氧化马钱素、木犀草苷、3,5-二-O-咖啡酰奎尼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尼酸。五种单体化合物中3,5-二-O-咖啡酰奎尼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尼酸的抑菌效果最好,木犀草苷具有相似的抑菌效果,其次为绿原酸,裂环氧化马钱素的抑菌效果稍差。3、比较不同方法干燥金银花叶的效果,结果显示干燥方法不同会影响金银花叶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抑菌效果,最佳的干燥方法为鼓风干燥处理,其次为真空干燥处理。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综述  10-18
  1 天然产物抑菌物质的研究现状  10-13
    1.1 天然产物的抑菌活性成分  10-11
      1.1.1 生物碱类  10
      1.1.2 黄酮类  10-11
      1.1.3 挥发油  11
      1.1.4 其他抑菌活性成分  11
    1.2 天然产物的抑菌活性成分提取方法  11-12
      1.2.1 传统溶剂提取法  11
      1.2.2 水蒸气蒸馏法  11
      1.2.3 升华法  11-12
      1.2.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2
      1.2.5 超声提取法  12
      1.2.6 微波提取技术  12
    1.3 天然产物的抑菌活性物质分离方法  12-13
      1.3.1 大孔吸附树脂法  12
      1.3.2 系统溶剂萃取分离法  12-13
      1.3.3 沉淀分离法  13
      1.3.4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13
      1.3.5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  13
      1.3.6 膜分离  13
  2 金银花叶的研究进展  13-16
    2.1 金银花叶的简介  13-14
    2.2 化学成分  14-15
      2.2.1 有机酸类  14
      2.2.2 黄酮类  14
      2.2.3 其他成分  14-15
    2.3 金银花叶的药理作用  15
      2.3.1 抑菌作用  15
      2.3.2 抗氧化作用  15
      2.3.3 抗炎作用  15
      2.3.4 其他药理作用  15
    2.4 金银花叶的综合利用  15-16
  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
    3.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6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4 项目来源  16-18
第二章 金银花叶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抑菌效果  18-29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8-19
    1.1 材料  18
    1.2 试剂  18
    1.3 仪器  18-19
  2 试验方法  19-21
    2.1 提取方式的选择  19
    2.2 金银花叶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  19-20
      2.2.1 金银花叶乙醇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19-20
      2.2.2 金银花叶提取物正交试验设计  20
    2.3 抑菌试验方法  20-21
    2.4 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  21
  3 结果与讨论  21-28
    3.1 提取方式的选择  21-22
    3.2 金银花叶抑菌活性物质优化提取工艺  22-27
      3.2.1 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单因素试验结果  22-24
      3.2.2 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正交试验结果  24-27
    3.3 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7
    3.4 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杀菌浓度(MBC)  27-28
  4 小结  28-29
第三章 金银花叶抑菌活性成分的筛选及鉴定  29-44
  1 材料与仪器  29-30
    1.1 材料  29
    1.2 试剂  29
    1.3 仪器  29-30
  2 试验方法  30-34
    2.1 金银花叶乙醇提物萃取分离  30-31
    2.2 使用 HPD500 对 J3 部位进一步分段  31-32
      2.2.1 树脂的预处理  31-32
      2.2.2 J3 分段  32
    2.3 抑菌单体成分的分离、鉴定  32-33
      2.3.1 SephadexLH-20 和 HPD500 分离 J3A  32
      2.3.2 聚酰胺分离纯化 J3B1 和 J3B2  32
      2.3.3 单体鉴定  32-33
    2.4 仪器和色谱条件  33-34
      2.4.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33
      2.4.2 质谱  33
      2.4.3 核磁共振波谱  33-34
    2.5 抑菌方法  34
  3 结果与讨论  34-43
    3.1 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层的抑菌活性  34
    3.2 J3 的分段  34-37
    3.3 单体成分的分离  37-38
      3.3.1 J3A 段的单体分离  37
      3.3.2 J3B1 段单体分离  37-38
      3.3.3 J3B2 段单体分离  38
    3.4 单体成分的鉴定  38-42
      3.4.1 J3A-1 的鉴定  38-39
      3.4.2 J3A-2 的鉴定  39-40
      3.4.3 J3B1-1 的鉴定  40-41
      3.4.4 J3B2-1 的鉴定  41-42
      3.4.5 J3B2-2 的鉴定  42
    3.5 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效果  42-43
  4 小结  43-44
第四章 金银花叶不同干燥方式对其成分和抑菌效果的影响  44-50
  1 材料与仪器  44-45
    1.1 材料  44
    1.2 试剂  44
    1.3 仪器  44-45
  2 试验方法  45-46
    2.1 金银花叶干燥方法  45
    2.2 金银花叶成分测定方法  45
    2.3 金银花叶抑菌效果试验  45-46
  3 结果与分析  46-49
    3.1 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叶外观性状的影响  46
    3.2 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叶成分的影响  46-49
    3.3 不同干燥处理金银花叶的抑菌效果  49
  4 结论  49-50
全文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9
在校期间学习成果  59-60
致谢  60-61

相似论文

  1.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2.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3.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4.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5.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6. 地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梓醇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研究,TQ461
  7.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8.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9.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0.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11.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12. 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TQ922.1
  13. 羊绒与羊毛纤维鉴别系统的研究,TS101.921
  14. 基于HJ卫星混合像元分解的水稻生长监测技术研究,S511
  15. 氮高效水稻品种苗期耐低磷种质的筛选与鉴定,S511
  16. 高浓度焦化有机废水高效降解菌筛选及生长特性研究,X172
  17. 花生红衣中红色素、原花色素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的研究,TS202.3
  18. 梅花鹿胎盘寡肽制备、纯化工艺的研究,R284.1
  19. 软枣猕猴桃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R284
  20. 羊毛角蛋白膜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的研究,TS139
  21.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维模型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P391.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