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不同单穴与组穴对健康人肠电调节的即刻效应观察

作 者: 任驰
导 师: 李瑛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针刺 单穴 组穴 健康人 肠电调节 即刻效应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一是运用肠电图仪,分别观察针刺不同单穴组穴对健康受试者肠电即刻效应的影响;二是探讨不同穴位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采用同一受试者不同试验阶段进行平行对照,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健康受试者40名,男女比例为1:1。4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接受单穴试验和组穴试验。单穴试验包括A组(天枢)、B组(大肠俞)、C组(曲池)、D组(上巨虚);组穴试验包括E组(俞募组)、F组(合穴组)、G组(合募俞组)。以针刺1次为一个检测期,共7个检测期,每次检测间隔6天为洗脱期,每次分别检测针刺前、留针时8分钟静息状态下的肠电图,采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的肠电信号。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肠电平均幅值、平均频率、肠电节律紊乱率的变化,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对肠电即刻效应影响的差异。受试者接受试验观察共计8周,其中基线期1周,每组方案各观察1周,连续观察7周,40人共计观察280人次。结果:1.针刺不同单穴对肠电调节作用的比较针刺前后比较,上巨虚穴对升结肠的肠电平均幅值调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曲池穴对降结肠段的肠电节律紊乱率调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间针刺前后差值比较中,大肠俞与曲池、上巨虚穴对肠电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单穴间针刺前后差值比较虽有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不同组穴对肠电调节作用的比较针刺前后比较,合穴组对降结肠的肠电平均幅值调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穴间针刺前后差值比较中,合募俞组与俞募组、合穴组比较对肠电平均幅值调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穴间针刺前后差值比较虽有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不同单穴与组穴对肠电调节作用的比较只有少数大肠俞组与俞募组、合募俞组比较,上巨虚组与合穴组、合募俞组比较对肠电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单穴与组穴相比,针刺前后差值比较虽有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受试者针刺前后的肠电平均幅值、平均频率以及节律紊乱率的比较大多无统计学意义;不论单穴还是组穴,针刺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也大多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刺对健康人肠电即刻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也不会造成机体“自稳态”的改变,针刺对机体状态平衡的健康人的调节作用有限,穴位配伍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可能在机体的病理状态下才发挥作用,在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可能作用不明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6
目录  6-9
缩略词表  9-10
引言  10-13
试验研究  13-42
  1. 研究对象  13-14
    1.1 受试者来源  13
    1.2 纳入标准  13
    1.3 排除标准  13-14
    1.4 观察中止标准  14
  2. 试验仪器与材料  14-15
  3. 研究方法  15-22
    3.1 研究流程图  15-16
    3.2 研究设计类型  16
    3.3 样本量  16
    3.4 盲法设计与实施  16
    3.5 对照  16
    3.6 试验方法  16-20
    3.7 观察指标  20
    3.8 安全性评价处理及分级  20-21
    3.9 受试者权益保护  21-22
    3.10 统计分析  22
  4. 研究结果  22-42
    4.1 一般资料  22-23
    4.2 针刺不同单穴健康人肠电波形的影响  23-29
    4.3 针刺不同组穴对健康人肠电波形的影响  29-34
    4.4 针刺不同组穴与单穴对健康人肠电波形影响的比较  34-42
讨论  42-62
  1. 肠道的生理运动  42-45
    1.1 祖国医学对肠道运动的认识  42
    1.2 现代医学对肠道运动的认识  42-43
    1.3 肠道运动的调控  43-45
  2. 肠道的病理改变  45-46
    2.1 肠道平滑肌病变  45
    2.2 肠神经系统病变  45
    2.3 肠道Cajal间质细胞病理损害  45-46
  3. 针刺对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46-49
    3.1 针刺对健康人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46-47
    3.2 针刺对病理状态下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47-49
  4. 针刺调节肠道功能的选穴依据  49-54
    4.1 单穴的选穴依据  49-52
    4.2 组穴的选穴依据  52-54
  5. 穴位配伍的协同与拮抗作用的研究  54-56
    5.1 穴位配伍的协同作用的研究  55
    5.2 穴位配伍的拮抗作用的研究  55-56
  6. 肠电信号是研究肠运动的客观指标  56
  7. 质量控制和保证  56-58
    7.1 研究对象纳入的质量控制  57
    7.2 操作的质量控制  57
    7.3 依从性管理的质量控制  57-58
    7.4 指标记录的时间性  58
    7.5 受试者不同试验阶段的同质性保证  58
  8. 本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8-62
    8.1 研究结果分析  58-60
    8.2 研究结果讨论  60-62
结论  62-63
问题与展望  63-64
致谢  64-65
参考文献  65-70
附录  70-82
  附录一:综述  70-80
  附录二:试验研究相关图片  80-8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及科研成果  82-84

相似论文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2.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3.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5.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6.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7.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8.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9.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10.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1.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2.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13.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4. 血液急性期蛋白作为猪群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S828
  15.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6.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17.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18. 基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性研究,G804.49
  19. 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研究,C913.5
  20. CGRP、OPG在大鼠疲劳性骨折胫骨组织中的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G804.2
  21. 机制丝绵相关技术的研究,TS15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