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外来遗传资源对中国养牛业的影响研究

作 者: 高然
导 师: 刘芳
学 校: 北京农学院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遗传资源 进口 利用 经济贡献
分类号: F32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对于外来牛遗传资源的引进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养牛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外来遗传资源的引进对中国养牛业的发展存在重要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通过对全国畜牧总站以及部分地方畜牧局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收集汇总大量详实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与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中国养牛业发展现状、外来牛遗传资源的进口以及在国内的利用分布和外来牛遗传资源对中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模型,以地区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量化的遗传因素、地方资源禀赋以及生产投入要素,测算外来遗传资源对中国肉牛产业的经济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其一,虽然中国养牛业的饲养规模在逐渐缩小,但肉牛和奶牛产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奶牛产业发展迅速。其二,中国多年来对于外来牛遗传资源的引进保持增长,引进方式更倾向于遗传物质的引进。其三,引进外来遗传资源对中国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促进中国牛品种的改良,强化中国牛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而促进中国养牛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地方品种多样性造成了冲击。其四,在地区资源禀赋、生产成本、劳动力资源的联动作用下,外来遗传资源对肉牛产业的经济贡献达到19.61%。最终,本文在前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外来牛遗传资源引进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与措施。研究结论将为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制定养牛业的引种和利用规划提供相关实证支撑,也将有利于相关部门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进而为中国未来的外来牛遗传资源的引进和利用提供指导。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图表目录  7-8
1 引言  8-18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8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8-12
    1.2.1 关于国内遗传资源现状的研究  9-11
    1.2.2 关于外来遗传资源经济影响的研究  11-12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4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3
    1.3.2 技术路线  13-14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
    1.4.1 研究方法  14
    1.4.2 数据来源  14
  1.5 研究创新  14-15
  1.6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5-18
    1.6.1 牛遗传资源概念  15
    1.6.2 牛遗传资源的引进方式  15
    1.6.3 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概念  15-16
    1.6.4 投入产出理论  16
    1.6.5 生产函数  16
    1.6.6 成本收益法  16-17
    1.6.7 比较分析法  17
    1.6.8 遗传资源保护理论  17
    1.6.9 其他经济理论基础  17-18
2 中国养牛业发展概述  18-26
  2.1 中国养牛业发展概述  18
  2.2 中国养牛业生产情况  18-22
    2.2.1 中国牛总存栏量呈下降趋势  18-19
    2.2.2 牛肉总产量持续缓慢增长  19-20
    2.2.3 牛级总产量稳步增长  20-21
    2.2.4 牛肉单产平稳上升,牛奶单产快速增长  21-22
  2.3 养殖区域生产分布  22-25
    2.3.1 肉牛养殖区域分布  22-23
    2.3.2 奶牛养殖区域分布  23-25
  2.4 小结  25-26
3 中国引进和利用外来牛遗传资源现状分析  26-36
  3.1 种牛进口及利用分析  26-28
    3.1.1 种牛进口金额分析  26-27
    3.1.2 种牛进口价格分析  27
    3.1.3 种牛进口利用分布情况  27-28
  3.2 牛遗传物质进口及利用分析  28-30
    3.2.1 牛冻精进口及利用分析  28-29
    3.2.2 动物胚胎进口情况  29-30
  3.3 中国利用牛遗传资源的状况分析  30-32
    3.3.1 牛遗传资源推广利用情况  30-31
    3.3.2 外来牛遗传资源时空变化规律  31-32
  3.4 外来牛遗传资源引进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2-34
    3.4.1 引进量相对不足  32
    3.4.2 缺乏规划,重复引种,轻视培育环节  32-33
    3.4.3 外来牛遗传资源进口依赖问题  33
    3.4.4 牛品种品牌建设环节薄弱  33-34
  3.5 小结  34-36
4 外来牛遗传资源对中国养牛业的影响  36-43
  4.1 外来牛遗传资源对中国地方品种多样性的影响  36-38
    4.1.1 地方牛品种特性  36
    4.1.2 外来牛遗传资源的适应性研究  36
    4.1.3 改良地方品种  36-37
    4.1.4 对某些地方畜禽品种间接形成冲击  37-38
  4.2 外来遗传资源对中国养牛业发展的经济贡献研究  38-42
    4.2.1 方法及数据说明  38-39
    4.2.2 外来牛遗传资源的利用率与生产情况分析  39-41
    4.2.3 外来遗传资源对中国肉牛业发展的经济贡献测度  41-42
  4.3 小结  42-43
5 政策建议  43-46
  5.1 加强规划,科学引进,重视培育,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  43
  5.2 加强地方品种保护  43
  5.3 大力发展特种畜牧养殖  43-44
  5.4 建立种用牛质量监督和管理运行机制  44
  5.5 加强牛品种品牌建设  44-46
参考文献  46-47
致谢  47-48
作者简介  48-49
附录  49-56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3.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R944
  4.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5. 基于Ad Hoc网络技术的野战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TN929.5
  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7. 不同处理血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仔鸡饲粮中的应用研究,S831.5
  8. 新疆准噶尔盆地油砂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研究,P618.13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X24
  10.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11.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12. 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和光能利用研究,S511
  13. 依达拉奉/环糊精超分子体研究,R943
  14.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15.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16. 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S512.11
  17. JZP公司进口原油采购方案优化研究,F426.22
  18.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19.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环境性能分析,X799.1
  20. 高校教师资源利用效率极其提高途径研究,G645.1
  21. 山西文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畜牧业、饲养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