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 者: 彭思姣
导 师: 董召荣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
关键词: 耕播方式 氮肥运筹 产量 生理特性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于2011-2012年在安徽省涡阳县农技推广中心试验基地进行,供试材料为皖麦68,研究不同耕播方式氮肥运筹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耕播方式对小麦群体主要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差异,最适耕播方式是耕翻+镇压+条播,旋耕+镇压+条播次之;旋耕+撒播时,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花后干物质贡献率显著减小。基追比例4:6优于5:5和6:4,4:6能扩大群体,同时极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花后干物质贡献率。耕播方式与氮肥基追比例互作对小麦群体调控主要指标作用极显著。耕翻+镇压+条播与氮肥基追比例4:6组合处理最利于优化小麦群体质量,成穗率达51.47%,最大叶面积指数为7.2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贡献率分别达5307.57kg·hm-2和53.29%;耕翻+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5:5组合处理和旋耕+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4:6组合处理也较好。2、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耕播方式间比较,耕翻+镇压+条播处理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旋耕+撒播、旋耕+条播、旋耕+镇压+条播,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叶片衰老速度缓慢。基追比例间比较,4:6处理显著提高SPAD值、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有利于延缓旗叶衰老。3、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耕翻+镇压+条播处理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极显著高于旋耕+撒播、旋耕+条播、旋耕+镇压+条播,穗粒数仅为32.35;基追比例4:6处理穗数显著高于5:5和6:4,穗粒数仅次于6:4,千粒重和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6:4。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耕播方式与氮肥基追比例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综合来看,耕翻+镇压+条播与氮肥基追比例4:6组合处理为最理想组合,穗数、千粒重、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16.66×104hm-2、46.52、9424.66kg·hm-2;耕翻+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5:5组合处理也较好,穗数、千粒重及产量仅次于耕翻+镇压+条播与4:6组合处理;旋耕+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4:6组合处理也值得推广,穗数和千粒重较高,产量达8896.33kg·hm-2。4、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氮肥基追比例相同时,耕翻+镇压+条播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容重、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及硬度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旋耕+撒播各品质性状最差;耕播方式相同时,氮肥基追比例4:6和5:5处理较氮肥基追比例6:4处理,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总的看来,耕翻+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4:6蛋白质含量、容重、淀粉、湿面筋含量和硬度最高,分别达14.17%、791.17g·L-1、64.97%、32.47%、48.97,出粉率和沉降值较高,为最优组合;耕翻+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5:5、耕翻+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6:4、旋耕+镇压+条播与基追比例4:6也值得推广。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1 文献综述  9-13
  1.1 耕播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9-10
  1.2 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0-11
  1.3 耕播方式及氮肥基追比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11-13
2 引言  13-15
  2.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3-14
    2.1.1 研究背景  13
    2.1.2 研究意义  13-14
  2.2 研究内容  14-15
    2.2.1 研究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14
    2.2.2 研究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14
    2.2.3 研究耕播方式对小麦土壤容重的影响  14
    2.2.4 研究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4
    2.2.5 研究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4-15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15-18
  3.1 试验基地  15
  3.2 供试材料  15
  3.3 试验设计  15-16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6-17
    3.4.1 茎蘖动态  16
    3.4.2 叶面积指数(LAI)  16
    3.4.3 干物质积累  16
    3.4.4 旗叶衰老指标  16-17
    3.4.5 土壤容重  17
    3.4.6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17
    3.4.7 品质性状指标  17
  3.5 数据处理分析  17-18
4 结果与分析  18-34
  4.1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18-21
    4.1.1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茎蘖动态及茎蘖成穗率的影响  18-19
    4.1.2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19-20
    4.1.3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贡献率的影响  20-21
    4.1.4 优质组合小麦高产优质群体主要调控指标  21
  4.2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21-28
    4.2.1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 值)的影响  21-22
    4.2.2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 SOD 活性的影响  22-24
    4.2.3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 POD 活性的影响  24-25
    4.2.4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 CAT 活性的影响  25-27
    4.2.5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 MDA 含量的影响  27-28
  4.3 不同耕播方式对小麦土壤容重的影响  28-29
  4.4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9-31
    4.4.1 耕播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9-30
    4.4.2 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0
    4.4.3 耕播方式与氮肥运筹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0-31
    4.4.4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31
  4.5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1-34
    4.5.1 耕播方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1-32
    4.5.2 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2
    4.5.3 耕播方式与氮肥运筹互作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2-34
5 结论与讨论  34-37
  5.1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34
  5.2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34-35
  5.3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5
  5.4 耕播方式及氮肥运筹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5-36
  5.5 结论  36-37
参考文献  37-42
致谢  42-43
作者简介  43-4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4

相似论文

  1.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2.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3.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4.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5.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6.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7.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8.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9.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10.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1.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12.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3.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14.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S511
  15. 氮肥及播期对低谷蛋白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1
  16.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7.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8.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9. 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S511
  20. 赣东北再生稻轻型化种植模式播期优化及其对源库关系的影响,S511
  21.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