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枣果实病原真菌的鉴定及链格孢属病原真菌多样性研究

作 者: 王叶
导 师: 张猛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枣果实病害 枣缩果病 枣炭疽病 七叶树壳梭孢 头状茎点霉 链格孢 鸭梨链格孢细极链格孢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分类号: S436.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枣果实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不断增加,严重时可造成绝产绝收。已报道的果实病害中同病异名和同菌异名现象普遍。枣果实病害病名和病原种类的混乱和不确定性,给该类病害的预测、防治及学术交流带来了障碍。本文对中国几个主要枣产区(河南省新郑、濮阳、登封,新疆阿拉尔,河北石家庄,山东省沾化等地)枣果实病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详细观察了各枣产区主要枣果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发病情况,对不同类型病果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保存、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从六种不同症状病果上共分离鉴定出8种病原真菌及部分未定名真菌。首次发现并证明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引起枣田间软腐病。首次从新郑枣缩果病果实中分离出能够引起枣果发病的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ficiens R.G. Roberts。对于能够引起多种枣果实病害症状的链格孢属病原真菌,选取了56株具有代表性种的菌株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为枣果实病害的准确鉴定、致病规律和科学防治研究奠定基础。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对我国主要枣主产区的枣果病害样本进行收集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整理和鉴定2011-2012年分别于河南省新郑市灰枣、濮阳市扁核酸、登封市冬枣、梨枣,河北石家庄扁核酸、沧州金丝小枣,新疆阿拉尔灰枣、阿克苏骏枣,山东沾化冬枣、泰安冬枣等,共收集病果标本十六批二百多个。对发病果实发病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纯化、保存病原菌,并用分离物进行室内回接和田间回接,致病性测定和病原种鉴定。对以上病果进行分离,共分离到菌株483株,经过科赫氏法则验证确定为能够致病的菌株有256株,依据真菌的传统形态特征鉴定方法结合现代分子鉴定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定。2.采集6种枣果病害类型样本收集到的田间病果主要有以下类型:河南省濮阳地区的枣缩果病、软腐病、黑斑病,新郑枣地区炭疽病、枣软腐病,登封地区黑斑病和一种轮纹斑病,新疆阿拉尔地区的一种小病斑型病害六种枣果病害类型。3.对枣果病害病原菌的鉴定枣缩果病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除了已报道的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头状茎点霉Phoma glomerat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 (Fr.) Keissler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之外,本研究还分离到了枣缩果病样本中的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ficiens R.G. Roberts,这种新的病原菌单独接种时未产生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但是其回接发病率也是较为显著的。枣炭疽病除了分离到已报道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之外,还分离到了一种链格孢属病原真菌,其接种时田间症状为黑色凹陷病斑。引起枣软腐病的病原菌第一次分离到了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这两种病原均能引起枣果软腐。除此之外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也是能引起枣果软腐病害的病原之一。从枣黑斑病中主要分离到了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ficiens R.G. Roberts和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这与之前的报道不尽相似。新疆的小型病斑样本中主要分离到了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 (Fr.)Keissler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枣轮纹斑病样本中分离到的病原菌除了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之外,还有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yaliinficiens R.G. Roberts。4.采用ISSR技术和分子鉴定对引起枣果病害的链格孢属病原真菌进行研究对于能够引起枣果病害的链格孢属病原真菌,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菌株56株,对其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已从表型分析上确定种的链格孢属真菌,在ISSR聚类分析中并不能将其进行有效的区分;在地理区域划分中濮阳地区和山东地区的菌株能够大致的分在独立的组,新郑、登封、石家庄、新疆等地区则比较混乱。对于链格孢属病原真菌的分子鉴定主要采用rDNA ITS和OPA2-1这两种引物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基因均较保守,不能对链格孢属小孢子种进行有效的分子鉴定。可见,在链格孢属小孢子种的遗传信息上有较高的相似性。

全文目录


致谢  4-8
摘要  8-10
1 文献综述  10-19
  1.1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10-14
    1.1.1 我国枣缩果病的分布及危害  10
    1.1.2 枣缩果病的症状和诊断  10-11
    1.1.3 枣缩果病病原的研究现状  11
    1.1.4 枣缩果病的侵染循环  11-12
    1.1.5 影响枣缩果病发生的因素  12-13
    1.1.6 枣缩果病的防治技术  13-14
  1.2 枣炭疽病研究进展  14-16
    1.2.1 我国枣炭疽病的分布及危害  14
    1.2.2 枣炭疽病的症状和诊断  14
    1.2.3 枣炭疽病病原的研究现状  14-15
    1.2.4 枣炭疽病的侵染循环  15
    1.2.5 影响枣炭疽病发生的因素  15
    1.2.6 枣炭疽病的防治技术  15-16
  1.3 枣果实其他病害研究进展  16-17
    1.3.1 枣软腐病研究进展  16
    1.3.2 枣黑斑病研究进展  16-17
  1.4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17-19
    1.4.1 ISSR 技术简介  17
    1.4.2 ISSR 在植物病原菌研究中的应用  17-18
    1.4.3 ISSR 在枣上的应用  18
    1.4.4 ISSR 在枣果病原真菌研究的作用  18-19
2 引言  19-20
3 材料与方法  20-24
  3.1 枣病原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  20-21
    3.1.1 实验材料  20
    3.1.2 研究方法  20-21
  3.2 病原菌形态鉴定  21
  3.3 病原菌分子鉴定  21-23
    3.3.1 实验材料  21
    3.3.2 研究方法  21-23
  3.4 枣果实病害链格孢属病原真菌的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24
    3.4.1 实验材料  23
    3.4.2 研究方法  23-24
4 结果与分析  24-51
  4.1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鉴定  24-31
    4.1.1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24-28
    4.1.2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鉴定  28-31
  4.2 枣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鉴定  31-34
    4.2.1 枣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31-33
    4.2.2 枣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  33-34
  4.3 枣软腐症状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鉴定  34-39
    4.3.1 枣软腐症状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34-37
    4.3.2 枣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37-39
  4.4 枣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鉴定  39-42
    4.4.1 枣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39-41
    4.4.2 枣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41-42
  4.5 枣小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鉴定  42-45
    4.5.1 枣小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42-44
    4.5.2 枣小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44-45
  4.6 枣轮纹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鉴定  45-47
    4.6.1 枣轮纹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45-46
    4.6.2 枣轮纹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46-47
  4.7 枣果病害链格孢属病原的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47-51
    4.7.1 枣果实病害链格孢属病原菌 DNA 的提取  47
    4.7.2 ISSR 引物的筛选和退火温度的确定  47-48
    4.7.3 ISSR 引物随机扩增产物的检测  48
    4.7.4 链格孢属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48-51
5 结论与讨论  51-55
  5.1 结论  51
  5.2 讨论  51-55
参考文献  55-60
ABSTRACT  60-62
发表论文情况  62

相似论文

  1.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2.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3. 入侵种禾叶慈姑在异质生境的生长与资源配置,S451
  4. 农民养猪的形态和特征研究,F326.3
  5. 植物内生真菌HCCB05974和HCCB06030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R284
  6. 白云边酒酿造微生物分析及东方伊萨酵母发酵特性研究,TS262.3
  7. 湖南省部分地区鸡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及rDNA ITS序列分析研究,S858.31
  8. 琥珀蚕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关键技术研究,S885
  9. 用分子鉴定方法对岩礁海藻附植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的探索研究,Q958.8
  10. 中国香青属植物系统分类学初步研究,Q948
  11. 昆明近代城市形态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TU984.2
  12. 淇河鲫鱼形态学和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S917.4
  13. 安徽常绿杜鹃花上斑痣盘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分子鉴定,S763.1
  14. 竹子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及生长建模研究,S795
  15.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STS标记开发初探,S792.39
  16. 4种城市绿化树种叶片解剖与PAHs含量特征的研究,S718.4
  17. 甘肃苜蓿斑点病的研究,S435.4
  18. 山西翼城花鼓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722.2
  19. 中国北方真藓科(Bryaceae,Musci)植物分类学研究,Q948
  20. 中国部分地区腐生子囊菌种类与分布的初步研究,Q949.32
  21. 青岛德租时期总督官邸研究,TU-8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杂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