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法官回避制度研究

作 者: 赵江龙
导 师: 周宝峰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法官回避 自然正义 预断排除 完善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法官回避制度,是指为防止法官利用职权徇私情、谋私利,乃至利用职权实施职务犯罪活动,而对其任职和公务活动范围给予一定限制,避免影响案件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对该案件进行的讼诉活动的一项的诉讼制度。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制度设置来摒弃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员参与案件的处理,最根本的功能是维护刑事诉讼的公正。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回避制度就有了萌芽,到了唐朝时期,《唐六典》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规定了审判官吏的回避制度。到了元朝,法律规定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回避这个词语,元代的《刑法志》中开始正式使用“回避”二字,清代继承和发展历代的统治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回避制度。法官回避制度在学理上按不同的标准被分成不同的种类。按回避启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按回避理由的不同,可分为有因回避和无因回避。按回避主体的单复数不同,分为个别回避和整体回避等。法官回避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正义理论和预断排除规则。自然正义它起源于古罗马的自然法的理念,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成为英国普通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审判程序上有两项基本要求:(1)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nemo judex in partesua);(2)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audi altermpartem)。预断排除规则是直接审理原则和公判主义中心之下的诉讼程序中,保障公正审判的一个重要原则。其主要内容为:(1)公正理念;(2)裁判者中立无偏的地位。各国刑事回避制度的主要包括刑事回避的适用范围、刑事回避的启动程序、刑事回避的决定程序、刑事回避的救济程序和刑事回避的法律责任制度。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回避制度的规定主要集中于总则第3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至31条。其内容包括回避的适用对象、回避的理由、回避的方式等。最高法院于2000年1月31日颁布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对法官回避制度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补充和完善。我国刑事法官回避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立法上的缺陷、制度设计上的限制。改革完善我国刑事法官回避制度要结合我国国情,遵循自然正义与预断排除的理论基础,增强法院的外部独立性、改变行政化的审判方式、运用程序性制裁理论进行完善。同时在具体设计充分肯定“自然公正”原则的指导作用下,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国情,并努力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性的法官回避制度。对回避理由进行优化、并且增设变更管辖制度用于解决法官的整体回避,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吸收国外立法关于无因回避制度的合理成份,建立中国自己的无因回避制度。以及建立法官公示制度,保障当事人回避申请权,设立有效的救济途径和明确回避制度的法律责任,对法官回避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部分 绪论  11-16
  一、问题的提出  11-13
  二、法官回避制度概述  13-16
    (一) 回避制度的概念  13
    (二) 我国法官回避制度的历史发展  13-14
    (三) 法官回避制度的分类  14-16
第二部分 法官回避制度的理论基础  16-25
  一、自然正义理论  16-20
    (一) 自然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16
    (二) 自然正义理论在西方法治国家的发展过程  16-18
    (三) 自然正义理论与法官回避制度  18-20
  二、预断排除理论  20-25
    (一) 预断产生的原因  20-21
    (二) 排除预断制度的价值保障  21-23
    (三) 排除预断理论与法官回避制度  23-25
第三部分 法官回避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25-34
  一、英美法系的法官回避制度  25-27
    (一) 英国的法官回避制度  25-26
    (二) 美国的法官回避制度  26-27
  二、大陆法系的法官回避制度  27-30
    (一) 法国的法官回避制度  27-29
    (二) 德国的法官回避制度  29-30
  三、混合制诉讼模式下的法官回避制度——以日本法为例  30-34
    (一) 回避对象  31
    (二) 回避理由  31-32
    (三) 回避启动程序  32-34
第四部分 我国刑事法官回避制度的现状考察  34-42
  一、我国刑事法官回避制度的具体规定  34-36
    (一) 《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34-35
    (二) 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35-36
  二、我国刑事法官回避制度的缺陷  36-42
    (一) 立法上的缺陷  36-39
    (二) 制度设计上的限制  39-42
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刑事法官回避制度的基本构想  42-51
  一、遵循自然正义与预断排除的理论基础  42-43
  二、完善法官回避制度的保障措施  43-46
    (一) 增强法院的外部独立性  43-44
    (二) 改变行政化的审判方式  44
    (三)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运用  44-46
  三、法官回避制度的具体设计  46-51
    (一) 回避理由的完善  46-47
    (二) 增设变更管辖权制度——解决法官整体回避  47-48
    (三) 增设无因回避制度  48-49
    (四) 完善回避制度的其他途径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2.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630
  3.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4.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5. 行政伦理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研究,D630.9
  6. 网络赌博犯罪问题的研究,D924.3
  7. 税收法定原则研究,D922.22
  8. 市场规制法视角下的网络广告法律问题研究,F713.8
  9. 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923
  10.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D924.1
  11. 论一人公司,D922.291.91
  12.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D922.291.91
  13. 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研究,D925.1
  14.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925.2
  1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630
  16. 劳动教养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之思考,D926.8
  17.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922.67
  18. 论彩礼返还中的法律问题,D923.9
  19.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研究,D923.9
  20.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析,D924.392
  21. 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9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