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后“七”体创作研究

作 者: 邹青
导 师: 王德华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七”体 唐后“七”体创作 发展与创新 文学与文化价值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体史上,“七”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文体。唐前“七”体创作自《七发》始,名题方式、创作题材、结构框架和文体功能表达方式均有基本固定模式,摹拟者众多,创作呈现高度类型化特征。唐后“七”体创作41篇作品,打破了唐前“七”体高度类型化的创作特征,并展现出唐后“七”体创作的创新发展、时代特色及丰富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本论文分四个部分,绪论确定论述范围、明确研究价值,分析参考文献;正文三章,第一章从文体批评的角度界定“七”体的概念,论述“七”体文体特征,进行“七”体文体辨析;第二章从文献著录和目录学的角度来考察唐后“七”体创作发展,全面分析唐后“七”体创作的演变和创新之处;第三章探讨唐后“七”体创作历史语境与讽谏功能、“以颂为讽”表达模式的发展,考察唐后“七”体创作主体共通的创作历史背景和生存境遇,反映出唐后“七”体“地方都邑风土”题材创作的地域特色和方志价值,揭示唐后“七”体创作的文学与文化价值。

全文目录


致谢  5-6
内容摘要  6-7
Abstract  7-9
1. 绪论  9-21
  1.1 唐前"七"体创作概况  11-13
  1.2 唐后"七"体创作研究价值  13-14
  1.3 文献综述  14-21
2. "七"体创作的文体批评  21-47
  2.1 "七"体的界定  21-25
  2.2 "七"体创作的文体特征  25-34
  2.3 "七"体的文体辨析  34-47
3. 唐后"七"体创作的发展及演变  47-71
  3.1 唐后"七"体文献著录概况  47-50
  3.2 传统名题方式与"七事一文"结构的突破  50-56
  3.3 创作题材和创作主旨的新变  56-64
  3.4 人物称谓、关系及问答方式的多样化  64-71
4. 唐后"七"体创作的文学与文化价值  71-97
  4.1 创作历史语境与讽谏功能的探讨  71-77
  4.2 "以颂为讽"表达模式继承与发展  77-83
  4.3 创作主体共通的社会背景和生存境遇  83-89
  4.4 "地方都邑风土"新题材创作的地域特色和方志价值  89-97
参考文献  97-104
附录  104-110
作者简历  110

相似论文

  1.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2. 三轮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及设计研究,U489
  3.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内涵表达研究,TB472
  4. 大堂鼓与小军鼓演奏法的共性与个性,J632.52
  5. 我国廉租住房制度创新研究,F293.3
  6.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框架与思路,D61
  7. 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变与历史启示研究,D61
  8. 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F121.3
  9. 都市农业发展思路及规划研究,F327
  10. 后发优势与加快云南经济发展进程研究,F127
  11. 旅游创新发展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F124
  12.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研究,F127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G641
  14. 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相关关系研究,F832;F124.3
  15. 关于归纳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的几点探讨,B812
  16. 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F592.7
  17.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F091.349
  18. 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F830
  19. 山东传统武术“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设想研究,G852
  20. 技术进步与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F426.2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