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作 者: 殷振瑶
导 师: 张沈生
学 校: 沈阳建筑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公共建筑 节能 综合评价 评价体系 沈阳
分类号: TU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公共建筑数量迅速增加,其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几乎没有准确的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数据,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于评判某一地区节能情况和等级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制约了公共建筑节能考核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而影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一个地区公共建筑节能综合水平进行具体的衡量与判断,是公共建筑节能考核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关键问题,也是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理论为研究对象,从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水平体系构建理论依据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从宏观上构建适用于某一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本文分别从功能性、环境性和经济性三方面对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每一类型指标的构成与作用,结合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基础理论,构建了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以及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水平评价这三个子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阐明各子体系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职责。在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评价方法的分析对比,本文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了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定量模型。从沈阳市公共建筑库存量、公共建筑节能概况、“十一五”期间沈阳市既有公共建筑、新建公共建筑以及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几方面对沈阳市的公共建筑节能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研究所构建的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定量模型,对沈阳市的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定量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从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方面、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方面、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方面以及业主方面提出了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本文创新点包括:将评价范围扩展到了某一地区,对该区域的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既有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以及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评价体系三方面,选取了32个分指标,构建了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次  7-10
Contents  10-13
第一章 绪论  13-19
  1.1 研究背景  13-14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5
  1.3 研究内容  15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9
    1.4.1 研究思路  15-16
    1.4.2 研究方法  16-19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综述  19-29
  2.1 建筑节能水平评价研究现状  19-22
    2.1.1 国外研究现状  19-20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0-21
    2.1.3 借鉴  21-22
  2.2 公共建筑节能的评价标准  22-24
    2.2.1 国外评价标准  22-23
    2.2.2 国内评价标准  23-24
  2.3 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  24-25
    2.3.1 系统工程理论  24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2.3.3 综合评价理论  24-25
  2.4 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25-29
    2.4.1 同行评议法  25
    2.4.2 层次分析法  25
    2.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5
    2.4.4 德尔菲法  25-26
    2.4.5 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26-29
第三章 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9-39
  3.1 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指标的构成  29-30
    3.1.1 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指标的特点  29
    3.1.2 功能性指标的构成  29-30
    3.1.3 环境性指标的构成  30
    3.1.4 经济技术性指标的构成  30
  3.2 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30-32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0-31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32
  3.3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设计  32-35
    3.3.1 维护结构设计水平评价  32
    3.3.2 既有建筑节能减排评价  32-33
    3.3.3 设备运行的优化评价  33-34
    3.3.4 照明功率密度评价  34
    3.3.5 采暖能耗评价  34-35
    3.3.6 电器设备功率评价  35
  3.4 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体系设计  35-36
    3.4.1 建筑物节能管理配套措施评价  35
    3.4.2 建筑资源节约评价  35-36
    3.4.3 废弃物利用评价  36
  3.5 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水平体系设计  36-38
    3.5.1 新能源的利用评价  36-37
    3.5.2 新技术的利用评价  37-38
  3.6 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8-39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  39-47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与步骤  39-41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39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39-41
  4.2 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44
    4.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1-42
    4.2.2 层次分析法流程和步骤  42-44
  4.3 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  44-47
第五章 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47-71
  5.1 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47-52
    5.1.1 沈阳市公共建筑存量分析  47-48
    5.1.2 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概况  48-49
    5.1.3 “十一五”沈阳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状况  49-50
    5.1.4 “十一五”沈阳市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状况  50-52
    5.1.5 “十一五”沈阳市公共建筑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利用  52
  5.2 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57
    5.2.1 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权重确定  52-53
    5.2.2 指标层相对准则层的权重确定  53
    5.2.3 评价因子层相对指标层的权重确定  53-56
    5.2.4 评价因子层的总排序  56-57
  5.3 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计算  57-65
    5.3.1 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57-59
    5.3.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59-64
    5.3.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64
    5.3.4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64-65
  5.4 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5-66
  5.5 沈阳市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建议  66-71
    5.5.1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方面  66-67
    5.5.2 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方面  67-69
    5.5.3 新能源和新技术利用方面  69-71
第六章 结论  71-73
  6.1 研究结论  71
  6.2 论文的创新点  71-72
  6.3 展望  72-73
参考文献  73-75
附录  75-83
作者简介  8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3-85
致谢  85

相似论文

  1.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运行若干问题分析,TU831.6
  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4.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6.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8.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9. 基于并行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TP18
  10.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11.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12.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13. 乳化柴油在S195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TE626.24
  14. 采油中心的动力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改进,TE933.1
  15. 北京地区自主服装品牌竞争优势比较研究,F426.86
  16.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17. 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S682.11
  18. 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性状遗传分析,S682.11
  19.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20. 单片机AVR运用开发,TP368.12
  21.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公共建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