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史密森夫妇的早期建筑创作思想研究

作 者: 戚发诚
导 师: 朱亦民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建筑学
关键词: 艾莉森·史密森与彼得·史密森 “AsFound” 新粗野主义 TeamⅩ
分类号: TU-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战后的英国乃至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都处在变革之中,现代建筑也在此时发生着转变。建筑师艾莉森·史密森与彼得·史密森(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作为英国战后的第一代建筑师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那个渴求变革的年代,他们独立的建筑创作思想使得他们的建筑作品及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在不断挑战权威与传统势力的过程中熠熠生辉。概括的讲来,史密森夫妇的早期(1950—1970)建筑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与独立小组(the Independent Group)有关的“As Found”美学,新粗野主义建筑以及TeamⅩ的城市论战。与独立小组(the Independent Group)有关的“As Found”美学与英国当时的流行文化与波普艺术有关,新粗野主义建筑和TeamⅩ的城市论战则分别着重于建筑与城市的不同尺度。虽然如此,但是这三个方面并非完全独立,首先“AsFound”美学构成了新粗野主义建筑以及TeamⅩ的城市论战的伦理以及美学基础,是颠覆物质实体前的思想准备,这三个方面他们在时间上是重叠的,在内容上也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叉和影响。以上的三个部分构成了本篇论文的主体。这其中牵涉到了对于一些相关美学概念以及历史事件的解读,也涉及到了对于当下的建筑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性人物,如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詹姆斯·斯特林等。了解他们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的建筑设计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将史密森夫妇早期的建筑创作工作,清晰、完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正是本文努力达成的目标。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选题来源与意义  9-10
  1.2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0-11
  1.3 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11-13
第二章 史密森夫妇的职业生涯与时代背景  13-23
  2.1 史密森夫妇职业生涯简介  13-18
    2.1.1 积淀的 50 年代  13-15
    2.1.2 尖叫的 60 年代  15-16
    2.1.3 谨慎的 70 年代  16-17
    2.1.4 70 年代之后  17-18
  2.2 史密森夫妇早期职业生涯的的三个重要内容  18-20
    2.2.1 独立小组  18-19
    2.2.2 独立小组美学观念的继续——建筑中的新粗野主义(New Brutalism)  19
    2.2.3 尺度的扩大——TeamⅩ的城市论战  19-20
  2.3 时代背景  20-22
    2.3.1 社会与经济背景  20-21
    2.3.2 文化与艺术背景  21-22
  2.4 本章小结  22-23
第三章 独立小组(Independent Group)与“As Found”  23-39
  3.1 独立小组及其成员  23-29
    3.1.1 关于独立小组  23-25
    3.1.2 爱德华·保洛齐和尼格尔·亨德森  25-29
  3.2 “As Found”美学  29-32
  3.3 两次展览“生活与艺术的平行”与“这就是明天”  32-37
  3.4 本章小结  37-39
第四章 建筑中的新粗野主义(New Brutalism)  39-53
  4.1 抵抗与传承  39-41
  4.2 从哪里来——新粗野主义的词源  41-42
  4.3 从史密森夫妇的作品来看新粗野主义的准则  42-52
    4.3.1 新粗野主义的设计准则  44-49
    4.3.2 与经典现代主义相比较  49-50
    4.3.3 史密森夫妇之后的新粗野主义——詹姆斯·斯特林  50-52
  4.4 本章小结  52-53
第五章 TeamⅩ的城市论战  53-66
  5.1 CIAM 的消亡与 TeamⅩ的诞生  53-55
  5.2 CIAM 格网、来自盖迪斯的启示以及“都市重构格网”  55-59
    5.2.1 CIAM 格网  55-56
    5.2.2 来自盖迪斯的启示——山谷断面  56-57
    5.2.3 “都市重构格网”  57-59
  5.3 “簇集城市”  59-65
  5.4 本章小结  65-66
第六章 史密森夫妇代表作品介绍  66-78
  6.1 亨斯坦顿中学  66-68
  6.2 金巷住宅区规划与罗宾花园住宅  68-72
  6.3 谢菲尔德大学扩建竞标  72-73
  6.4 柏林 Haupstadt 城市设计竞赛  73-76
  6.5 经济学人大厦  76-78
结语  78-80
附录  80-83
参考文献  83-8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5-86
致谢  86-87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7

相似论文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2. 建筑设计中的巴洛克元素,TU-86
  3.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东北民居建筑的新思考,TU-86
  4. 建筑的本土文化,TU-86
  5. 比亚克·英厄尔斯建筑思想和设计策略研究,TU-86
  6.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及创作思想研究,TU-86
  7. 地区现代主义大师杰弗里·巴瓦设计思想及作品研究,TU-86
  8. 西安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形式的表达与评析,TU-86
  9. 西安近代建筑风格与装饰研究,TU-86
  10. 傣族与云南其它民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TU-86
  11. 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TU-86
  12. 文本视域之当代西方建筑差异性探讨,TU-86
  13. 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TU-86
  14. 云南古代传统楼阁建筑特色研究,TU-86
  15. 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TU-86
  16. 土楼文化及其教育功能研究,TU-86
  17. 湘西传统居住文化研究,TU-86
  18. 近代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在华作品调查及分析,TU-86
  19. 远藤新在长春市建筑作品研究,TU-86
  20. 吉林省乡土生活与乡土居住形态研究,TU-86
  21. 天津的Art Deco建筑研究,TU-8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