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旋提手法操作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 者: 魏戌
导 师: 朱立国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骨伤科学
关键词: 旋提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操作特征 影响因素 力学评价
分类号: R27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颈椎病是脊柱疾患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中医药防治的优势病种项目,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痹证”、“项强”范畴。旋提手法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运用手法作用力调整“骨错缝,筋出槽”,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作用为:1、解除肌肉痉挛;2、纠正关节错位;3、松解粘连;4、解除滑膜嵌顿;5、调整椎间盘粘弹性及应力分布。颈椎旋转手法种类多样、操作缺乏规范、掌握困难、操作具有风险,尤其是缺少客观的力学评价标准,经验化的手法操作尚未转化为数量化、标准化的一系列指标。同时,对于颈椎旋转手法力学特征研究尚不充分,缺乏对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因此尚不能形成可靠的力学评价方法。力学量化能将手法操作过程的力学特征、影响手法操作的因素进行数理化提取和分析,可作为客观的评价方法运用于实践。旋提手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将核心操作分解为患者旋转定位和术者提扳复位。临床研究方面,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应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建立了旋提手法临床标准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实验研究方面,2006年度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通过小样本的旋提手法量化研究,初步总结了旋提手法的力学参数,认为旋提手法的操作可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为将基础研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本实验通过生物力学在体测量方法,以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及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成果作为前期研究基础,对旋提手法的操作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为力学评价提供量化支持依据。研究目的:1、总结旋提手法操作的力学特征;2、探讨对旋提手法操作可能的影响因素;3、比较不同操作者施行旋提手法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及其异同;4、旋提手法力学评价方法建立的初步探讨。研究内容:1、同一操作者旋提手法的操作特征与影响因素:采集患者对手法可能的影响指标(颈围、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实时测量朱立国主任医师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旋提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分析影响指标与各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患者特征对旋提手法可能的影响因素。2、不同操作者旋提手法的力学参数比较:选择3名熟练掌握旋提手法的操作者,分别在不同时点对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手法操作,左右各施行一次,采用旋转手法操作力学测量仪对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进行实时测量。比较三者力学参数之间异同,分析不同操作者旋提手法操作的力学特征。3、同一操作者对不同体重指数等级患者施行旋提手法的作用力参数比较:选择三组不同体重指数范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测量朱立国主任医师对每组各12例患者施行旋提手法时的作用力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比较不同体重指数等级下,三组作用力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同一操作者旋提手法的操作特征与影响因素(1)操作者施行旋提手法时,左、右手的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person相关分析,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3)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体重指数与操作者的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2不同操作者旋提手法的力学参数比较(1)每位操作者左、右手的旋提手法力学参数进行比较,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位操作者旋提手法力学参数相比较,除扳动时间外,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以朱立国主任医师的力学参数作为参考标准,与其他两位医师进行比较,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最大加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朱立国主任医师与其他两位医师的扳动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同一操作者对不同体重指数等级患者施行旋提手法的作用力参数比较(1)不同体重指数等级下,操作者旋提手法左、右手操作的作用力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作用力参数比较,经方差分析,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3)正常组与超重组比较,预加载力有显著差异(P<0.01),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作用力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组与肥胖组比较,作用力参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研究结论:1同一操作者旋提手法的操作特征与影响因素(1)左右手施行旋提手法时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是相近的;(2)旋提手法操作时,预加载力越大,扳动力越大,预加载力决定扳动力的大小,该特点是旋提手法的操作特征;(3)体重指数是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因素之一2不同操作者旋提手法的力学参数比较(1)三位医师在操作中,左、右侧旋提手法是稳定的;(2)三位医师的力学参数不尽相同,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最大加速度相近,扳动时间有差别,但是均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3)操作中发力过程与扳动时间是评价旋提手法优劣的重要指标。3同一操作者对不同体重指数等级患者施行旋提手法的作用力参数比较(1)不同体重指数等级的旋提手法作用力参数参考值如下:体重指数19-23的参考值范围:预加载力15.31±4.62kg,最大作用力25.38±5.40kg,扳动力11.72±3.86kg;体重指数23-25的参考值范围:预加载力18.52±4.18kg,最大作用力28.56±5.60kg,扳动力12.32±3.39kg;体重指数>25的参考值范围:预加载力23.03±4.88kg,最大作用力36.21±7.44kg,扳动力17.35±5.15kg;(2)在临床操作中,术者应根据患者体型调整旋提手法的发力;(3)建立旋提手法力学评价标准时,应考虑患者体型的因素。小结:手法定量化研究对于手法的培训、传承、专家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手法的操作特征及操作影响因素是手法研究的关键点。规范的旋提手法操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左右手的操作没有区别;扳动力的大小根据预加载力的大小进行调整;患者不同体型对旋提手法的发力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建立旋提手法力学评价标准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体型、操作者的发力过程及扳动时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2
Abstract  12-18
文献综述  18-37
  综述一 推拿基本手法力学测量的研究概述  18-28
    1 手法的量化  18-19
    2 手法的力学参数  19-20
    3 手法的力学模型  20-21
    4 手法的力学效应  21-22
    5 手法的内涵  22-23
    6 小结  23-24
    参考文献  24-28
  综述二 手法操作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8-37
    1 手法的操作特征  28-33
      1.1 推拿基本手法  28-31
        1.1.1 滚法  28-29
        1.1.2 振法  29-30
        1.1.3 按法  30-31
      1.2 运动关节类手法  31-33
        1.2.1 扳法  31-32
        1.2.2 拔伸法  32
        1.2.3 运动类手法操作特征研究的现状  32-33
    2 手法的影响因素  33-34
      2.1 影响因素量化研究的现状  33
      2.2 影响因素量化研究的思路探析  33-34
    3 小结与展望  34
    参考文献  34-37
前言  37-39
实验部分  39-72
  实验一 同一操作者旋提手法操作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在体力学研究  39-55
    1 实验研究基础  39
    2 资料与方法  39-44
      2.1 临床资料  39-40
      2.2 病例选择  40-41
        2.2.1 诊断标准  40
        2.2.2 纳入标准  40
        2.2.3 排除标准  40-41
      2.3 实验观察指标  41
      2.4 影响因素指标测量与计算方法  41
      2.5 旋提手法操作  41-42
      2.6 实验操作方法  42
        2.6.1 建立旋提手法操作测试系统  42
        2.6.2 固定旋提手法操作测试系统  42
        2.6.3 实验数据采集  42
      2.7 指标分析方法  42-44
        2.7.1 作用力曲线图分析  43
        2.7.2 加速度曲线图分析  43-44
      2.8 统计分析方法  44
    3 结果  44-50
      3.1 左、右侧旋提手法操作力学参数的比较  44
      3.2 旋提手法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4-45
      3.3 患者不同个体特征对力学参数的影响  45-50
        3.3.1 预加载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45-47
        3.3.2 最大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47-48
        3.3.3 扳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48-50
        3.3.4 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50
    4 讨论  50-54
      4.1 手法影响因素的研究  50-51
      4.2 旋提手法影响因素的选择依据  51-52
      4.3 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  52-54
        4.3.1 力学参数的范围  52
        4.3.2 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52-53
        4.3.3 影响因素的探讨  53-54
    5 结论  54-55
  实验二 不同操作者旋提手法操作的在体力学测量  55-63
    1 资料与方法  55-56
      1.1 临床资料  55
      1.2 操作者选择与受试者分配  55
      1.3 旋提手法操作与实验操作方法  55
      1.4 实验观察指标  55
      1.5 统计分析方法  55-56
    2 结果  56-59
      2.1 每位操作者左右侧力学参数的比较  56-57
        2.1.1 A医师左、右侧力学参数比较  56
        2.1.2 B医师左、右侧力学参数比较  56
        2.1.3 C医师左、右侧力学参数比较  56-57
      2.2 三位操作者间力学参数的比较  57-58
      2.3 不同操作者间力学参数的两两比较  58-59
        2.3.1 A、B两位医师力学参数的比较  58
        2.3.2 A、C两位医师力学参数的比较  58-59
    3 讨论  59-62
      3.1 手法力学参数研究的意义  60
      3.2 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  60-61
      3.3 手法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探讨  61-62
    4 结论  62-63
  实验三 同一操作者对不同体重指数等级人群的力学比较  63-72
    1 资料与方法  63-65
      1.1 临床资料  63-64
      1.2 实验观察指标  64
      1.3 旋提手法操作与体重指数计算  64-65
      1.4 实验操作方法  65
      1.5 统计分析方法  65
    2 结果  65-68
      2.1 左、右侧旋提手法操作的作用力参数比较  65-66
      2.2 三组作用力参数的比较  66
      2.3 不同组间力学参数的两两比较  66-68
        2.3.1 常组与超重组的比较  66-67
        2.3.2 超重组与肥胖组的比较  67
        2.3.3 常组与肥胖组的比较  67-68
    3 讨论  68-71
      3.1 本次实验数据分析  68
        3.1.1 初步提供不同体重指数等级的作用力参考值  68
        3.1.2 不同体重指数等级的作用力参数比较  68
      3.2 力学评价方法确立的初步探讨  68-71
        3.2.1 力学参数的测量  69
        3.2.2 力学参数的研究  69
        3.2.3 影响因素的分析  69-70
        3.2.4 力学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70-71
    4 结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5
致谢  75-76
个人简历  76-78
附图  78-81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受试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81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实验数据记录表  81-82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ERCP术后胰腺炎常见影响因素分析,R576
  13. 我国女孩月经初潮年龄影响因素的循证分析及其近二十年来的变化趋势,R173
  14.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F326.5
  15. 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竞争力研究,F832.2
  16. 胜利油田居民小区配电系统研究,TM727.2
  17.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8.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对策研究,G643
  19. 中国桃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研究,F224;F752.62
  20.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224
  21.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管理问题研究,F832.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骨伤科 > 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