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可吸附生物反应墙修复地下水中BTEX

作 者: 孙本山
导 师: 洪天求;崔康平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BTEX 渗透反应墙 膨润土 电子受体 DNA
分类号: X5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BTEX对地下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研究一种高效、廉价的去除地下水中BTEX污染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可吸附生物反应墙对地下水中BTEX污染的修复效果,定量分析了吸附、生物降解以及硝酸盐的添加对BTEX降解的贡献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RB中微生物种群。结果表明:可吸附生物反应墙对低浓度(≤40mg/L)的BTEX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BTEX的总去除率约为82.85%~90.49%。对高浓度下的BTEX的浓度变化反应敏感。在添加硝酸盐电子受体的反应墙装置中,BTEX的浓度变化对装置出水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不大, BTEX的去除率约为91.22%~97.47%。PRB中BTEX浓度的降低开始是由于有机膨润土的吸附作用,对装置中BTEX的去除起了较大的作用,去除率大约在69.63%左右。两套PRB装置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BTEX的去除率分别为13.22%~20.86%、21.59%~27.84%。硝酸盐的添加对BTEX降解的促进率在15.62%左右。PRB中微生物对各苯系物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硝酸盐的添加对苯、甲苯、乙苯、二甲苯降解的促进系数分别为0.091、0.269、0.378、0.239。两套PRB装置中的优势菌群均为芽孢杆菌,装置二中菌群的种类比装置一中菌群的种类要多。硝酸盐的添加不但促进了原有的降解过程,还增加了具有降解BTEX能力的细菌种类。可吸附生物反应墙对地下水中BTEX的去除有较好的效果,对地下水中BTEX污染的修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致谢  7-8
摘要  8-9
ABSTRACT  9-12
插图清单  12-13
插表清单  13-14
第1章 绪论  14-28
  1.1 研究背景  14-17
  1.2 国内外地下水中 BTEX 污染的修复方法  17-19
  1.3 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应运  19-26
    1.3.1 PRB 的构成  19-21
    1.3.2 微生物  21-23
    1.3.3 活性介质  23
    1.3.4 修复机理  23-26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  26-27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26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6-27
  1.5 课题来源  27-28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8-37
  2.1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28-29
    2.1.1 试剂  28
    2.1.2 材料  28
    2.1.3 仪器  28-29
  2.2 中砂和膨润土  29-30
  2.3 实验用水和培养基  30-31
    2.3.1 实验用水  30
    2.3.2 培养基  30-31
  2.4 实验方法  31-36
    2.4.1 液相中 BTEX 的测定  31
    2.4.2 PRB 渗透系数的确定  31-32
    2.4.3 生物降解实验  32-34
    2.4.4 PRB 内 BTEX 降解菌的富集驯化  34
    2.4.5 BTEX 降解菌的驯化和纯化  34
    2.4.6 BTEX 降解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  34-35
    2.4.7 BTEX 降解菌基因组 DNA 的 PCR 扩增  35-36
  2.5 标准曲线方程  36-37
第3章 可吸附生物反应墙对 BTEX 的去除效果  37-48
  3.1 生物反应墙渗透系数的确定  37-38
  3.2 对照组反应墙对 BTEX 的去除效果  38-41
  3.3 添加硝酸盐时反应墙对 BTEX 的去除效果  41-47
  3.4 本章小结  47-48
第4章 PRB 中微生物的研究  48-58
  4.1 微生物的降解动力学  48-54
  4.2 细菌样品总 DNA 的提取与 16SrDNA 基因的 PCR 扩增  54-55
  4.3 细菌的总 DNA 测定结果分析  55-57
  4.4 本章小结  57-58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8-60
  5.1 结论  58-59
  5.2 展望  59-60
参考文献  60-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7-68

相似论文

  1.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2.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3.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4.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5.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6.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7.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8.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S512.1
  9.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0. 桃豫农矮砧1号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S662.1
  11.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12.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13.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的新型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R392
  14. 改性膨润土应急处置泄漏液态有机物的研究,X703
  15.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6. 我国部分家鸭品种的DNA条形码初步分析,S834
  17. 五倍子蚜DNA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关系,S899.4
  18. SO2胁迫对拟南芥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影响,Q943
  19.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20. 水稻变异株系中玉米DNA侧翼序列的研究,S511
  21. 高杆气生根水稻变异株系AFLP分析,S51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地下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