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部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舟曲县为例

作 者: 景文超
导 师: 张永丽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结构演变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生态移民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空间结构特征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规律,指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空间结构演变、人类迁徙过程和生态环境演变之间的动态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接着从建国前,建国后,西部大开发新阶段分析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演变及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西部人口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变化是造成西部当代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前两章的综合分析,得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演变及人们的迁徙活动应该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走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以舟曲县为例探索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实证分析得出舟曲县的人均生态足迹0.687408hm2,扣除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2%)0.051579hm2后可利用人均生态容量为0.378249hm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0.309159hm2,舟曲县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现象。其次,根据舟曲县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定位可知,舟曲县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应该加大对当地生态的恢复与保护的力度。基于以上两点的分析,舟曲县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将超负载的人口有组织,有计划的迁移出去,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现状的同时使境内生态得到彻底恢复。因此,本论文提出了舟曲县可持续发展模式—-多元化生态移民方式,主要包括适学人口的教育移民、劳动力的培训输转模式、地缘性贫困地区异地搬迁模式。此生态移民是一种人口全覆盖的多元化的移民,有利于当地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八条迁移过程中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1 导论  10-20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1-17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  17-18
  1.4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与创新点  18-20
2 人类经济活动空间特征的演变及其规律  20-23
  2.1 农耕文明时代空间结构演变及规律  20
  2.2 工业文明时代空间结构演变及规律  20-22
  2.3 后工业时代空间结构的演变及规律  22-23
3 西部生态脆弱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演变及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3-29
  3.1 建国前西部地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及生态环境的演变  23-25
    3.1.1 西部的辉煌——汉唐时期  23-24
    3.1.2 西部历史的转折——宋元时期  24
    3.1.3 西部的落后——明清民国时期  24-25
    3.1.4 建国前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动态  25
  3.2 建国后西部地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及生态环境的演变  25-26
    3.2.1 建国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5-26
    3.2.2 建国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  26
    3.2.3 建国后西部地区工业开发及生态恶化  26
  3.3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新的发展阶段  26-28
    3.3.1 实施西部大开的经济背景  26-27
    3.3.2 西部开发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7-28
  3.4 西部态脆地区持续展式的思考  28-29
4 西生态弱资源生承力评—以舟曲县为例  29-36
  4.1 舟曲县基本概述  29-30
  4.2 舟曲县生态承载力评估  30-35
    4.2.1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概述  30-31
    4.2.2 生态足迹测算的实证分析  31-34
    4.2.3 舟曲县2010年生态承载力结果分析  34-35
  4.3 舟曲县发展定位  35-36
    4.3.1 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定位  35
    4.3.2 在国主功能区划中的定位  35-36
5 舟县的可续发展模式-多元化生态移民  36-44
  5.1 生态移民相关理论  36-37
    5.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6
    5.1.2 生态经济理论  36-37
    5.1.3 移民理论  37
  5.2 适学人口教育移民模式  37-39
    5.2.1 教育移民模式  38
    5.2.2 教育移民的特点和优势  38-39
  5.3 劳动力培训输转模式  39-41
    5.3.1 “两后生”的培训输转  39-40
    5.3.2 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输转  40-41
  5.4 地缘性贫困地区整村搬迁模式  41-44
    5.4.1 地缘性贫困现状  41-42
    5.4.2 整村搬迁案例分析  42-44
6 启示及其政策建议  44-47
  6.1 生态移民是解决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压力的最重要途径  44
  6.2 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44
  6.3 对从地缘性贫困区域整村搬迁出的移民实施就业援助政策  44-45
  6.4 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45
  6.5 坚持生态农业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相结合  45
  6.6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 适当调整生态移民补助标准  45-46
  6.7 加大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  46
  6.8 生态移民社区整合建设  46-47
参考文献  47-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50-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3.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4.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5.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6.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7. 经济模式变革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G812.0
  18. 西宁市产业结构演变对交通运输影响研究,F127;F224
  19.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F127
  20.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426.86
  21. 辉发河梅河口市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X5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