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物大分子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化学检测葡萄糖和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

作 者: 孙玉雪
导 师: 叶永康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大孔二氧化硅有序泡沫 葡萄糖氧化酶 直接电化学 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 ss-DNA 传感器
分类号: TP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因其价格低廉、灵敏度高以及易于自动化、微型化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分析测试方法。本论文以葡萄糖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为研究对象,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Electrode, GCE)、金电极作为基础电极,利用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分别制备了葡萄糖的酶传感器、黄曲霉毒素B1的免疫传感器及DNA损伤传感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固定在大孔有序SiO2泡沫修饰GCE上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化学以修饰GCE为基础,确定了用葡萄糖氧化酶@大孔SiO2修饰方法作为实现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化学的修饰方法。论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选择确定修饰电极的最适条件,最后确定该修饰电极的最适PBS缓冲溶液的pH值为7.0,最适葡萄糖氧化酶修饰浓度为550U mL-1,最适的大孔SiO2的修适量为7μg。用电流-时间曲线(i-t曲线)得到了葡萄糖的标准曲线,其线性方程为i(μA)=3.205C+1.067,相关性系数R为0.999,线性检测范围为501850μmol L-1,表观米氏常数为2.073mmol L-1。2.AF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制备AFB1免疫传感器制备了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黄曲霉毒素B1抗体@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单元。实验选用交流阻抗图谱(EIS)、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黄曲霉毒素B1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确定了该传感器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实验条件(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最适修饰条件为4℃、8h,PBS缓冲溶液的最适pH值为7.4),建立了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电化学方法,其线性方程为:i(μA)=0.02166C+18.8682,线性相关系数R=0.9997;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ng mL-1,对不同猪饲料样品检测的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3.DNA自组装损伤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以ss-DNA修饰金电极为基础,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制备黄曲霉毒素B1的DNA传感器。其中巯基ss-DNA的自组装时间为12h,电化学指示剂亚甲基蓝的最适浓度为3.0×10-5mol L-1,修饰好的电极在AFB1中的最适浸泡时间为500s,Tris-HCL缓冲溶液的最适pH值为8.0。通过示差脉冲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其标准曲线为i(μA)=-0.00059C+0.3299,线性相关系数R=0.9942,最低检出限为9.7ng mL-1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插图清单  12-14
表格清单  14-15
第一章 绪论  15-26
  1.1 葡萄糖生物酶传感器的研究意义及研究进展  15-19
    1.1.1 葡萄糖生物酶传感器的研究意义  15-17
    1.1.2 葡萄糖生物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7-18
    1.1.3 大孔 SiO_2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18-19
  1.2 黄曲霉毒素 B_1传感器的研究意义及研究进展  19-22
    1.2.1 黄曲霉毒素 B_1传感器的研究意义  19-21
    1.2.2 黄曲霉毒素 B_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21
    1.2.3 黄曲霉毒素 B_1DNA 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21-22
  1.3 实验思路及技术路线  22-26
    1.3.1 固定在大孔有序 SiO_2泡沫修饰 GCE 上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化学的实验思路及技术路线  22-23
    1.3.2 aAFB_1修饰金电极制备 AFB_1免疫传感器的实验思路及技术路线  23-24
    1.3.3 DNA 自组装损伤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实验思路及技术路线  24-26
第二章 固定在大孔有序 SIO_2泡沫修饰 GCE 上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  26-41
  2.1 材料与方法  26-29
    2.1.1 试剂  26
    2.1.2 仪器  26
    2.1.3 溶液的配置  26-27
    2.1.4 PDDA/GOX-MOSF/GC 电极的制备  27-28
    2.1.5 实验方法  28-29
  2.2 大孔二氧化硅(MOSF)的物理表征  29-30
  2.3 PDDA/GOX-MOSF/GCE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0-33
    2.3.1 酶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30-32
    2.3.2 不同扫描速率对修饰酶电极的影响  32-33
  2.4 检测体系的选择  33-35
  2.5 检测体系的条件优化  35-37
    2.5.1 GOx 修适量对葡萄糖测定的影响  35-36
    2.5.2 MOSF 的修饰量对葡萄糖测定的影响  36
    2.5.3 PBS 缓冲溶液 pH 值对葡萄糖测定的影响  36-37
  2.6 葡萄糖线性关系的考察  37-39
    2.6.1 电流-时间(i-t)法测定葡萄糖的标准曲线  37-38
    2.6.2 PDDA/GOx-MOSF/GCE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38-39
  2.7 干扰实验  39-40
  2.8 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实验  40-41
第三章 AFB_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制备 AFB_1免疫传感器  41-51
  3.1 材料与方法  41-44
    3.1.1 试剂  41
    3.1.2 仪器  41
    3.1.3 溶液的配置  41-42
    3.1.4 BSA/aAFB_1-C-AuNP/MBA/Au 电极的制备  42-44
    3.1.5 实验方法  44
  3.2 aAFB_1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44-46
    3.2.1 金电极修饰过程的 EIS 表征  44-45
    3.2.2 aAFB_1修饰金电极对黄曲霉毒素的响应  45-46
  3.3 AFB_1测定条件的优化  46-48
    3.3.1 PBS 缓冲溶液 pH 值的影响  46-47
    3.3.2 aAFB_1组装时间的影响  47
    3.3.3 aAFB_1组装温度的影响  47-48
  3.4 AFB_1在 BSA/ aAFB_1-C-AuNP/MBA/Au 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  48-50
    3.4.1 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响应  48-49
    3.4.2 示差脉冲伏安法测 AFB_1的标准曲线  49-50
  3.5 实验样品测定及加标回收实验  50
  3.6 传感器重现性和重复性实验  50-51
第四章 DNA 自组装损伤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  51-59
  4.1 材料与方法  51-53
    4.1.1 试剂  51
    4.1.2 仪器  51
    4.1.3 溶液的配置  51-52
    4.1.4 ssDNA/Au 电极的制备  52-53
    4.1.5 实验方法  53
  4.2 ssDNA/Au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53-54
    4.2.1 金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53
    4.2.2 ssDNA/Au 电极对 AFB_1的响应  53-54
  4.3 AFB_1测定条件的优化  54-57
    4.3.1 Tris-HCL 缓冲溶液 pH 值的影响  54-55
    4.3.2 巯基 ssDNA 自组装时间的影响  55-56
    4.3.3 ssDNA/Au 电极经 AFB_1溶液处理不同时间的影响  56
    4.3.4 指示剂亚甲基蓝(MB)浓度的影响  56-57
  4.4 AFB_1线性关系的考察  57-58
  4.5 传感器稳定性和重现性实验  58-59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7-68
致谢  68-69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基于DSP的集成光栅细分数显装置的研制,TH822
  3. 调频式电容位移传感器高速测频与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TH822
  4.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5. 转轴径向跳动和转速实时检测光电系统的研究,TH822
  6. 基于微型无人平台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研究,V249.32
  7. CMOS星敏感器图像采集系统研究,V448.2
  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综合测试技术研究,U469.72
  9. 多端口网络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N929.5
  10. 基于智能学习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11.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12. 星载高光谱传感器模拟仿真系统研究,TP391.9
  13. 基于ARM的实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制,TP242.6
  14. 传感器网络中渐变事件监测研究,TP212.9
  15. 基于FPGA的电感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TP274.2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定位攻击检测技术研究,TP212.9
  17. 基于功能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对密钥管理协议研究,TP212.9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19. 基于地理位置的WSNs路由算法研究与改进,TN929.5
  20. 基于嵌入式的面向造纸企业的一种QCS研究与设计,TP368.1
  21. Aspergillus niger Z-25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Q7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