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资源筛选

作 者: 张吉清
导 师: 朱振东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大豆炭腐病 菜豆壳球孢菌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抗病性
分类号: S43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炭腐病是世界性的重要大豆病害,目前已在我国局部地区严重发生。本文以这种病害为对象,开展了大豆炭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大豆抗炭腐病资源筛选等工作,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对最近在北京和天津地区发生的疑似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在35℃下生长速率为34.84 mm/d;菌落圆形,初期为白色,气生菌丝较发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落颜色变深至灰色,老熟后呈黑色,并产生大量黑色微菌核,菌核直径为49.8~111.4μm。接种表明,选择的5个菌株对大豆品种合丰25幼苗致病,且各菌株从病株上重新分离率为100 %。用通用引物对ITS4/ ITS5扩增5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区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5个菌株与菜豆壳球孢菌菌株序列相似性为97~99 %。用菜豆壳球孢菌的特异性引物对MpKF1/MpKR1进行检测,在5个菌株中均扩增出350 bp的特征片段。基于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致病性和分子特征,鉴定这5个菌株为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本研究是首次在国内对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首次报道了大豆炭腐病在华北地区发生。2.明确了大豆炭腐病菌部分基本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温度为30~35℃;生长pH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5;蔗糖、PEG 6000和NaCl胁迫对菌丝生长影响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蔗糖(100~500 mM)和PEG 6000(10~30%),均有利于菌丝生长;NaCl浓度为100~300 mM时,能促进病原菌菌丝生长,其中NaCl浓度为200 mM时,菌丝生长最快。综合以上结果,偏酸性、高温和干旱环境有利于大豆炭腐病病原菌生长。3.采用幼苗切茎法或离体叶片接种法分别鉴定了100份大豆资源和50份野生大豆资源对炭腐病的抗性。在鉴定的100份大豆资源中,小黑豆(ZDD09279)表现为抗,黑秣食豆(ZDD00709)、花绿黄豆(ZDD11159)、四角奇黄豆(ZDD01720)等18份资源表现中抗,其它品种则感病。在鉴定的50份野生大豆资源中,有13份表现中抗,其它材料表现感病。通过筛选抗病材料,为抗病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0
  1.1 大豆炭腐病发生及危害  12-13
  1.2 大豆炭腐病症状  13
  1.3 菜豆壳球孢菌研究进展  13-15
    1.3.1 菜豆壳球孢菌分类及命名  13
    1.3.2 菜豆壳球孢菌形态特征  13-14
    1.3.3 菜豆壳球孢菌生物学特性  14
    1.3.4 菜豆壳球孢菌的分离  14-15
  1.4 菜豆壳球孢菌遗传多样性  15-17
    1.4.1 氯酸钾培养性状多样性  15-16
    1.4.2 菜豆壳球孢菌遗传多样性  16-17
  1.5 大豆炭腐病病害循环  17
  1.6 大豆炭腐病防治  17-18
    1.6.1 农业防治  17
    1.6.2 化学防治  17-18
    1.6.3 生物防治  18
    1.6.4 利用抗、耐病品种  18
  1.7 大豆抗炭腐病抗性评价  18-19
    1.7.1 大豆抗炭腐病抗性鉴定方法  18-19
    1.7.2 大豆抗炭腐病抗性评价标准  19
  1.8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9-20
第二章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鉴定  20-27
  2.1 材料与方法  20-21
    2.1.1 病原菌分离  20
    2.1.2 病原菌形态鉴定  20
    2.1.3 致病性测定  20
    2.1.4 病原菌分子鉴定  20-21
  2.2 结果与分析  21-25
    2.2.1 病害症状  21-23
    2.2.2 病原菌菌株及形态鉴定  23
    2.2.3 致病性测定  23-24
    2.2.4 ITS 序列分析和种特异性标记检测  24-25
  2.3 结论与讨论  25-27
第三章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27-38
  3.1 材料与方法  27-28
    3.1.1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  27
    3.1.2 最适生长温度研究  27
    3.1.3 最适生长pH 值研究  27
    3.1.4 对氯酸盐抗耐性研究  27-28
    3.1.5 干旱胁迫对大豆炭腐病菌影响  28
  3.2 结果与分析  28-36
    3.2.1 大豆炭腐病菌最适生长温度  28-29
    3.2.2 大豆炭腐病菌最适pH 值  29-30
    3.2.3 大豆炭腐病菌对氯酸钾的抗耐性  30
    3.2.4 干旱胁迫对大豆炭腐病菌生长影响  30-36
  3.3 结论与讨论  36-38
第四章 抗大豆炭腐病资源筛选  38-41
  4.1 材料与方法  38-40
    4.1.1 大豆品种  38
    4.1.2 大豆植株种植  38
    4.1.3 接种体的制备  38
    4.1.4 大豆资源抗性鉴定方法  38-39
    4.1.5 抗性评价标准  39-40
  4.2 结果与分析  40
  4.3 结论  40-41
第五章 全文结论  41-42
续表  42-45
参考文献  45-52
致谢  52-53
作者简历  53

相似论文

  1.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2.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3. 豫西、豫北及冀南地区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S435.121
  4.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5. 灰霉菌侵染拟南芥过程中ACD5的功能分析,S432.1
  6.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7. 鲁豫皖交界地区四个CCN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对淮阳群体的抗性评价,S435.121
  8. 小麦近缘材料及CIMMYT种质资源对两种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鉴定,S512.1
  9. 转小麦类蛋白激酶基因TA50-10烟草及其抗病性分析,S572
  10. 野生茄子托鲁巴姆黄萎病抗性相关基因StPGIP功能鉴定,S572
  11. 转OsDUF500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及转OsWRKY30基因烟草的耐旱性分析,S511
  12. 细菌发酵液诱导大豆抗寒及抗病性研究,S435.651
  13.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及耐寒性研究,S476.3
  14.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R687.2
  15. 西宁地区硅酸盐细菌生物学特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144
  16.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17. 菊花花色嵌合体生物学特性及形成机理的研究,S682.11
  18. 江浙地区八角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685.99
  19. 植物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抗病性调控功能分析,S511
  20. 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发生危害调查研究,S763.3
  21. 大豆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S43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油料作物病虫害 > 大豆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