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稻米中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QTL定位

作 者: 刘杰
导 师: 朱智伟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关键词: 矿质元素 数量性状座位 精细定位 候选基因分析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稻中的矿质元素不仅在水稻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稻米中矿质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等毒性元素的含量,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水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形成机制和遗传机理,从而改良稻米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以水稻籼籼交组合珍汕97B/密阳46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应用覆盖整个基因组的遗传连锁图,检测控制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QTL,进而针对检测到最多QTL的第6染色体短臂RM190-RM225区间,构建异质区间交迭的5套近等基因系,验证和分解控制稻米矿质元素的QTL,得到以下结果:1.采用ICP-AES法,对重组自交系群体233个株系的8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应用包含256个DNA标记、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1814.17cM的连锁图谱,通过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检测,在第1、3、5、6、10和11染色体上,共检测到20个控制矿质元素含量的QTL,它们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在4.2%~11.8%,其中qCa5、qMn1.2、qMn11、qZn1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珍汕97B,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父本密阳46。2.以前期建立的珍汕97B/密阳46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为材料,筛选出在RM190-RM225区间部分区段呈杂合的5个不同单株,其杂合区段分别为RM4923-RM19410、RM510-RM19407、RM19407-RM3414、RM19410-Si2950和Si2944-RM204。各单株自交后分别挑选出20个非重组材料,包括10个母本型纯合子和10个父本型纯合子,构成5套近等基因系。测定5套材料矿质元素含量,通过SAS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最终将1个控制铁元素的QTL界定在466.6kb的范围内,将控制其他7种元素含量的QTL界定在30.4-50.0 kb的范围内。3.在qMg6、qMn6、qK6、qP6定位区间内,搜索到9个候选基因,包括了编码3个未知蛋白和6个已知蛋白的基因。已知蛋白的功能注释如下:LOC_Os06g06300和LOC_Os06g06320是2个编码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基因;LOC_Os06g06340是1个编码与脂类转运相关蛋白的基因;LOC_Os06g06350是编码1个单磷酸腺苷结合酶类的基因;LOC_Os06g06360是编码1个WRKY DNA结合结构域蛋白的基因;LOC_Os06g06380编码1个NBS-LRR类抗病蛋白的基因。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引言  11-19
  1.1 矿质元素在稻米中的含量及分布  11-12
    1.1.1 不同矿质元素在稻米中的含量差异  11-12
    1.1.2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及差异  12
  1.2 水稻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12-14
    1.2.1 矿质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2
    1.2.2 矿质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14
  1.3 矿质元素的遗传研究  14-15
    1.3.1 矿质元素耐受性的遗传研究  14
    1.3.2 矿质元素吸收、转运的遗传研究  14-15
    1.3.3 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15
  1.4 数量性状座位(QTL)及其研究方法  15-19
    1.4.1 QTL 的初级定位  15-16
    1.4.2 QTL 的精细定位  16
    1.4.3 QTL 定位方法  16-19
第二章 水稻矿质元素含量 QTL 的定位  19-30
  2.1 材料与仪器  19
    2.1.1 供试材料  19
    2.1.2 实验仪器  19
  2.2 试验方法  19-22
    2.2.1 前处理方法  19-20
    2.2.2 上机测定  20-21
    2.2.3 数据处理  21-22
  2.3 结果与分析  22-28
    2.3.1 RIL 群体及亲本各性状表现  22-23
    2.3.2 RIL 群体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23-24
    2.3.3 QTL 分析  24-28
  2.4 讨论  28-30
第三章 水稻第6 染色体短臂矿质元素含量 QTL 的验证与分解  30-45
  3.1 材料与方法  30-31
    3.1.1 供试材料  30-31
    3.1.2 试验仪器及方法  31
    3.1.3 数据处理  31
  3.2 结果与分析  31-44
    3.2.1 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分布  31-40
    3.2.2 矿质元素 QTL 的精细定位  40-43
    3.2.3 候选基因分析  43-44
  3.3 讨论  44-45
第四章 全文结论和展望  45-47
  4.1 结论  45
    4.1.1 矿质元素QTL 初定位结果  45
    4.1.2 矿质元素 QTL 精细定位结果  45
  4.2 展望  45-47
参考文献  47-52
致谢  52-53
作者简历  53

相似论文

  1.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2. 玉米四交群体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3
  3. 玉米叶色突变基因al和yl的精细定位,S513
  4.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及进化分析,S511
  5. 一个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S511
  6. 不同配比基质盆栽牡丹矿质元素分布的研究,S685.11
  7. 水稻恢复系明恢63稻瘟病抗性基因Pimh(t)的精细定位及主效QTLs检测,S511.21
  8. 钙胁迫对‘爱宕’、‘喜水’梨幼苗生理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S661.2
  9. 复杂背景下车牌定位的研究与设计,TP391.41
  10.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精细定位,S511
  11. 模拟酸雨对6种城市绿化植物幼苗叶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X173
  12. ‘天皇’梨树体、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及矿质营养研究,S661.2
  13. 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表型多样性,产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S567.35
  14. 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区段的比较分析与特异标记的开发,S565.4
  15. 土壤中矿质元素向农产品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S154
  16. 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下栾树和杜英的光合生理响应研究,X173
  17. 小鼠X染色体性发育启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精细定位,Q953
  18. 氮素形态对小麦矿质营养吸收和氮素代谢相关酶类活性的影响,Q53
  19. 连作对线辣椒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S641.3
  20. 亚洲栽培稻与长雄野生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和精细定位研究,S511
  21. 红肉和伦晚脐橙果实枯水原因及调控技术研究,S436.6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