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胰岛素巯基化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与性质评价

作 者: 赵佳丽
导 师: 宋洪涛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口服给药 胰岛素 巯基化透明质酸 纳米粒
分类号: R9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药剂学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但这类药物由于自身理化性质等特点,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这其中研究者尤为关注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临床上治疗I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药物半衰期短,需长期频繁地注射给药。而胰岛素口服给药是一种患者顺应性好、服用方便的给药方式,符合内源胰岛素的分泌模式。然而,胰岛素直接口服给药时遭遇胃肠道酶降解以及膜透过性差等诸多障碍。生物黏附性聚合物纳米粒可以通过延长胃肠道药物滞留时间和减少胃肠道中消化酶对胰岛素的降解等方式,有效改善胰岛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将生物黏附性聚合物透明质酸与L-半胱氨酸通过酰胺键连接制备了巯基化透明质酸(HA-Cys),其游离巯基含量为(225.7±4.4)μmol·g-1,核磁共振以及红外图谱确证了其结构。体外黏附性实验表明聚合物黏附性质良好。以HA-Cys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了载胰岛素的巯基化透明质酸纳米粒(Ins-HA-Cys-NPs)。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对Ins-HA-Cys-NPs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油相、水相体积比,HA-Cys用量以及Ins用量,并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以及多分散指数为评价指标,优化了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最终得到的最优处方为水相、油相体积比为1:4.12,HA-Cys用量为25.95mg, Ins用量为8.04mg。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和分布,平均粒径(PS)为(178.5±0.75)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14±0.01,Zeta电位(ZP)为(-38.47±0.46)mV;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包封率(EE)为(48.85±0.66)%,载药量(DL)为(4.79±0.13)%。进行了纳米粒的形态观察、黏附性质、体外释放与抗酶降解特性的研究,评价了胰岛素巯基化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大鼠口服给药的降血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Ins-HA-Cys-NPs外观圆整,且分布均一;制备的Ins-HA-Cys-NPs具有良好的体外黏附特性,黏蛋白与Ins-HA-Cys-NPs纳米粒混悬液混合后Zeta电位由(-17.32±0.38)mV下降到(-36.06±0.62)mV;与胰岛素溶液相比,Ins-HA-NPs及Ins-HA-Cys-NPs药物释放时间均延长;以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为代表,研究Ins-HA-Cys-NPs的抗酶解作用,说明Ins-HA-Cys-NPs具有较好的抗酶降解作用;药效学实验中,糖尿病大鼠口服Ins-HA-Cys-NPs后1-12h中,显示出平缓的降血糖效果,相对生物利用度为6.9%。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Table of Content  12-16
前言  16-21
第一章 巯基化透明质酸的合成与表征  21-29
  1 材料与仪器  21-22
    1.1 材料  21
    1.2 仪器  21-22
  2 实验方法  22-24
    2.1 巯基化透明质酸(HA-Cys)的合成  22-23
    2.2 巯基化透明质酸的表征  23-24
      2.2.1 游离巯基(-SH)含量测定  23
      2.2.3 核磁共振氢谱结构验证  23-24
      2.2.4 红外光谱分析(IR)  24
    2.3 HA-Cys体外黏附性质评价  24
  3 结果与讨论  24-28
    3.1 巯基化透明质酸(HA-Cys)的合成  24-25
    3.2 游离巯基(-SH)含量测定  25-26
    3.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6
    3.4 红外光谱分析  26-27
    3.5 HA-Cys体外黏附性质评价  27-28
  4 结论  28-29
第二章 胰岛素巯基化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  29-47
  1 材料与仪器  29-30
    1.1 材料  29
    1.2 仪器  29-30
  2 实验方法  30-34
    2.1 胰岛素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30-31
      2.1.1 吸收波长的确定  30
      2.1.2 色谱条件  30
      2.1.3 线性关系考察  30-31
      2.1.4 空白辅料的影响  31
      2.1.5 精密度考察  31
      2.1.6 稳定性考察  31
      2.1.7 回收率考察  31
      2.1.8 过膜回收率考察  31
    2.2 巯基化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  31-32
    2.3 单因素考察的质量评价指标  32
    2.4 处方和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32-34
    2.5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34
    2.6 最佳处方验证  34
  3 结果与讨论  34-46
    3.1 胰岛素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学建立  34-37
    3.2 处方和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结果  37-41
    3.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41-46
    3.4 纳米粒处方的及制备工艺的确定  46
  4 结论  46-47
第三章 胰岛素巯基化透明质酸纳米粒的性质评价  47-57
  1 材料与仪器  47-48
    1.1 材料  47
    1.2 仪器  47-48
  2 实验方法  48-50
    2.1 纳米粒粒径、电位以及包封率的测定  48
    2.2 纳米粒形态观察  48
    2.3 纳米粒冻干保护剂筛选  48-49
    2.4 纳米粒稳定性考察  49
    2.5 纳米粒体外黏附性评价  49
    2.6 纳米粒体外释药试验  49
    2.7 纳米粒抗酶降解试验  49-50
  3 结果与讨论  50-55
    3.1 纳米粒粒径、电位以及包封率的测定  50
    3.2 纳米粒形态观察  50-51
    3.3 纳米粒冻干保护剂筛选  51-53
    3.4 纳米粒稳定性考察  53
    3.5 纳米粒体外黏附性评价  53-54
    3.6 纳米粒体外释药试验  54
    3.7 纳米粒抗酶降解试验  54-55
  4 结论  55-57
第四章 大鼠体内药效学研究  57-62
  1 材料、仪器与动物  57
    1.1 材料  57
    1.2 仪器  57
    1.3 动物  57
  2 实验方法  57-59
    2.1 溶液配制  57-58
    2.2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58
    2.3 给药方案  58
    2.4 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旳计算  58-59
  3 结果与讨论  59-61
    3.1 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的作用机理  59
    3.2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观察  59
    3.3 大鼠降血糖作用结果  59-61
    3.4 胰岛素口服途径的讨论  61
  4 结论  61-62
全文结论  62-64
参考文献  64-69
附录  69-70
致谢  70-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1

相似论文

  1.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R944
  2. 基于电穿孔技术的活细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R318.51
  3. 内皮素-1、胰岛素抵抗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743.3
  4. 每日一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R587.1
  5. HIF-1α在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中的表达及意义,R654.1
  6. 非水体系中甲基吡啶电氧化行为的电化学和拉曼光谱研究,O626.321
  7. 胰岛素泵及降糖药对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R587.1
  8. 影响粒单细胞系HL-60细胞功能的血糖水平的探讨,R587.1
  9. 血清C肽、皮质醇、胰岛素与早产儿低血糖的研究,R722.6
  10. 无机填料改性聚乳酸的研究,TQ320.1
  11. 三味药食同源中药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R285.5
  12.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应用剂量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3.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587.1
  14. 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损害和GFAP表达变化及胰岛素干预影响,R749.2
  15. 2型糖尿病个体中血清补体因子H,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R587.1
  16. 放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R587.1
  17. 环孢素A纳米粒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膜剂的研究,R943
  18. 纳米LaFeO3的可控合成及其与TiO2桥联复合光催化剂建构,O643.36
  19.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1年后疗效观察,R587.1
  2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锌α2糖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R587.1
  21. 荧光铕纳米粒的构建与免疫分析以及苦瓜功能饮料研究,TS27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制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