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可逆交联、温度敏感的聚合物囊泡用于蛋白质的可控释放

作 者: 徐海飞
导 师: 孟凤华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关键词: 囊泡 可逆交联 温度敏感 药物和蛋白质释放
分类号: O6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聚合物囊泡载体体系在生物医学和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已经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的关注。本论文中,作者主要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明确的,三嵌段聚合物PEG-PAA-PNIPAM,研究了其囊泡的温度敏感性和可逆交联,并探索了该可逆交联的温度敏感的聚合物囊泡用于蛋白质药物的细胞内释放。(1)以大分子PEG-DMP作为链引发剂,通过序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得到具有温度敏感的聚乙二醇-b-聚丙烯酸-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三嵌段聚合物(PEG-PAA-PNIPAM)。嵌段聚合物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5000 Da﹑聚丙烯酸分子量为350~1450 Da、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11000~39000 Da。该嵌段共聚物在室温下易溶于水,当水溶液升温到37oC以上,溶液能迅速自组装形成纳米囊泡(粒径大约220 nm)。通过共聚焦光散射激光显微镜(CSLM)和静态激光光散射(SLS)方法证实了其囊泡结构。囊泡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取决于聚合物浓度﹑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溶液平衡时间和晃动程度。有趣的是,用含有二硫键的胱胺以碳二亚胺化学法对囊泡进行化学交联,可以得到界面交联的囊泡。通过稀释﹑加入有机溶剂﹑改变盐浓度和改变溶液温度的方法,证实了交联后囊泡的稳定性可以显著增加。而在模拟细胞内的还原环境时,交联会因胱胺的二硫键断裂而快速降解,聚合物囊泡溶解。FITC-葡聚糖作为模拟蛋白质,能被高效地包裹到囊泡内。通过体外释放研究,即使温度降到LCST以下(如20oC),大部分FITC-葡聚糖仍保留在交联的囊泡内。但是,在加入10 mM的二硫苏糖醇时,大部分FITC-葡聚糖从已解除交联的囊泡中释放出来。这些可逆交联温度敏感的囊泡也许可以作为智能型载体,应用于生物药剂的细胞内刺激释放,例如有效控释pDNA,siRNA,蛋白质药物。(2)三嵌段聚合物PEG-PAA-PNIPAM的LCST受嵌段的比例、盐浓度、溶液pH的影响,可在28oC至50oC之间调节。通过设计合适的嵌段比例,使嵌段聚合物的LCST在PBS中可从38oC至43oC之间,目的是使上述聚合物囊泡能在解交联后在体温下溶解,从而释放出其包裹的药物。为此设计得到了PEG113-PAA9-PNIPAM107,PEG113-PAA24-PNIAPM193,和PEG113-PAA35-PNIPAM290。它们的LCST均在38-42oC之间。FITC-BSA作为模拟蛋白质,能被高效地包裹到该囊泡内。该界面交联的温度敏感的聚合物囊泡对其他研究的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溶菌酶,卵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包裹效率略低,但也在35-50%,载药率为4-50wt.%。通过体外释放研究(37oC),在加入10 mM的二硫苏糖醇时,大部分蛋白质(80%)从交联的囊泡中释放出来。而没有加入10 mM二硫苏糖醇时,大部分蛋白质(80-85%)在8小时后能仍保留在囊泡内。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说明,这种蛋白质载体能有效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内。所以,这些可逆交联温度敏感的囊泡可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囊泡对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以及探针分子的包载效率,提高囊泡在体内血液中循环的稳定性,提高囊泡被肿瘤细胞内吞的效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43
  1.1 引言  11-13
  1.2 聚合物囊泡的组成  13
  1.3 聚合物囊泡及载药聚合物囊泡的制备方法  13-14
  1.4 聚合物囊泡的交联  14-16
  1.5 刺激响应的聚合物囊泡  16-23
    1.5.1 pH 响应的囊泡  16-18
    1.5.2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囊泡  18-21
    1.5.3 氧化-还原敏感性聚合物囊泡  21-22
    1.5.4 光响应的囊泡  22-23
    1.5.5 液晶聚合物囊泡  23
  1.6 靶向聚合物囊泡  23-24
  1.7 聚合物囊泡作为纳米载体的应用  24-28
    1.7.1 聚合物囊泡作为亲水药物的载体  24-25
    1.7.2 聚合物囊泡作为疏水药物的载体  25
    1.7.3 聚合物囊泡同时作为多种药物的载体  25-26
    1.7.4 聚合物囊泡作为蛋白质载体  26-27
    1.7.5 聚合物囊泡作为酶载体  27-28
    1.7.6 聚合物囊泡作为基因载体  28
  1.8 论文的设计思路  28-30
    1.8.1 课题的提出  28-29
    1.8.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9-30
  1.9 参考文献  30-43
第二章 可逆交联温度敏感的聚合物囊泡的设计合成和药物的触发释放  43-64
  2.1 简介  43-44
  2.2 实验部分  44-47
    2.2.1 实验试剂  44-45
    2.2.2 合成PEG 大分子链引发剂(PEG-DMP)  45
    2.2.3 一锅两步法合成三嵌段共聚物PEG-PAA-NIPAM  45
    2.2.4 聚合物囊泡的形成和交联  45-46
    2.2.5 DTT 存在下交联的聚合物囊泡(CLPs)的不稳定性  46
    2.2.6 聚合物囊泡包裹FITC-葡聚糖及其触发释放  46-47
    2.2.7 实验表征  47
  2.3 结果与讨论  47-58
    2.3.1 合成PEG-PAA-PNIPAM 三嵌段共聚物  47-49
    2.3.2 温度敏感的 PEG-PAA-PNIPAM 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  49-53
    2.3.3 可逆交联温度敏感的囊泡  53-54
    2.3.4 交联的聚合物囊泡(CLP)的稳定性  54-55
    2.3.5 细胞内还原物质浓度的DTT 使交联的囊泡的解交联  55-56
    2.3.6 DTT 触发释放出包裹在交联囊泡中的FITC-葡聚糖  56-58
  2.4 结论  58
  2.5 参考文献  58-64
第三章 可逆交联温度响应的纳米尺寸的囊泡——一种有效的蛋白质运输载体  64-81
  3.1 简介  64-65
  3.2 实验部分  65-68
    3.2.1 试剂原料  65
    3.2.2 一锅两步法RAFT 聚合反应得到三嵌段共聚物PEG-PAA-NIPAM  65-66
    3.2.3 聚合物囊泡的形成和交联  66
    3.2.4 聚合物囊泡在DTT 存在下的解交联  66
    3.2.5 各种蛋白质的FITC 标记过程和计算方法  66-67
    3.2.6 包裹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67
    3.2.7 包裹有蛋白质聚合物囊泡的触发释放  67
    3.2.8 聚合物囊泡的毒性分析(MTT 试验)  67-68
    3.2.9 载有FITC-BSA 的聚合物囊泡把FITC-BSA 释放到细胞中  68
    3.2.10 实验表征  68
  3.3 结果与讨论  68-77
    3.3.1 合成PEG-PAA-PNIPAM 三嵌段共聚物  69-70
    3.3.2 温度敏感的 PEG-PAA-PNIPAM 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  70-72
    3.3.3 不同蛋白质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72-73
    3.3.4 交联囊泡的FITC-BSA 和FITC-lysozyme 释放  73-75
    3.3.5 聚合物囊泡的毒性的分析  75
    3.3.6 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蛋白质的包裹  75-77
  3.4 结论与待开展的工作  77
  3.5 参考文献  77-81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81-83
  4.1 结论  81
  4.2 待展开的工作和展望  81-83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83-84
致谢  84-85

相似论文

  1.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用于癌症的靶向联合治疗,R730.5
  2. 亲和温敏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亲和沉淀中的应用,Q51
  3. 白藜芦醇对神经元钙信号和葡萄糖利用的影响及机制,R285.5
  4. MMP-2在鼻息肉发病与复发机制中的作用,R765.25
  5. 基于富勒烯的纳米复合聚合物的研究,TB383.1
  6. 温度敏感性多肽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O631.3
  7. PNIPA/Fe_3O_4复合水凝胶的辐照制备与表征,TB332
  8. 新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共聚及互穿网络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O633.2
  9. 运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研究UNC-31/CAPS蛋白在囊泡锚定过程中的作用,Q6-33
  10. ITSN2-L与RABEP1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研究,Q51
  11. 嵌段共聚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形态调控,TB383.1
  12. 醋甲唑胺眼用温度敏感凝胶的研制,TQ460.1
  13. 环孢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制剂眼部给药系统的研究,R94
  14. 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囊泡体系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TB383.1
  15. 葛根及其复方眼用新剂型的研究,R286
  16. 含氟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度敏感型微凝胶的研究,TQ316.334
  17. 2009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及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S435.121.46
  18. 聚乙二醇—肽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31.3
  19. pH/温度响应聚N-丙烯酰基甘氨酸酯-海藻酸钠水凝胶的药物控制释放,TQ460.1
  20. 序贯中药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实验性大鼠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病理形态学影响,R285.5
  21. SET/TAF-Iβ和CHMP6的克隆、表达、纯化以及初步晶体学分析,Q78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化学 > 高聚物的化学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