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某些植物激素和药物的检测方法及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 者: 叶桦珍
导 师: 陈国南
学 校: 福州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植物激素 药物 检测方法 蛋白质 相互作用
分类号: R927.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激素的超微量及原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对于研究植物激素及其分子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药物的质量标准及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应用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及荧光等手段建立了某些植物激素及药物的分析方法,并对这类物质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总共九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常用的体系及一些新技术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对研究蛋白质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细胞分裂素检测技术的进展作了概述,同时还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做了概括。论文的第二至第六章主要应用了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等手段建立了某些细胞分裂素及药物的检测方法。第二章对几种细胞分裂素对钌联吡啶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细胞分裂素的新方法,同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在激动素对硫化镉修饰玻碳电极-过硫酸钾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激动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测限低至4.2×10-10mol/L,这一方法对于激动素的原位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第四章中对石墨烯这种新型纳米材料在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石墨烯/Nafion/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葡萄糖在酶催化下产生的过氧化氢可增强鲁米诺的电致化学发光的性质,建立了检测葡萄糖的方法,并应用于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第五章建立了检测泛昔洛韦的毛细管电泳–钌联吡啶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并应用于泛昔洛韦胶囊的测定,并研究了相关机理。第六章建立了以钌联吡啶-硫酸铈铵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检测美洛昔康的新方法并应用于美洛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达3.7×10-10g/mL。论文的第七至第九章主要应用了荧光分析方法测定某些药物的含量及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第七章基于美洛昔康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水解产物具有荧光的特性,建立了测定美洛昔康的同步荧光分析方法并应用于美洛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1.9×10-9mol/L。第八章利用他米巴罗汀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对两者相互作用时的猝灭类型、结合力、结合位点数与结合常数及构象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测定模拟试样中他米巴罗汀的荧光猝灭法。论文的第九章应用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光谱法对四种细胞分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细胞分裂素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4
主要缩略语词表  14-15
第一章 绪论  15-36
  1.1 引言  15-16
  1.2 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分析  16-25
    1.2.1 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及特点  16-17
    1.2.2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化学发光分析体系  17-19
      1.2.2.1 鲁米诺体系  17
      1.2.2.2 钌金属配合物体系  17-18
      1.2.2.4 强氧化剂体系  18-19
      1.2.2.5 过氧草酸盐类发光体系  19
    1.2.3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体系  19-22
      1.2.3.1 无机物体系  19-21
      1.2.3.2 有机物体系  21-22
      1.2.3.3 半导体纳米材料体系  22
    1.2.4 某些化学发光与电致化学发光新技术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  22-25
      1.2.4.1 热控电极与印刷电极技术  22-23
      1.2.4.2 电极修饰技术  23-24
      1.2.4.3 联用技术  24
      1.2.4.4 发光试剂固定化技术  24-25
  1.3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25-28
    1.3.1 相互作用分析及其意义  25-26
    1.3.2 利用光谱学性质的分析方法  26-27
    1.3.3 利用电化学性质的分析方法  27-28
    1.3.4 利用色谱学性质的分析方法  28
  1.4 腺嘌呤型细胞分裂素检测技术进展  28-34
    1.4.1 生物测试法  29-30
    1.4.2 免疫分析法  30
    1.4.3 物理化学方法  30-34
      1.4.3.1 色谱方法及联用技术  30-32
      1.4.3.2 毛细管电泳法  32-33
      1.4.3.3 电化学方法  33-34
      1.4.3.4 光谱法  34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34-36
    1.5.1 植物激素和药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建立  35
    1.5.2 植物激素和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  35-36
第二章 四种细胞分裂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36-52
  摘要  36
  2.1 引言  36-37
  2.2 实验部分  37-38
    2.2.1 实验仪器  37
    2.2.2 实验试剂  37-38
    2.2.3 试验方法  38
  2.3 结果与讨论  38-51
    2.3.1 几种细胞分裂素对钌联吡啶电致化学发光的增强现象  38-42
    2.3.2 仪器参数的选择  42-43
      2.3.2.1 扫描方式的选择  42-43
      2.3.2.2 扫描速率的选择  43
    2.3.3 溶液条件的选择  43-46
      2.3.3.1 钌联吡啶浓度的影响  43-44
      2.3.3.2 缓冲溶液 pH 的选择  44-45
      2.3.3.3 缓冲溶液的种类及浓度的选择  45-46
      2.3.3.4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46
    2.3.4 工作曲线、检出限与重现性  46-47
    2.3.5 CTKs 增强钌联吡啶电致化学发光机理的探讨  47-51
  2.4. 本章小结  51-52
第三章 激动素对纳米 CdS/GCE-K2S2O8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影响研究  52-61
  摘要  52
  3.1 前言  52-53
  3.2 实验部分  53-55
    3.2.1 仪器与试剂  53-54
    3.2.2 CdS 纳米棒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方法  54
    3.2.3 纳米 CdS 电极的制备方法  54
    3.2.4 ECL 检测方法与定量方法  54-55
  3.3 结果与讨论  55-60
    3.3.1 纳米 CdS 晶粒的 XRD 表征  55-56
    3.3.2 KT 对 CdS NCs/GCE 电极上过硫酸钾电致化学发光的猝灭行为  56-57
    3.3.3 测定条件的优化  57-58
    3.3.4 工作曲线、检测限及精密度实验  58-60
    3.3.5 检测机理探讨  60
  3.4 本章小结  60-61
第四章 Graphene/Nafion/GOD 修饰玻碳电极上葡萄糖的电致化学发光发光行为研究  61-69
  摘要  61
  4.1 引言  61-62
  4.2 实验部分  62-63
    4.2.1 试剂和仪器  62
    4.2.2 石墨烯的制备  62-63
    4.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63
  4.3 结果与讨论  63-68
    4.3.1 电极的阻抗谱  63
    4.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和 ECL 特性  63-66
    4.3.3 过氧化氢和葡萄糖的工作曲线  66-68
    4.3.4 稳定性、重现性和干扰实验  68
    4.3.5 人血清样品中葡萄糖的检测  68
  4.4 本章小结  68-69
第五章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泛昔洛韦的研究  69-83
  摘要  69
  5.1 前言  69-70
  5.2 实验部分  70-72
    5.2.1 实验仪器  70-71
    5.2.2 实验试剂  71
    5.2.3 实验方法  71-72
  5.3 结果与讨论  72-82
    5.3.1 ECL 测定条件的优化  72-74
      5.3.1.1 检测池中溶液 pH 的影响  72-73
      5.3.1.2 工作电极电压与光电倍增管电压的选择  73-74
    5.3.2 毛细管电泳条件的优化  74-78
      5.3.2.1 毛细管运行电压的选择  74
      5.3.2.2 进样时间与进样电压的选择  74-76
      5.3.2.3 运行缓冲液的种类、浓度及 pH 值的选择  76-78
    5.3.3 方法的分析特性  78-79
      5.3.3.1 工作曲线、检测限与精密度试验  78
      5.3.3.2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的测定  78-79
    5.3.4 泛昔洛韦 CE-ECL 检测机理的初步推断  79-82
  5.4 本章小结  82-83
第六章 钌联吡啶-硫酸铈铵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美洛昔康  83-93
  摘要  83
  6.1 前言  83-84
  6.2 实验部分  84-86
    6.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84-85
    6.2.2 实验方法  85-86
  6.3 结果与讨论  86-92
    6.3.1 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性质  86-87
    6.3.2 仪器参数的优化  87
    6.3.3 钌联吡啶溶液的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87-89
    6.3.4 氢氧化钠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89
    6.3.5 硫酸铈铵浓度和酸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89
    6.3.6 校准曲线、精密度和检出限  89-90
    6.3.7 干扰实验  90-91
    6.3.8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试验  91-92
    6.3.9 体系化学发光反应机理初步探讨  92
  6.4 本章小结  92-93
第七章 同步扫描荧光法测定美洛昔康片的含量  93-101
  摘要  93
  7.1 前言  93-94
  7.2 实验部分  94
    7.2.1 仪器与试剂  94
    7.2.2 实验方法  94
  7.3 结果与讨论  94-100
    7.3.1 测定体系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同步扫描光谱  94-96
    7.3.2 硫酸的用量及酸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96-97
    7.3.3 超声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97
    7.3.4 增敏剂类型及浓度的选择  97-98
    7.3.5 测定体系稳定性考察  98
    7.3.6 工作曲线、检出限及精密度试验  98-99
    7.3.7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试验  99-100
  7.4 本章小结  100-101
第八章 光谱法研究他米巴罗汀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101-114
  摘要  101
  8.1 引言  101-103
  8.2 实验部分  103-104
    8.2.1 实验仪器  103
    8.2.2 实验试剂  103-104
    8.2.3 实验方法  104
  8.3 结果与讨论  104-113
    8.3.1 他米巴罗汀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及体系稳定性试验  104-106
    8.3.2 BSA 与他米巴罗汀相互作用分析  106-111
      8.3.2.1 荧光猝灭机理的推断  106-108
      8.3.2.2 结合位点数及结合常数的计算  108-109
      8.3.2.3 热力学分析及分子间作用力类型的判定  109
      8.3.2.4 他米巴罗汀对 BSA 构象的影响  109-111
    8.3.3 分析应用  111-113
      8.3.3.1 酸度的选择  111
      8.3.3.2 工作曲线、检测限与精密度  111-112
      8.3.3.3 干扰试验  112-113
      8.3.3.4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测定  113
  8.4 本章小结  113-114
第九章 光谱法研究四种细胞分裂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14-133
  摘要  114
  9.1 引言  114-116
  9.2 实验部分  116-117
    9.2.1 实验仪器  116
    9.2.2 实验试剂  116-117
    9.2.3 实验方法  117
  9.3 结果与讨论  117-132
    9.3.1 CTKs 对蛋白质荧光光谱的影响  117-119
    9.3.2 猝灭类型的确定  119-125
      9.3.2.1 Stern–Volmer 曲线法  120-123
      9.3.2.2 紫外可见光谱法  123-125
    9.3.3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计算  125-126
    9.3.4 结合力类型的确定  126-128
    9.3.5 细胞分裂素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128-132
  9.4 本章小结  132-133
结论  133-134
参考文献  134-150
致谢  150-151
个人简历  15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51

相似论文

  1.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2.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3. 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疾病相关miRNA挖掘方法的研究,R341
  4. 基于串核的蛋白质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P301.6
  5. 罗非鱼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4
  6. 三聚氰胺在罗非鱼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S963
  7.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8.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9.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鼻咽癌与胃癌检测方法研究,R739.63
  10.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11.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的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S562
  12.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13. 溶藻弧菌耐四种抗生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S941
  14. 壳聚糖基温敏性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943
  15. 基于监督流形学习算法的固有不规则蛋白质结构预测研究,Q51
  16. 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460.4
  17. 米谷蛋白的酶法脱酰胺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TS201.21
  18. 土壤酶活测定及土壤微生物总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S154
  19.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寄主适合度差异研究,S436.418
  20. 基于小麦群体指标及氮营养状况的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研究,S512.1
  21. 小麦麸皮中蛋白质、淀粉的分离技术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典、药方集(处方集)、药物鉴定 > 药物鉴定 > 药物检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