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州市气象因素对居民死亡影响的研究

作 者: 杨军
导 师: 陈平雁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关键词: 气象因素 不同死因 气温 相对湿度 大气气压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分类号: R12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下,气象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政府、气象研究者和公众的关注。而气候变化会增加极端气象事件(如:热浪、寒流、水灾等)发生频率及持续的时间。以往气象流行病学的研究指出气温对居民死亡有显著影响。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的发达国家,而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相关研究非常稀少。实际上,由于较弱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较差的生活环境,这些地区的人群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为了更好的评估气候变化对全人类的影响,来自不同地区,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以往气象健康研究重点放在气温上,即日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而忽略了其他气象因素,像日温差、相对湿度、大气气压等。其中日温差(日最高温度与日最低温度之差)被认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气象指标。同样,相对湿度、大气气压也是非常重要的气象因素。目标研究气象因素与广州市居民死亡的关系。其中气象因素包括:日温差、日均温度、相对湿度、大气气压、热浪。本研究还将探讨气温与其它气象因素的交互效应,以及不同气象因素的敏感人群。方法数据来源2003-2007年死亡数据来自于广东省卫生局,2008-2011年死亡的数据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数据包括个体基本信息,如: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教育程度、职业水平等。气象数据来自于国家气象数据共享中心,其中包括日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大气气压等。而空气污染的数据(如:NO2、SO2、PM10)则来自于广州市环保局。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评估温度与死亡非线性的关系以及温度滞后效应。日温度、相对湿度、大气气压的影响,同样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拟合,同时控制气温、空气污染、季节趋势和星期几、节假日效应等混杂因素。日温差、相对湿度、大气气压与温度的交互效应,本研究分别用二变量的三次样条函数来拟合。而热浪影响,通过计算热浪超额死亡人数以及热浪时期与对照时期死亡率之比来评估。结果高温的影响急促但一般局限在5天内,而低温的影响可持续12天。高温影响,即气温从第90百分位数变化到第99百分位数引起居民非意外死因的死亡率上升15.46%(95%CI:10.05%-20.87%),而低温影响,即第10百分位数下降到第1百分位数则引起居民非意外死因的死亡率上升20.39%(95%CI:11.78-29.01%)。与非意外死因比较,气温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影响更加显著。在年龄组中,老年人更容易受低温与高温的影响。女性更易受高温的影响。教育程度和职业情况同样是高温与低温的修正效应。日温差的影响急促一般可持续4天。日温差每变化1℃引起居民非意外死因的死亡率上升0.47%(95%CI:0.01%-0.93%)。在不同死因中,中风患者更易受日温差的影响。与男性、年轻人、教育程度相对高的人群比较,女性、老年人、教育程度低下的人群更易受日温差的影响。低于22℃时,气温与日温差存在着交互效应。相对湿度、大气气压与死亡呈现非线性单调的关系。低湿度、低气压是居民死亡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与小于75岁的年轻人、男性、教育水平高的人群比较,大于75岁的老年人、女性、没接受教育者更易受低湿度、低气压的影响。而气压特别高的时,一样能引起死亡的增加。2003-2006年,我们得到2005年6月12日到21日共9天的热浪时期。在这个热浪时期,超额死亡人数达到145人。热浪对非意外死因人群有显著影响(RR-1.23,95%CI:1.11-1.37)。而与非意外死因比较,热浪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响更加显著。女性、老年人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群是热浪的敏感人群。结论低温和高温、日温差、低湿度和低气压对居民死亡有显著性影响,导致居民死亡风险增加。在低温时,温度与日温差有交互效应,低湿度、低气压同样与温度存在交互效应。女性、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低下者、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为本研究气象因素的敏感人群。本研究强调大众加强对气象因素危害防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本研究提示即使在亚热带地区,低温同样是死亡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为冬天在南方集中供暖的议题提供有力的证据。还有本研究为针对敏感人群提供保护措施和建立热浪和较大日温差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4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4-18
Chapter 2 Study design and method  18-26
  2.1 Study population  18-20
  2.2 Data colleciton  20-21
  2.3 Data analysis  21-26
Chapter 3 Daily temperature and mortality  26-47
  3.1 Background  26-27
  3.2 Methods  27-32
  3.3 Results  32-42
  3.4 Discussion  42-45
  3.5 Conclusions  45-47
Chapter 4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nd mortality  47-67
  4.1 Introduction  47-48
  4.2 Materials and methods  48-51
  4.3 Results  51-62
  4.4 Discussion  62-66
  4.5 Conclusion  66-67
Chapter 5 Relative humidity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67-84
  5.1 Introduction  67-68
  5.2 Material and Methods  68-72
  5.3 Results  72-79
  5.4 Discussion  79-83
  5.5 Conclusions  83-84
Chapter 6 The 2005 heat wave and mortality  84-102
  6.1 Introduction  84-86
  6.2 Materials and Methods  86-89
  6.3 Results  89-97
  6.4 Discussion  97-102
Chapter 7 General discussion  102-111
  7.1 Current studies in China  102-103
  7.2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103-106
  7.3 Strengths of this study  106-107
  7.4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107-108
  7.5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108-109
  7.6 Conclusions  109-111
References  111-121
List of Abbreviations  121-122
Publications or Manuscripts by the Candidate on Matters Relevant to the Study  122-123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123-124
Acknowledgements  124-126

相似论文

  1. 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P467
  2. 长白山地气温和地温变化研究,P467
  3. 基于GIS的祁连山三河源区近48年来气候时空变化研究,P467
  4. 基于模糊控制的乙炔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TP273
  5. 武汉市光谷局域地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分布特征研究,X831
  6. 新疆近50a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467
  7. 阿勒泰地区中东部树木年轮气候重建与分析,S718.4
  8. 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机动车排放纳米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X513
  9. 西安市南郊大气PM2.5及其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研究,X513
  10. 水泥石的干燥收缩及其与微观结构的关系,TU528
  11. 益气温阳复方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血清中NO及SOD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
  12. 益气温阳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R259
  13. 气温对上海市医保人群心血管门诊人次的健康效应,R195.1
  14. 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P467
  15. 新疆西部伊犁地区北天山南坡树木年轮气候重建与分析,P467
  16. 新疆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及三屯河流域树木年轮气候研究,P467
  17. 近50年中国降水和温度的统计分析和海洋对其影响初步研究,P468
  18. 环境变化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X831
  19. 青岛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季节变化,X513
  20. 绝缘子泄漏电流特性研究,TM216
  21. 绝缘子泄漏电流特性研究,TM21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