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荒地水权和产权制度下的农户行为差异实证研究

作 者: 毛宇轩
导 师: 石晓平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灌溉水权 荒地产权 制度 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疆荒地资源丰富,荒地资源成为新的发展手段,其开垦又必须以灌溉条件为基本前提,而新疆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当地荒地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经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显然,只有获得荒地及其上的灌溉水权,发展才有保障,产权的清晰界定尤为关键。然而,在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所颁布法律法规的最终执行者,巧妙利用自身特殊身份,有意进行荒地水权和产权制度设计,为相关利益群体创造便利,缺乏真正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激励,资源配置效率大打折扣,如普通农户作为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遭受忽视乃至侵害,日益凸显的资源争夺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阿瓦提县为调研区域,以荒地资源及其上的灌溉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作为测度产权配置中受益群体特征的指针,分别通过建立荒地水权保障Probit模型和荒地数量分配Tobit模型对此加以验证,荒地数量分配Tobit模型还进一步验证了,影响荒地产权配置的正是荒地水权,这也是受益群体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争夺利益空间的关键所在。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并提出研究问题,而且阐明文章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第二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交代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三个研究假说以及本研究所选用的计量分析模型;第三章首先简要介绍调研资料的基本情况,阐述调研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将荒地水权和产权制度与承包地进行对比,界定制度的发育现状,得出现行制度存在缺陷,并从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两个角度对荒地上灌溉水权及其产权的制度安排特征作了简单的描述分析;第四章以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为关键变量,建立Probit荒地水权保障模型和Tobit荒地数量分配模型,分别对荒地上有保障的水权及荒地数量的分布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更准确、科学地验证资源配置过程中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寻租行为的受益群体,并找出受益群体争夺利益空间的关键所在;第五章针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4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问题的提出  12-14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5
    1.2.1 研究目的  14-15
    1.2.2 研究内容  15
  1.3 论文构架  15-17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设计  17-29
  2.1 文献综述  17-24
    2.1.1 制度缺陷与租金  17-18
    2.1.2 我国水权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18-22
    2.1.3 政治参与与经济地位  22-23
    2.1.4 文献评述  23-24
  2.2 研究设计  24-29
    2.2.1 理论与框架  25-26
    2.2.2 研究假说  26-27
    2.2.3 计量分析模型概述  27-29
第三章 荒地水权和产权制度现状  29-49
  3.1 调研资料描述  29-31
    3.1.1 调查区域概况  29-30
    3.1.2 样本选择与资料搜集  30-31
  3.2 荒地与承包地水权对比  31-35
  3.3 荒地与承包地产权对比  35-45
    3.3.1 承包地土地产权  35-37
    3.3.2 荒地产权  37-45
    3.3.3 小结  45
  3.4 荒地数量分配  45-47
  3.5 本章小结  47-49
第四章 实证模型构建及分析  49-65
  4.1 荒地水权保障模型  49-56
    4.1.1 变量选择与定义  50
    4.1.2 相关因素的预期影响假设  50-53
    4.1.3 影响因素的描述分析  53-54
    4.1.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4-56
  4.2 荒地数量分配模型  56-63
    4.2.1 变量的选取及定义  56-57
    4.2.2 相关因素的预期影响假设  57-60
    4.2.3 影响因素的描述分析  60
    4.2.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60-63
  4.3 本章小结  63-65
第五章 结论  65-69
  5.1 主要结论  65-66
  5.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66-67
  5.3 政策建议  67-69
参考文献  69-73
致谢  73-74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3.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4.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6.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7.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R197.1
  8.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9.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0.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11.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2. 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D630
  13.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D630.3
  14.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5.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16. 台湾地区大学系所评鉴制度研究,G647
  17.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招生制度研究(1977-2007),G657
  18. 欧美召回制度与我国纺织品召回原因及影响研究,F426.81
  19.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研究,X321
  20.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21.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演变,G5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