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协同性分析

作 者: 李金璇
导 师: 綦良群
学 校: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系统论 产业融合 政策体系
分类号: F42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融合现象不断出现。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由于各自的产业特点,也出现了融合发展的端倪。通过专门化的系统的产业融合政策对这种融合进行促动,是国家主要战略考虑和学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系统论的研究视角,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两者进行了互动关系与融合发展的机理研究,最后设计了一套针对性强、系统性高、具体可行的政策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为政府制定产业融合政策提供智力支持。首先,了解了国内外本领域相关的研究现状并基于系统论与协同论,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处于同一产业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具备了融合发展的条件。其次,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系统相关的要素和功能进行分析,融合政策环境要素是政策的环境要素,主要功能是保障与支撑;政府要素是主体,主要功能政策设计与实施;企业要素是受体,主要功能是消化融合政策;政策体系要素是政策的内容主体,主要功能是体现融合政策的内容和完善度。最后,基于系统论,本研究设计了一套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及其保障体系。基于融合机理与政策体系要素分析,结合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我们选择了财税政策、环保等政策工具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体系进行了设计。为使政策内容更具有操作性、可行性,我们配套设计了包括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的保障体系,前者如人才培养与使用措施、市场体制的完善措施、政府职能转型等措施、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等;后者从战略、管理、文化、技术及市场等五方面了探讨了企业的融合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9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3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8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15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5-18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8-19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8
    1.4.2 研究方法  18
    1.4.3 创新点  18-19
第2章 系统协同性分析  19-27
  2.1 系统论  19-21
    2.1.1 系统及系统论含义  19
    2.1.2 系统的基本原理  19-20
    2.1.3 系统分析方法  20-21
  2.2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概述  21-23
    2.2.1 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21-22
    2.2.2 装备制造业概述  22-23
  2.3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的协同关系  23-26
    2.3.1 基于产业分工细化发展视角  23-24
    2.3.2 基于产业模块化发展视角  24
    2.3.3 基于价值链分化发展视角  24-25
    2.3.4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视角  25-26
    2.3.5 基于创新发展视角  26
  本章小结  26-27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理论分析  27-36
  3.1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条件  27-30
    3.1.1 外在条件  27-28
    3.1.2 内在条件  28-30
  3.2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特点  30-31
    3.2.1 知识推动特点  30
    3.2.2 空间分布特点  30-31
    3.2.3 国际化的特点  31
  3.3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途径  31-32
    3.3.1 装备制造业服务化  31
    3.3.2 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  31-32
    3.3.3 融合市场化  32
    3.3.4 融合规划化  32
  3.4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效应  32-34
    3.4.1 对国家产生的效应  33
    3.4.2 对区域产生的效应  33-34
    3.4.3 对企业产生的效应  34
    3.4.4 对社会产生的效应  34
  本章小结  34-36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体系设计  36-50
  4.1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系统分析  36-39
    4.1.1 系统相关要素分析  36-38
    4.1.2 融合政策的功能目标  38-39
    4.1.3 融合政策的影响因素  39
  4.2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的工具  39-41
    4.2.1 规制性工具  40
    4.2.2 经济性工具  40-41
    4.2.3 社会性工具  41
  4.3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体系设计  41-44
    4.3.1 税收政策  41-42
    4.3.2 财政扶持政策  42-43
    4.3.3 招商引资政策  43
    4.3.4 环境保护政策  43-44
  4.4 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融合政策体系保障  44-49
    4.4.1 政府层面  44-47
    4.4.2 企业层面  47-49
  本章小结  49-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实施对策研究,R95
  2. 中部地区融合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F832.2
  3. 贵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研究,F426.4
  4. 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体系构建研究,F323.6
  5.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F426.4;F273.1
  6. 研发团队薪酬模式与团队有效性的关系研究,F224
  7. 国际生产性服务业承接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F224
  8.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F424;F224
  9.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F224
  10.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224
  1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实证分析,F224
  12.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体系构建研究,F323.89
  13.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F424;F223
  14. 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127;F224
  15. 家具展览会展示设计系统的研究,TS664.0
  16. 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4
  17. 重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F224
  18. 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127
  19. 关于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F719
  20. 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F427
  2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F5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