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贵港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作 者: 林伟丽
导 师: 周兴
学 校: 广西师范学院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集约利用 贵港市区 自然村
分类号: F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舒适度,很多农民争相建新房,占用了大量耕地。农村人均用地面积过大、布局散乱、“空心村”现象等问题更加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开展土地整理,对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农民生活居住质量、改善村容村貌、坚守耕地红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理论;分析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环境、交通道路条件、人口密度、制度政策等因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关性;尝试从土地集约利用的约束条件、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角度构思并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行政区域层面和自然村层面分别构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行政区域层面以贵港市区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其所辖的408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构建包括3个项目层、9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自然村层面以贵港市区港南区八塘镇横岭村的高庆自然村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7个项目层、16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集约利用综合值,最后划分集约利用等级并对结果进行空间分析。行政区域层面评价结果表明,贵港市区农村居民点粗放利用(Ⅰ级)主要分布在同安、八塘、思怀等3个行政村;低度利用(Ⅱ级)主要分布在蓝田、樟村等110个行政村,位于贵港市区的中部平原区;集约利用(Ⅲ级)主要分布在六八、龙井等241个行政村,位于北部山地、西北部岩溶区和南部丘陵区;高度利用(Ⅳ级)主要分布在大圩、龙山等54个行政村,位于北部和南部的丘陵区。自然村层面评价结果表明,高庆自然村村庄用地利用类型为适度利用,村庄内部还有少量空闲地,具备一定的挖潜潜力。本文最后提出了加强集约利用的主要对策,包括:加强村庄规划;提高农民集约用地的意识;加强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严格执法管理,健全宅基地管理法规,建立奖惩机制;推进市场化配置,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绪论  12-2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4
    1.1.1 研究背景  12-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7
    1.2.1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  14-15
    1.2.2 关于农村居民点的研究  15-16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6-17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7-19
    1.3.1 研究内容  17-18
    1.3.2 研究方法  18
    1.3.3 技术路线  18-19
  1.4 数据的主要来源  19
  1.5 可能的创新点  19-21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21-40
  2.1 相关概念  21-23
    2.1.1 农村居民点的内涵  21
    2.1.2 村庄的概念及用地分类  21-22
    2.1.3 自然村和行政村的概念  22
    2.1.4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的内涵  22-23
  2.2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23-25
    2.2.1 土地稀缺理论  23
    2.2.2 区位理论  23
    2.2.3 土地报酬规律理论  23-24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2.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24-25
    2.2.6 人居环境理论  25
  2.3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5-27
    2.3.1 地形地貌  25-26
    2.3.2 经济发展水平  26
    2.3.3 城镇化环境  26
    2.3.4 交通道路条件  26
    2.3.5 人口密度  26
    2.3.6 中心村建设  26-27
    2.3.7 制度政策环境  27
  2.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7-28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8-31
    2.5.1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28
    2.5.2 评价指标的选择  28-29
    2.5.3 评价指标的分析及确定  29-31
  2.6 主要指标的解释与计算依据  31-35
    2.6.1 土地集约利用的约束条件  31-32
    2.6.2 农村居民点土地投入强度  32-33
    2.6.3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程度  33-34
    2.6.4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益  34
    2.6.5 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  34-35
  2.7 评价方法  35-40
    2.7.1 行政区域层面的评价方法  35-38
    2.7.2 自然村层面的评价方法  38-40
第三章 行政区域层面的集约利用评价——贵港市区  40-52
  3.1 研究区域概述  40-43
    3.1.1 地理位置  40
    3.1.2 自然条件  40-41
    3.1.3 社会经济状况  41-42
    3.1.4 土地利用状况  42
    3.1.5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  42-43
  3.2 指标数据的获取  43-44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46
  3.4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46
  3.5 综合评价值的确定  46-48
  3.6 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48-49
  3.7 结果分析  49-52
第四章 自然村层面的集约利用评价——高庆自然村  52-59
  4.1 高庆自然村概况  52-53
  4.2 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  53-54
  4.3 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  54-55
  4.4 集约度的计算  55-57
  4.5 评价结果与分析  57-59
第五章 贵港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对策  59-63
  5.1 加强村庄规划  59
  5.2 提高农民集约用地的意识  59-60
  5.3 加强中心村建设  60
  5.4 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  60-61
  5.5 严格执法管理,健全宅基地管理法规,建立奖惩机制  61-62
  5.6 推进市场化配置,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  62
  5.7 建立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62-63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3-65
  6.1 结论  63
  6.2 讨论  63-64
  6.3 成果应用的建议  64-65
参考文献  65-68
致谢  68-69
附录  69-91

相似论文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X24
  2.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
  3. 淮阳古城保护与土地集约利用途径初探,F293.2
  4. 基于集约利用度的集安经济开发区土地置换研究,F301
  5. 三峡库区典型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计算及处理方法研究,X703
  6. 土地财政刺激下的城区集体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F301
  7. 望城区格塘镇农民集中安置模式创新研究,F301.3
  8. 武汉市外部都市发展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调控研究,TU984.113
  9. 城缘村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研究,TU984.113
  10.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F224
  1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
  12. 潮州自然村村通GSM无线网络规划方案设计,TN929.532
  13. 广西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
  1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
  15.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F301.0
  16.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F301
  1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
  18.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模式研究,F301
  1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
  20.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
  21. 河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