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增长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

作 者: 陈锐
导 师: 胡希宁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 增长理论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分类号: F12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增长理论(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描述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路径,对人类经济增长的史实和现代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做出了较好的论述和研究,尽管依然有所不足,但却为经济学家们进行下一部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现有的增长理论文献主要从数理模型和计量方法两个方面来对经济增长的绩效和现实进行研究,得出了大量有意义的结果,如果我们考虑到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我们便会发现现有的西方文献多运用计量方法来从事现实实际的研究,以致于在现代西方经济某些学派,计量方法几乎取代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经济增长理论和实际的研究亦复如是。我们认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味依赖于模型和计量方法,我们很难发现一些重要的联系,更难以在社会变革的条件下运用数量方法来进行研究,而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产生必须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会对某些模型参数产生微妙的作用。因此,作者试图运用现代增长理论,结合政治经济学方法,将其在理论上和实践研究上予以深化,来对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做出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在过去30余年中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人均GDP在2012年已突破6000美元大关,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这样的经济发展成绩和工业化规模在世界历史上几乎很难找到先例,即使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与之相比也不免有所逊色。但我们要认识到的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现代化的门槛也相应提高,以往的经济现代化水平用今天的标准衡量已不符合今天经济现代化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国经济在下一个十年内继续以一个中高速来发展,才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现有的水平。通过对理论和实际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正如内生增长理论所指出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尤其如此。工业化的产生,需要一系列社会条件,如果在不具备这些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强行推进工业化,只能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在经济增长了一段时间后陷于停滞,国家经济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除了处于周期性波动的衰退阶段外,西方国家在普通的年份总能取得一定的经济增长速率,尽管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这个速率显得较低,但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加不易陷入长期经济停滞是一个可以成立的事实。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禀赋的提升,以及在此基础上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次生优势,如教育、技术交流和扩散、产业转移与重塑等因素,这就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始终具备一定的活力。通过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发现,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优势,确保了其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的原因所在。这种确保经济技术水平不断增长的机制本文称之为稳态增长机制,本文的主要目的也正是探索如何在中国建立稳态增长机制,以及我们现在离这样的机制还有多远。本文第一章是导论。在本章中,作者给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难点,并叙述了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过程,以及为何选择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作为本文基本研究工具的原因。这一章还回顾了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指出了只有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才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现象,因而中国经济要想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像发达国家那样具有稳定的增长动力,而这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第二章在第一章对现代增长理论简述性介绍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给出了原始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发展历程的介绍。内生增长理论是建立在罗默、卢卡斯和巴罗等几篇经典文献基础之上的,这些经典文献给出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其他的文献基本上都可以看做这几篇文献的推广和应用。在这些介绍的基础上,作者探索了西方社会经济增长的机制,本文称这种机制为稳态增长机制。第三章在卢卡斯1988年经典论文的基础之上,运用增长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人力资本禀赋提升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增长理论的视角对人力资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若干重要性质,指出了人力资本禀赋提升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和建立稳态增长机制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本章研究了中国人力资本禀赋现状,对中国人力资本禀赋的不足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并提出了改善的对策,认为提升人力资本禀赋不仅可以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动力,其提升的过程所创造的需求本身即可推动经济增长。第四章将研究中心放在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增强中国发展动力之上。本章首先给出了科学技术的公共产品性质,指出科学技术属于一种特定意义上的公共产品,特别是基础科学,需要政府而不是私人盈利机构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作为长期增长的推动力量,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基本的重要作用,本章也研究了经济增长对科技创新的基本重要性,分析了国外相关案例,指出了工业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科技水平落后。最后分析了中国科技水平现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今后发展的动力所在,提出了改善对策。第五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研究了对稳态增长机制形成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技术学习和消化、产业结构的重塑与转移、教育体系的完善。这几个方面对于形成稳态增长机制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禀赋的提升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完善也正是通过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相对于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这些因素提升的过程中,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都较以往得到了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这几个方面的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要想完全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困难,原因正在于这几个次生优势方面中国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短板,而这种短板弥补的过程本身即是稳态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过程。第六章对本研究做出了一个总结,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科技实力的提高,中国正在走出转型时代,朝向建立稳态增长机制的方向前进。如果政府作用到位,这个过程将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并且稳态增长机制也将成为这个过程的自然结果。随着这个过程的完成,中国将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创新性能力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最终也将是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禀赋不断提升。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外在和表征,正因为中国在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转型过程,而这个转型过程中又伴随着战乱与较长时期的经济萧条,对比东邻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绩效,很容易使人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着疑虑和担心。但这种观点忽略了社会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这段时期,中国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农业帝国逐渐转变为现代国家,而经济增长则是这种转型的外在表现之一。中国将在未来20年内逐步完成这种转型,并为相关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巨型国家转型与发展的重大案例。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导论  14-28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4-24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14-16
    二、 相关经济学研究工具的选择  16-18
    三、 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发达国家的经验  18-21
    四、 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与“中等收入陷阱”  21-24
    五、 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24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6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26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26-28
    一、 主要创新点  26-27
    二、 不足  27-28
第二章 现代增长理论发展历程  28-45
  第一节 索洛模型与拉姆齐模型  28-30
    一、 索洛增长模型  28-29
    二、 拉姆齐模型  29-30
  第二节 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30-33
  第三节 稳态经济增长机制与经济发展  33-45
    一、 原始索洛模型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33-34
    二、 从经济发展史看经济增长的特征  34-36
    三、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成为常态现象  36-38
    四、 稳态增长机制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38-42
    五、 稳态增长机制的形成与经济社会转型  42-45
第三章 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禀赋  45-83
  第一节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6-56
    一、 人力资本对于早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英国为例  46-49
    二、 跨国比较:欧陆国家的进步之路  49-55
    三、 前工业时代中国情况的简要对比  55-56
  第二节 人力资本的性质  56-61
    一、 人力资本发展的前瞻性  56-57
    二、 人力资本的阈值性  57-58
    三、 人力资本的用进废退性  58-59
    四、 人力资本的补偿性  59
    五、 人力资本的规模性  59-60
    六、 人力资本的路径依赖性  60-61
  第三节 我国的人力资本现状与存在问题  61-76
    一、 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作用  62-66
    二、 中国人力资本方面的问题  66-76
  第四节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快经济发展  76-83
    一、 人力资本发展对经济的提升作用  76-77
    二、 需要采取的措施  77-80
    三、 从人力资本观点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与前景  80-83
第四章 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83-12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经济学性质界定  84-88
    一、 科技的排他性与竞用性  85
    二、 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征  85-86
    三、 基础科学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  86-87
    四、 国家间科学交流及表现形式  87-88
  第二节 从内生增长理论看研发的策略  88-94
    一、 基本模型中的研发策略  88-90
    二、 研发策略的两个层次  90-94
  第三节 研发与社会组织  94-102
    一、 研发活动与政府机构  94-95
    二、 研发活动与企业  95-101
    三、 研发活动与高校  101-102
  第四节 中国技术创新的潜力、方向与路径  102-121
    一、 中国科研实力现状  103-106
    二、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技术因素  106-111
    三、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1-114
    四、 中国技术创新的措施  114-121
第五章 次生优势的培育  121-156
  第一节 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123-132
    一、 技术引进、消化与吸收  124-126
    二、 技术扩散与后发国家技术进步  126-128
    三、 技术消化与吸收中的政府作用  128-130
    四、 现阶段中国技术消化吸收所应采取措施  130-132
    五、 结论  132
  第二节 国内和国外产业转移与重组  132-148
    一、 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产业转移趋势  134-136
    二、 沿海产业的国内转移  136-143
    三、 东部地区的产业内外转移趋势  143-148
  第三节 重视和优化教育体系  148-156
    一、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148-149
    二、 我国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49-152
    三、 增长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举措  152-156
第六章 结语:让历史告诉未来  156-165
主要参考文献  165-170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3.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4. 公共事业单位人力资本计量研究,D630.3
  5.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6.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F224
  7.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8.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9. 软件可信性增长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研究,TP311.53
  10. 三丁基锡对海洋腹足类种群的生态风险评价,X174
  11. 国际工程领域人才培训体系构建,F426.92
  12. 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老中经济合作,F125.5
  13. 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G647.38
  14. 高新技术企业柔性财务管理研究,F275
  15.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F124;F224
  16. 一类半线性抛物系统的双线性时间最优控制,O232
  17. 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研究,F224
  18. 东北三省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力资本效率研究,F249.27
  19. 创业者人力资本与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F272
  20. 企业员工工资分配机制研究,F272.92
  21.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对高校毕业生早期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G647.38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国民经济现代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