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

作 者: 李爱群
导 师: 邱均平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情报学
关键词: 期刊评价 学术期刊 文献计量学 分类分级评价法 美国 中国
分类号: G3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献计量学的视角观察,期刊评价就是通过对反映期刊内在价值的客观指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期刊进行排序和评价。相对于对国家和省市的宏观层次评价,对大学和研究所的中观层次评价,期刊评价与对研究人员的评价一样,属于微观层次的评价。但正是在微观层次上,出现的问题也较多。目前,国内期刊评价理论发展较完善,评价对象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上各有侧重,评价实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仍有一些不足或欠缺之处。而美国的科学技术及学术期刊的发展总体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SCI、SSCI、A&HCI及JCR等对来源期刊的选择和评价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它虽然是美国的评价机构,但来源期刊来自世界各地,没有语种和地域的限制,并且其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代表了世界最权威的期刊评价水平,其期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标杆。因此,在回溯中、美期刊评价历史的基础上,了解中、美期刊评价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期刊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以取长补短,完善和规范期刊评价工作,促进我国期刊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本文除“引言”和第7章“结论与展望”外,论文主体部分共5章,主要包含理论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为第1-4章,实证部分为5-6章。论文第1章回溯了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核心期刊(Core Joumal)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发达于70年代的美国。布拉德福定律、加菲尔德定律、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成为核心期刊遴选的三大理论基础。最初的核心期刊是为了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那些刊登本学科较多论文的期刊就是核心期刊,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基于论文数量统计的评价。引文分析法的出现和引文索引工具的使用,使人们对核心期刊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核心期刊不再是最初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而是通过文献的被使用揭示其学术价值,核心期刊也由对论文数量的评价转变为对文献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论文第2章是美国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基本概括。详细介绍了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了述评。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经历了中国遴选国外科技期刊、中国遴选国内科技期刊两个阶段,其中详细介绍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6家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现状。论文第3章是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重点从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学术期刊评价社会价值与影响力,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学术期刊评价中两组概念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中、美两国在期刊评价中的异同之处,以及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第4章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商业化经营为导向,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在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偏见。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性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期刊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论文第5章是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在新的学术环境下,学术期刊评价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使仅有的印刷版期刊评价发展为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评价并存的格局,而开放存取期刊也将是今后期刊评价的重要对象。5年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h指数等新兴的评价指标开始被应用到期刊评价实践,纳入到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评价方法和手段发生改变,通过采用各种软件技术进行统计和测评,将人们从以往繁重的人工手动检索、统计和计算的评价过程中解放出来。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可分为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据此也可以假设,在庞大的学术期刊群中也一定也存在着某些层级。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类分级排序,能为学术期刊找准自己的定位,为科研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国家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在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上继承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教育评价体系,确定了期刊分等级评价的原则、评价标准,将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论文第6章是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做法;公布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以及本研究所属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共12个分学科的排行榜和所有4种分高校学报类型的排行榜;分析了我国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地区分布、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地区分布等评价结果。本文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8
0 引言  18-35
  0.1 选题意义  18-22
  0.2 本文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22-23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3-33
    0.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3-29
    0.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9-33
  0.4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33-34
    0.4.1 研究目标  33
    0.4.2 研究方法  33-34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  34-35
1 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  35-41
  1.1 期刊评价的起源  35
  1.2 学术期刊评价的三大理论基础  35-38
    1.2.1 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35-36
    1.2.2 引文分布规律——加菲尔德定律  36-37
    1.2.3 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  37-38
  1.3 网络环境下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网络计量学  38-39
  1.4 核心期刊概念和本质的演变  39-41
2 中、美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41-62
  2.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现状  41-45
    2.1.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成  41-44
    2.1.2 对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资源体系的评价  44-45
  2.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45-62
    2.2.1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发展阶段  45-59
    2.2.2 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  59-62
3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  62-110
  3.1 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的比较  62-64
    3.1.1 评价目的的比较  62-63
    3.1.2 评价功能的比较  63-64
  3.2 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比较  64-71
    3.2.1 评价主体的比较  64-65
    3.2.2 学术期刊评价对象的比较  65-71
  3.3 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比较  71-79
    3.3.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71-77
    3.3.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77-79
  3.4 评价过程的比较  79-83
    3.4.1 数据来源  79-80
    3.4.2 评价指标体系  80-82
    3.4.3 数据库统计源比较  82-83
  3.5 评价方法的比较  83-88
    3.5.1 定性评价——同行评议制度的比较  83-86
    3.5.2 文献计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86-88
  3.6 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界定方法的比较  88-90
  3.7 社会价值与影响力的比较  90-100
    3.7.1 社会价值的比较  90-92
    3.7.2 社会影响力的比较  92-93
    3.7.3 中、美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  93-100
  3.8 影响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比较  100-104
    3.8.1 对研究项目的重视程度  100
    3.8.2 国家期刊管理体制  100-103
    3.8.3 学术评价制度的比较  103-104
  3.9 学术期刊评价中的两组概念比较  104-107
    3.9.1 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104-106
    3.9.2 核心版与扩展版的区别  106-107
  3.10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107-110
4.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0-133
  4.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0-121
    4.1.1 商业化导向  110-111
    4.1.2 收录期刊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  111-115
    4.1.3 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  115-120
    4.1.4 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偏见  120-121
  4.2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133
    4.2.1 功利性的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之一  121-123
    4.2.2 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123-125
    4.2.3 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  125-126
    4.2.4 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126-128
    4.2.5 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  128
    4.2.6 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  128-131
    4.2.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  131-133
5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建构  133-155
  5.1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133-134
  5.2 "技术变革"环境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134-145
    5.2.1 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135-139
    5.2.2 适应网络环境的新的评价指标的出现  139-142
    5.2.3 评价手段的改进  142-145
  5.3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145-155
    5.3.1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可行性  146-151
    5.3.2 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151-155
6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实证研究  155-181
  6.1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具体做法  155-171
    6.1.1 学术期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155-159
    6.1.2 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  159-162
    6.1.3 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  162
    6.1.4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62-166
    6.1.5 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66-168
    6.1.6 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的概念、特点与数量界定  168-169
    6.1.7 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  169-171
    6.1.8 评价结果的确定与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  171
  6.2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排行榜(部分学科)  171-172
  6.3 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的分析  172-178
    6.3.1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  173-174
    6.3.2 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  174-175
    6.3.3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175-176
    6.3.4 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比较明显  176-177
    6.3.5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177-178
  6.4 本次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主要特色  178-181
    6.4.1 将评价对象明确限定为"大陆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  178
    6.4.2 将期刊评价的目的确定为评价管理导向与信息服务导向相结合  178-179
    6.4.3 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  179
    6.4.4 采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国内外第一个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榜  179
    6.4.5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  179-180
    6.4.6 自主研发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180-181
7 结论与展望  181-188
  7.1 结论  181-184
  7.2 学术期刊评价未来展望  184-188
参考文献  188-198
附录  198-230
  Ⅰ 分12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198-204
  Ⅱ 分高校学报4种类型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204-209
  Ⅲ SCI、SCIE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94种)  209-215
  Ⅳ EI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244种)  215-225
  Ⅴ 中国大陆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目录(共113种)  225-23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230-232
致谢  232-233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3. 2005-2009年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发表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G807.4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6.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7.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8.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0.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2.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3.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4.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5.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6.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7.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8.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19.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20.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21.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情报学、情报工作 > 情报资料的处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