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活方式与主体意识的关系研究
作 者: 杨兴凤
导 师: 王长海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主体意识 生活方式 和谐生活方式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从逻辑上包涵了人的主体意识主导之下创建某种生活方式的内容。马克思是一个极有现实关怀情怀的哲学家,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一直是他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当前社会,是一个急欲自我表达的社会,自我表达蕴含了对生活的自决意识、自主意识,意即采取行动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创新、丰富,从而使社会生活风貌也呈现多姿多彩和时代特色。这就涉及到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和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论述这两者及其关系就构成了文章的主旨,并进而深化主题到建设和谐生活方式为旨归。全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对现实生活方式和主体意识的关注。本部分首先从思想渊源上论述了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对生活方式和主体意识的关注,用寻根追源的方式找到此论题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通贯始终,为文章的进一步展开找到出发点。第二部分:生活方式。本部分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找到生活方式理论的渊源,接着从两个角度切入对生活方式内涵的阐述,再论述生活方式的内涵、基本特征。第三部分:主体意识。本部分论述了主体意识的内涵和特性。并着重论述了其特性,即自主性、能动性和受动性、实践性、历史性、体现人的更高社会性。在论述其特性时已经指涉了与生活方式的种种关系。第四部分:生活方式与主体意识的关系。本部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两者的关系,即生活方式决定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存在和发展是生活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五部分:和谐生活方式与主体意识。本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深化,是响应时代主题而作的论述。以和谐生活方式建设需要怎样的主体意识为中心线展开。第六部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动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0 文献综述 10-13 一、关于生活方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二、关于主体意识的国内外研究评述 11-12 三、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国内研究简评 12-13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生活方式和主体意识 13-15 二、生活方式 15-25 (一) 生活方式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渊源 15-16 (二) 生活方式内涵的两个探究路径及定义 16-21 (三) 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21-25 三、主体意识 25-32 (一) 主体意识的内涵 25-26 (二) 主体意识的特性 26-32 四、生活方式与主体意识的关系 32-37 (一) 生活方式是主体意识生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2-35 (二) 主体意识对生活方式的能动反作用 35-37 五、和谐生活方式与主体意识的关系 37-45 (一) 和谐生活方式的历史渊源、解析及特征概述 37-42 (二) 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主体意识前提 42-44 (三) 和谐生活方式对主体意识地再塑 44-45 六、发挥主体意识能动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生活方式 45-50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生活方式的关系 45-46 (二) 发挥主体意识能动因素,构建和谐生活方式 46-50 结束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作者简介 54
|
相似论文
-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 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与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G812.0
- 中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分析,G632.4
- 苏州市中学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G633.96
- 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研究,F205
- 倒班人群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R181.3
- 传统与变迁,TU-0
-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I206.6
- 无意识瞬间空白涂抹下相遇的两个半球,I207.42
- 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体形态与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G804.2
- 中国茶文化空间形态研究初探,TS971
- 基于生活方式的工业设计研究,TB472
- 急诊护士生活方式及其与工作压力、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R47
- 中产阶层对服装的影响研究,J523.5
- 基于生活方式的新农村客厅家具设计研究,J525
- 生活方式与家居陈设的研究,J525
- 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432.6
- 新疆蒙古族中学生体质及生活方式的研究,G804.49
- 基于移动生活方式下的家具形态设计研究,J525.3
- 家居灯具设计中视觉元素的情感体验研究,J524
- 对2008年度评选出的“健康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G812.48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