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武术偶像对推动武术运动传播的作用研究

作 者: 张涛
导 师: 汲智勇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武术 偶像 偶像效应 传播
分类号: G8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武术在中国大地上起源以来,悠悠发展数千年有余,中国武术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发生、发展,散枝、结果,形成了中华文明所特有的武术文化。而这种文化内涵随着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入侵,也逐渐地失去了自己坚守的阵地,慢慢流失了传统武术所特有的优秀文化。武术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要介绍自己,推广自己,同时也要适应国际社会的大环境,在社会的变迁中与时俱进。从自身开始改变,做到文化的相兼容。如今的社会已是一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一个信息时代,偶像对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无论影视、娱乐、广告、音乐、体育都无法摆脱这一约定俗成的“套路”。尤其及于体育,偶像更是成功的代名词,偶像的缺失会直接影响运动项目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偶像为视角,以“偶像效应”推动武术运动的传播。根据目前国内外武术运动的开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运用了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运动的传播发展及偶像之于武术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研究论证。得出:1.“偶像效应”可以有效扩大大众对武术的认知,传播武术文化。2.通过武术影视剧作可以掀起大众的习武热潮,普及武术运动。3.通过“偶像效应”可以带动武术产业发展,扩大武术经济。既然得出“偶像效应”可以推动武术运动的传播发展,如何才能有效的挖掘偶像,塑造偶像?本文的创新之处即在于运用有效的传媒手段对武术偶像进行塑造、包装。以健康、积极、正面的形象为武术运动代言。首先,要正确挖掘武术偶像。武术来源于民间。同样武术偶像也应来源于民间。其次,树立武术偶像的正面形象,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塑造中国武术的健康形象。第三,对武术偶像持续性的包装。通过书籍杂志、广播新闻、影视剧作、武术赛事、公益活动等方面,推广武术偶像,再以“偶像效应”作用于武术运动的传播推广,起到良性循环作用。重视武术偶像对武术的传播作用,加强功夫类影视剧中武打场面的精彩性、惊险性、合理性,使功夫类电影更具有可观赏性,重视广告传媒这一现代化传播手段,积极培育高素质的专业武术人才,通过各种渠道使世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武术偶像,令中国武术拥有自己的代言人,为武术宣传。以强而有力的“偶像效应”推动武术的传播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21
  1.1 选题依据  8-10
  1.2 研究目的  10-11
  1.3 研究意义  11
    1.3.1 理论意义  11
    1.3.2 实践意义  11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5
    1.4.1 文献资料法  12
    1.4.2 专家访谈法  12
    1.4.3 个案研究法  12
    1.4.4 比较分析法  12
    1.4.5 逻辑分析法  12
    1.4.6 问卷调查法  12-14
    1.4.7 数理统计法  14-15
  1.5 文献综述  15-21
    1.5.1 国内对武术运动传播的相关研究  15-17
    1.5.2 国内对偶像文化的相关研究  17-21
第2章 中国武术运动传播现状研究  21-33
  2.1 近年传统武术的传播  21-22
  2.2 武术活动的群众性传播现状  22-23
  2.3 现今竞技武术的传播情况  23-24
  2.4 当前我国武术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遇瓶颈  24-27
    2.4.1 大众眼中武术的神秘化  24-25
    2.4.2 武术发展情况与当今现实生活脱轨  25-26
    2.4.3 以参赛为目的竞技武术逐渐脱离普通民众  26
    2.4.4 传播方式的缺乏有效性  26-27
  2.5 大众对武术传播现状的认知  27-31
  2.6 找寻新的武术传播途径  31-33
第3章 偶像效应  33-41
  3.1 偶像效应释义  33-34
  3.2 偶像效应对体育运动传播发展的推进作用  34-36
  3.3 若干明星效应成功之先例  36-38
    3.3.1 成功范例之李小龙  36-37
    3.3.2 乔丹对NBA收视率的影响  37-38
  3.4 偶像效应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38-41
    3.4.1 传播武术文化  38-39
    3.4.2 普及武术运动  39-40
    3.4.3 扩大武术产业  40-41
第4章 如何应用偶像效应传播武术运动  41-52
  4.1 发掘武术偶像  41-42
  4.2 以偶像效应推进大众对武术的认知  42-44
  4.3 通过影视宣传带动大众习武热潮  44-45
  4.4 塑造武术偶像的正面形象  45-48
  4.5 广泛挖掘草根武术偶像  48-50
  4.6 武术偶像的持续性包装  50-52
    4.6.1 书籍杂志宣传武术偶像  50
    4.6.2 广播新闻宣传武术偶像  50-51
    4.6.3 武术影视传播武术偶像  51
    4.6.4 武术赛事传播武术偶像  51
    4.6.5 公益活动提升偶像品质  51-52
第5章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6
附录A  56-60
附录B  60-6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1-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LDPC码译码算法的研究,TN911.22
  2.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3.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4.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5. 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G852-4
  6. 武术娱乐价值研究,G852
  7. 南少林武术与近代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关系研究,G852
  8.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9. 核心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G852
  10. 山寨春晚的缘起及发展,G206
  11.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12.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3. “网络推手”的传播学解读,G206
  14. 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G206
  15. 网络传播中的精英现象探究,G206
  16. 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传播模式研究,G206
  17. 人肉搜索传播形态与作用研究,G206
  18.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品牌化研究,G222.2
  19. 网络社区舆论传播规律与调控研究,G206
  20. 瓦斯煤尘共存的爆炸特性与传播研究,TD712
  21. 《山西青年报》“善”文化传播效果研究,G216.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