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作 者: 罗洁
导 师: 李长健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金融发展权 农村合作金融法 金融信息平台 纠纷解决机制 金融弱势群体
分类号: F832.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社会主体参与金融活动的热度不断提升,要求获得金融资源或者利用金融资本获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大多数强势金融资本占据“半壁江山”的我国金融市场中,包括小额投资者、农民和农业企业在内的金融弱势群体利益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影响和制约了其创造财富的机会。为进一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更好推动弱势群体金融权益实现,本文从金融发展权视角对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了金融发展权理论,以基本人权理论为基础对金融发展权的理论源起、法理依据、基本涵义进行了界定,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应用到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中。以关注金融弱势群体为视角,选取支援弱势群体的典型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法律制度对其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同时,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较好的典型国外地区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相互比较,得出我国应当借鉴和予以完善之处,进而就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及制度完善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主体内容涉及五大方面:一是理论研究部分,就金融发展权理论、农村合作金融相关理论,以及包含金融发展权理论、金融供给与需求理论、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合作博弈理论、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在内的农村合作金融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二是现状考察部分,从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现状与运行情况、基于实证调查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原因分别展开了探讨;三是比较借鉴部分,选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较为充分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四个国家,分别就其优势与劣势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进行比较,借鉴有利经验并防范可能发生的困境;四是法律制度设计部分,着重探讨适合于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法》,提出将金融发展权作为基础的法律理念,就立法所需的设立与组织制度、产权制度、经营与竞争制度、监管制度、终止制度、责任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尝试制度的具体法律条文拟定,提出法律草案建议稿。五是法律制度运行保障部分,就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顺利实施的政策支持、中间机构供给、抗风险体系建设、担保方式创新、纠纷解决机制设计、文化培育措施六方面,探讨有利于金融发展权平等实现的制度外对策。本研究的视角创新在于,将金融发展权与农村合作金融相结合,以金融发展权平等实现状况作为衡量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进而展开现状与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在于,以是否有利于金融发展权实现来分析我国现有的合作金融法律制度,得出现存法律制度的问题及有待改进之处。本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在于,以是否有利于平等实现金融发展权为依据,探索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法》制度设计的具体条文。以能否有效推动金融发展权保护立法实施为目标,提出保障法律制度顺利运行的对策建议。总之,本研究期望能够通过对农村合作金融及其法律制度的系统化分析,探讨当前金融发展权的实现状况、平等实现方式、全面实现的制度保证等,乜力图通过论证引起相关部门对金融弱势群体和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重视,为立法者提供论证结论和制定法律的框架思路。同时,也期望本研究提出的尝试性拟定条文能够为今后农村金融的发展、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的实现及农村合作金融正式立法提供参照。

全文目录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导论  13-27
  1.1 研究源起  13-15
    1.1.1 问题的提出  13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5
  1.2 研究综述  15-22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21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缺陷  21-22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22-27
    1.3.1 研究方法  22-24
    1.3.2 研究路线  24-25
    1.3.3 研究的结构与创新之处  25-27
第二章 金融发展权与农村合作金融基础理论  27-39
  2.1 金融发展权理论  27-31
    2.1.1 金融发展权的理论源起  27-28
    2.1.2 金融发展权的法理依据  28-29
    2.1.3 金融发展权的具体涵义  29-31
  2.2 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的基本理论  31-34
    2.2.1 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概念界定  31-32
    2.2.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律性质  32-33
    2.2.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法律原则  33-34
  2.3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理论基础  34-39
    2.3.1 金融发展权理论  34-35
    2.3.2 金融供给与需求理论  35-36
    2.3.3 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  36
    2.3.4 合作博弈理论  36-37
    2.3.5 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  37-39
第三章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的现状考察  39-58
  3.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现状  39-40
  3.2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的运行现状  40-47
    3.2.1 法律制度运行的政策支持  41-42
    3.2.2 法律制度运行的主体供给  42-43
    3.2.3 法律制度运行的风险防范  43-44
    3.2.4 法律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  44-45
    3.2.5 法律制度运行的社会氛围  45-47
  3.3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基于实证调查结果  47-53
    3.3.1 法律主体的控制与保护尚不规范  47-50
    3.3.2 农民与涉农企业金融发展权实现尚不充分  50-51
    3.3.3 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关系尚不明确  51-53
  3.4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的形成原因  53-58
    3.4.1 倾斜性政策支持仍然不足  53-54
    3.4.2 基于区域政策的经济基础差异  54
    3.4.3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形式相对固化  54-55
    3.4.4 农村合作金融支农业务风险较大  55
    3.4.5 农村合作金融竞争压力不断增加  55
    3.4.6 农村合作金融中间服务较为欠缺  55-56
    3.4.7 农村金融文化发展仍旧滞后  56-58
第四章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的比较借鉴  58-69
  4.1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的典型分析  58-64
    4.1.1 美国:阶段性发展策略与多元严密监管  58-59
    4.1.2 德国:自下而上控股的三级组织体系  59-60
    4.1.3 法国:半官半民的混合治理策略  60-61
    4.1.4 日本:依附于农协发展的"三三模式"  61-63
    4.1.5 印度:官方性质浓厚的复杂金融体系  63-64
  4.2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的对比及经验借鉴  64-69
    4.2.1 农村合作金融主体关系的对比借鉴  65-66
    4.2.2 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的对比借鉴  66-67
    4.2.3 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的对比借鉴  67-69
第五章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完善  69-91
  5.1 以金融发展权为基础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  69-71
    5.1.1 确立金融发展权保护与实现的法律理念  69-71
    5.1.2 在金融发展权下制定独立的《农村合作金融法》  71
  5.2 设立与组织制度:规范金融发展权主体  71-75
    5.2.1 农村合作金融设立制度  72-73
    5.2.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制度  73-75
  5.3 产权与分配制度:保护金融发展权价值  75-76
  5.4 经营与竞争制度:推动金融发展权实现  76-80
    5.4.1 农村合作金融经营制度  77-79
    5.4.2 农村合作金融竞争制度  79-80
  5.5 监管制度:降低金融发展权实现风险  80-85
    5.5.1 银监会为主体的基础监管制度  81-82
    5.5.2 中间层为补充的配合监管制度  82-83
    5.5.3 合作金融机构参与的行业自律制度  83-85
  5.6 终止制度:解决金融发展权公益困境  85-87
    5.6.1 农村合作金融破产制度原则  85-86
    5.6.2 农村合作金融破产清偿方式  86-87
  5.7 责任制度:强化金融发展权责任意识  87-89
    5.7.1 农村合作金融主要责任类型  87
    5.7.2 农村合作金融责任承担方式  87-89
  5.8 完善农村合作金融已有规章制度的法律解释  89-91
第六章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运行保障  91-115
  6.1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财政措施  91-93
    6.1.1 财政扶持政策的倾斜与强化  91-92
    6.1.2 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化与常规化  92-93
  6.2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中间机构  93-97
    6.2.1 金融供需信息平台  94-95
    6.2.2 风险评估专业团队  95-96
    6.2.3 清算服务中间机构  96-97
  6.3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抗风险体系  97-102
    6.3.1 风险化解的农村合作金融预警机制  97-98
    6.3.2 风险救济的农村合作金融保险体系  98-101
    6.3.3 风险应急的农村合作金融风险基金  101-102
  6.4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担保方式  102-104
    6.4.1 金融弱势群体的互助担保策略  102-103
    6.4.2 专业机构提供的小额贷款担保  103-104
  6.5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争议解决机制  104-110
    6.5.1 完善争议的诉讼解决机制  104-108
    6.5.2 畅通争议的非诉讼解决途径  108-109
    6.5.3 提供充分的法律援助便利  109-110
  6.6 基于金融发展权的农村合作金融文化培育措施  110-115
    6.6.1 农村基层政府的金融人才引进  111-112
    6.6.2 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文化宣传  112-113
    6.6.3 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激励  113-115
第七章 结语  115-122
  7.1 法律草案建议稿  115-120
  7.2 研究结论  120-121
  7.3 研究展望  121-122
参考文献  122-129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129-131
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  131-132
附件  132-138
  1. 调查问卷一  132-134
  2. 调查问卷二  134-135
  3. 访谈提纲一  135-137
  4. 访谈提纲二  137-138
致谢  138-139

相似论文

  1. 构建习惯的司法运用机制研究,D90
  2. 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926
  3. 程序选择权视角下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构建,D925.1
  4. 哈尔滨市人民调解制度实证研究,D926
  5. 奉天省水利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912~1931),K258
  6. 专利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923.42
  7. 域名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3.4
  8. 外来务工人员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6
  9. “诉调对接”机制的现状及完善,D926
  10. 论我国民事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D925.1
  11. 少数民族纠纷之仲裁解决研究,D925.7
  12. 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及其衔接研究,D923.42
  13. 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2.5
  14. 城市房屋拆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922.181
  15. 司法能动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应用,D926
  16. 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与诉讼机制的关系研究,D925.1
  17. 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资源:少数民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与转型,D925.2
  18. 高校学生惩戒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2.16
  19. 我国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922.1
  20. 新农村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923
  21. 论知识产权纠纷中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运用,D923.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组织、银行 > 城乡金融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