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研究

作 者: 林琳
导 师: 赵美艳
学 校: 沈阳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选择 道德选择教育 研究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所谓道德选择是人道德生活实践中基于一定的价值取向,自觉自愿地做出的对不同道德价值或善恶的选择,包括道德意识的选择和道德行为的选择。它是一种德性选择,一种合乎伦理的选择,一种价值的选择。道德选择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最高形式的选择,它可以在自主、自愿、自觉、引诱、强迫等多种状态下呈现出来,具有实践精神,在贯穿道德活动的过程中使选择理性走向客观成为一种现实。从理论角度出发,选择是人类所独有的思想判断和实践活动,道德选择是人们在现实活动中人们不可避免的基本选择之一,贯穿于道德活动过的全过程,指引人们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的指南和开端。道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完成的。道德选择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就是通过教育手段使向善的选择成为道德主体的自觉行为,扬善弃恶。从实践角度出发,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道德选择教育,教会学生面对多种道德选择如何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真实的接触到社会现实中的冲突,并能从容应对,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认知、判断,形成道德意志,唤醒道德的本真和自由,回归现实,回归主体,推动大学生道德的正向发展,提高高等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摆脱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从实践中体现教育伦理精神。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在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素质人才的资源保障,是个体活动自主性的必然要求,是道德实践本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走出德育困境的重要保证。大学生道德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和道德选择多样化制约着大学生道德选择的方向。高等教育面临着道德认知与时间水平发展不匹配,社会责任与自我责任承担不协调,道德冲突与道德超越矛盾不平衡等诸多伦理道德的困境。要走出困境,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道德选择的有效途径,更新道德观念,树立新型德育观;加强制度保障,为大学生道德选择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道德情感发生和培养的载体作用,积极展开道德实践活动;通过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营造舆论氛围,发挥社会与家庭的作用。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法,对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进行了全新的探索,通过阐述道德选择的内涵、特征、重要性等基本内容,对大学生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做出详细分析,最后从社会、学校、个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途径,通过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进行教育,使其内化为自觉行为,并能够正确的甄别善恶,达到传承善良,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言  9-16
  一、 选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9-11
    (一) 选题的学术背景  9
    (二) 选题的意义  9-11
  二、 国内外文献的综述  11-13
    (一) 国内研究综述  11-12
    (二) 国外研究综述  12-13
  三、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6
    (一) 研究的目的  13-14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三) 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  14-16
第二章 道德选择教育的界定及重要性  16-24
  一、 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教育的界定  16-20
    (一) 道德选择的内涵  16-17
    (二) 道德选择教育的内涵  17-18
    (三) 道德选择教育的特征  18-20
  二、 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的重要性  20-24
    (一) 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1
    (二) 提升高素质人才的资源保障  21
    (三) 个体活动自主性的必然要求  21-22
    (四) 道德实践本性的集中体现  22
    (五) 走出高校德育困境的重要保证  22-24
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24-29
  一、 大学生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  24-25
    (一) 道德认知与实践水平发展不匹配  24
    (二) 社会责任与自我责任承担不协调  24-25
    (三) 道德冲突与道德超越矛盾不平衡  25
  二、 大学生道德选择问题的成因分析  25-29
    (一) 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影响大学生道德选择的客观因素  25-27
    (二) 道德选择多样化是影响大学生道德选择的主观因素  27-29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的实现途径  29-36
  一、 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的主体需求  29-30
    (一) 培养道德认知能力是道德选择教育的基础  29
    (二) 培养反思精神是有效明确道德选择方向的航标  29-30
    (三) 学习道德知识是有效解决道德选择困惑的动力  30
  二、 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  30-33
    (一)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30-31
    (二)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31-32
    (三)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2-33
  三、 社会导向作用的调节  33-36
    (一) 建立合理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  33-35
    (二) 优化社会道德环境  35-36
结语  36-37
参考文献  37-41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41-43
后记  43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4.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8.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9.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0.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1.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3.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1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6.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17.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18.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19.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20.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G633.96
  21.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