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回写《暴风雨》:约翰·福尔斯《魔法师》的互文性阐释

作 者: 祝芳芳
导 师: 王卫新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魔法师》 互文性 《暴风雨》 罗曼司 荒诞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解读《魔法师》《暴风雨》的相互指涉和意义关联。细读文本可以发现,福尔斯的《魔法师》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存在着主题对应关系:两部作品的主旨都是追寻自由,主人公的爱情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此外,《魔法师》和《暴风雨》在人物、场景、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微妙的互文关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之前的福尔斯研究、特别是有关《魔法师》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第二章阐释了论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文学研究中的互文性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互文性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娃、巴赫金、巴特、热奈特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勾勒了本文所运用的互文性理论框架。第三章从人物塑造角度探讨了《魔法师》和《暴风雨》的互文性,康奇斯是脱冕的普罗斯皮罗,他已不再像普罗斯皮罗那样笃信魔法,而是对虚构作品充满好奇。尼克拉斯经历了从卡列班到费迪南王子的升华。朱莉则是经历了米兰达所谓经历的沉沦。第四章从场景和结构着手,分析了《魔法师》与《暴风雨》两部作品之间在荒岛场景、假面舞会以及罗曼司结构等方面的对应。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通过对《暴风雨》的回写,福尔斯展现了现代社会人类存在的荒诞状态。要想摆脱荒诞,青年艺术家的成长需要有康奇斯之类的魔法师作为向导。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3-4
ABSTRACT  4-5
摘要  5-6
CONTENTS  6-7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7-10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Intertextuality  10-19
  2.1 The Origin of Intertextuality  10-15
    2.1.1 Kristeva's Intertextuality  10-12
    2.1.2 Bakhtin's Dialogism  12-13
    2.1.3 Roland Barthes's Intertextuality  13-15
  2.2 Intertextuality as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ext Interpretation  15-19
    2.2.1 Genette's Five Types of Intertextuality  15-17
    2.2.2 Intertextuality and Allusion  17-19
Chapter Three Intertextuality with The Tempest in Characterization  19-35
  3.1 Conchis:The Decrowned Prospero  19-24
  3.2 Nicholas:From Caliban to Ferdinand  24-30
  3.3 Julie:The Degraded Miranda  30-35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with The Tempest in Setting and Structure  35-48
  4.1 Intertextuality in Setting:The Fantastic but Unreal Island  35-40
  4.2 Intertextuality in Structure  40-48
    4.2.1 The Romance Pattern  41-45
    4.2.2 The Use of Masque  45-48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48-51
Bibliography  51-5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4-56

相似论文

  1. 基于互文性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H059
  2. 荒诞中的现实—《房间》的文体分析,I562.073
  3. 互文性视角下的辜鸿铭之《中庸》英译文本研究,H315.9
  4. 西川诗歌的互文性特征研究,I207.25
  5. 荒诞之美,I561
  6. 《小镇畸人》的荒诞性分析,I712
  7. 寻找存在的意义,I712
  8. 跨文化领域下文学经典文本的颠覆与重构,I106.4
  9. 都市迷宫的系统观照与现代书写,I207.42
  10. 论纳博科夫小说《斩首的邀请》中的荒诞性,I712
  11. 《公众的怒火》对美国政治的透视,I712
  12. 荒诞中的存在,I561.073
  13. 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和《月亮和六便士》的存在主义解读,I561
  14. 《简·萨默斯的日记》中所体现的存在主义倾向,I561.074
  15. 福克纳《喧哗和骚动》的存在主义主题研究,I712
  16. 演绎荒诞,承载希望,I207.42
  17. 从《奥吉·马奇历险记》、《勿失良辰》和《雨王亨德森》管窥索尔·贝娄英雄主义的发展,I712
  18. 行走在荒诞与反抗之间,I565
  19. 爱伦·坡作品主题的精神分析解读,I712
  20. 荒诞之美,I565
  2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荒诞主题,I52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