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作 者: 王杰力
导 师: 张桂文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二元经济结构 制度
分类号: F249.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非农产业就业。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制约,这些农村劳动力尽管实现了职业身份转变,却无法实现社会身份的转变,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尽管农民工进城就业为促进工业化发展、繁荣城市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却没有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可与接纳,反而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就业歧视。尽管当前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有效遏制了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蔓延与恶化,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工就业歧视仍然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基本理论,以及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社会调查、计量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系统阐述了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梳理了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上述理论成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为后文研究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考察了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及就业概况。二元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但由于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制度变迁的非均衡性,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变革滞后的影响,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入城市非农产业就业,却未能在城市定居下来,从而形成了职业身份是工人,社会身份仍是农民的社会群体——农民工。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53亿,其中外出农民工总数已近1.6亿。农民工群体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第三,结合劳动经济学的就业歧视理论,提出了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并据此阐述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和就业保障歧视。就业机会歧视主要体现在城市政府对农民工的行业禁入及职业限制;就业待遇歧视体现在工作条件歧视、工资歧视以及职业培训歧视;就业保障歧视体现在劳动合同签约率低以及无社会保障。第四,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社会效应。就业歧视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市场需求造成社会就业总量的净损失;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用工需求;降低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与能力,阻碍其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降低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削弱农民工的城市定居能力,从而造成我国特殊的半城市化格局;违背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所导致的矛盾累积将危害社会稳定。第五,重点剖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制度性根源。就业歧视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的问题,但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就业歧视。西方国家的就业歧视来源于雇主;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属于制度性歧视,歧视来源于政府,政府是歧视的主导者。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反就业歧视法律不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缺失等是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制度根源。第六,考察了发达国家的反就业歧视实践,探讨了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就业歧视有悖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影响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等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行政命令、设立专门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手段反对就业歧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上述国家的反就业歧视的实践对我国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完备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是解决就业歧视的制度条件;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是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组织保障;政府倡导下的全社会积极参与是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社会条件。最后,提出了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政策建议。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完善户籍制度立法,实行一元户籍制度,改革户籍迁移制度。第二,实行城乡平等的用工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三,构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清理存在歧视条款的法律规章,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第四,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扶持农民工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第五,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农民工医疗保健投入;加强对农民工的在职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第六,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主要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社会救助。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5
第1章 绪论  15-23
  1.1 问题的提出  15-16
  1.2 研究意义  16-18
    1.2.1 理论意义  16-17
    1.2.2 现实意义  17-18
  1.3 研究方法  18-19
    1.3.1 历史分析法  18
    1.3.2 比较分析法  18-19
    1.3.3 社会调查法  19
    1.3.4 计量分析法  19
  1.4 论文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9-21
  1.5 主要创新及不足  21-23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34
  2.1 国外文献综述  23-29
    2.1.1 竞争性歧视理论  23-25
    2.1.2 非竞争性歧视理论  25-27
    2.1.3 统计性歧视理论  27-28
    2.1.4 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28-29
  2.2 国内文献综述  29-32
    2.2.1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  29-30
    2.2.2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  30-31
    2.2.3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影响  31
    2.2.4 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  31-32
  2.3 国内外文献简要评述  32-34
    2.3.1 国外文献评述  32-33
    2.3.2 国内文献评述  33-34
第3章 中国农民工的形成与贡献  34-50
  3.1 农民工群体的形成  34-40
    3.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释放  34-35
    3.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35-39
    3.1.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殊性与农民工形成  39-40
  3.2 农民工就业的基本状况  40-43
    3.2.1 农民工的总体规模  40-41
    3.2.2 农民工的地域分布  41-42
    3.2.3 农民工的行业分布  42-43
  3.3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43-50
    3.3.1 带动了农业和农村发展  43-46
    3.3.2 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46-48
    3.3.3 促进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  48-50
第4章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判断及表现  50-72
  4.1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界定及判断  50-57
    4.1.1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界定  50-53
    4.1.2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判断  53-57
  4.2 农民工就业机会歧视  57-60
    4.2.1 农民工的职业限制  57-59
    4.2.2 农民工需要承担较高的就业成本  59-60
  4.3 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  60-69
    4.3.1 工作条件歧视  60-62
    4.3.2 工资歧视  62-68
    4.3.3 职业培训歧视  68-69
  4.4 农民工就业保障歧视  69-72
    4.4.1 劳动合同签约率低  69-70
    4.4.2 农民工被排除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  70-72
第5章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社会效应分析  72-84
  5.1 导致社会就业量净损失  72-75
    5.1.1 非替代关系下的农民工就业歧视效应  73-74
    5.1.2 替代关系下的农民工就业歧视效应  74-75
  5.2 提高企业生产成本  75-76
  5.3 阻碍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76-79
  5.4 造成我国特殊的半城市化  79-81
  5.5 损害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81-84
第6章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84-95
  6.1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84-86
  6.2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86-88
  6.3 反就业歧视法律不完善  88-91
    6.3.1 反就业歧视立法不完善  88-90
    6.3.2 农民工就业权益缺乏法制保障  90-91
  6.4 农民工平等政治参与权缺失  91-95
第7章 西方主要国家的反就业歧视实践及其启示借鉴  95-107
  7.1 美国的反就业歧视实践  95-100
    7.1.1 反就业歧视历史背景  95-96
    7.1.2 反就业歧视法律框架  96-98
    7.1.3 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  98-100
  7.2 加拿大的反就业歧视实践  100-102
    7.2.1 反就业歧视法律框架  100-101
    7.2.2 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  101
    7.2.3 非政府组织在反就业歧视中的作用  101-102
  7.3 荷兰的反就业歧视实践  102-104
    7.3.1 反就业歧视法律框架  102-103
    7.3.2 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  103-104
  7.4 国际反就业歧视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104-107
    7.4.1 完备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是反就业歧视的制度条件  104-105
    7.4.2 专门的执法机构是反就业歧视的组织保证  105-106
    7.4.3 政府倡导下的全社会积极参与是反就业歧视的社会条件  106-107
第8章 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政策建议  107-122
  8.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107-110
    8.1.1 完善户籍制度立法  107-108
    8.1.2 实行一元户籍制度  108-109
    8.1.3 改革户籍转移制度  109-110
  8.2 建立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  110-111
    8.2.1 建立城乡平等的劳动用工制度  110-111
    8.2.2 建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111
  8.3 构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111-113
    8.3.1 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  111-113
    8.3.2 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  113
  8.4 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  113-115
    8.4.1 确保农民工切实享有政治选举权  114
    8.4.2 积极扶持农民工工会组织建设  114-115
    8.4.3 提高农民工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  115
  8.5 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  115-118
    8.5.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资  116
    8.5.2 加强农民工医疗保健投入  116-117
    8.5.3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117
    8.5.4 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117-118
  8.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118-122
    8.6.1 农民工工伤保险  119
    8.6.2 农民工医疗保险  119-120
    8.6.3 农民工养老保险  120
    8.6.4 农民工社会救助  120-122
参考文献  122-135
致谢  135-13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36-137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3.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4.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5.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6.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7.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9.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0.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R197.1
  1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2.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3.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4.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招生制度研究(1977-2007),G657
  15. 欧美召回制度与我国纺织品召回原因及影响研究,F426.81
  16.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演变,G527
  17.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D630
  18.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19.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20. 农村失地妇女的就业状况研究,F249.2
  21.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劳动力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