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古汉语的“著”及相关问题研究

作 者: 王岩
导 师: 周俊勋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构式 语法化 中古汉语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持续态助词“”在中古汉语的的语法化过程及其相关问题。以中古汉语为核心,向上追溯至先秦至西汉时期,从源头上鉴别了三种“著”的主要用法。围绕着这三种“著”,在中古汉语各个小阶段,探讨并比较各自的句法表现,结合早期近代汉语,就持续态助词“著”的产生作出说明。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近代汉语中产生的持续态助词“著”的来源。通过对上古汉语中主要是先秦时期的“著”的描写与鉴别,确定了附着义“著1”、触及义“著2”和放置义“著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在中古汉语中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早期近代汉语的语料,确定了“著2”、“著3”才是持续态助词“著”的源头,否定了一般为学界所认可的“著1”。二、“著2”、“著3”的语法化动因。它们都在“V著”连动式中经历了语法化,而又由于类推,使它们能与更多的不同类动词构成连动式,实际是一个构式。它们在这个构式中,语义被不断的腐蚀,并最终虚化为补语,附于动词V之后。当这个动词表现出很强的持续性时,它们很容易进一步虚化为持续态助词。这符合语义演变的单向性原则。所不同的是,“著3”经历了更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的演变为结果补语的过程也是其致使义逐渐弱化并最终丢失的过程。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绪论  10-13
  0.1 问题的提出  10
  0.2 ""的研究综述  10-11
  0.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1-13
第一章 先秦至西汉时期的"著"  13-26
  1.1 "著"的本义及起源  13
    1.1.1 两种观点  13
    1.1.2 本文的意见  13
  1.2 先秦时期的"著"的主要用法  13-19
    1.2.1 对某些例句中"著"的"附着"义的质疑  13-14
    1.2.2 先秦时期"著"的用法  14-17
    1.2.3 几点说明  17-19
  1.3 "著"和"箸"  19-20
    1.3.1 "著"和"箸"的通用  19-20
    1.3.2 对"著"、"箸"互通的认识  20
  1.4 先秦时期"著"各用法间的关系  20-21
  1.5 西汉时期的"著"  21-24
    1.5.1 西汉时期"著"的用法概况  21-23
    1.5.2 几点说明  23-24
    1.5.3 先秦至西汉"著"的用法总括  24
  1.6 "著_1"、"著_2"、"著_3"的区别  24-26
第二章 东汉时期的"著"  26-37
  2.1 中土文献中的"著_1"、"著_2"、"著_3"  26-32
    2.1.1 "著_1"、"著_2"、"著_3"的用法及统计结果  26-27
    2.1.2 "V著_1"连动式与像似性  27-29
    2.1.3 "V著_3"结构  29-32
  2.2 佛典文献中的"著_1"、"著_2"、"著_3"  32-37
    2.2.1 几种"著"的用法  32-34
    2.2.2 紧凑型和松散型"V著_3"连动式  34-37
第三章 魏晋时期的"著"  37-45
  3.1 中土文献中的"著"  37-38
  3.2 佛典文献中的"著"  38
  3.3 出现在"V著_3"结构V位置上的动词  38-41
    3.3.1 魏至西晋时期"V著_3"连动式中的动词V  38-39
    3.3.2 连动式中"著_3"的语义问题  39-41
  3.4 东晋十六国时期佛典文献中的"著"  41-45
    3.4.1 东晋十六国时期佛典中的"著"  41-42
    3.4.2 "V著_3"中"著_3"的性质与动词V  42-45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著"  45-54
  4.1 中土文献中的"著"  45-48
    4.1.1 各类"著"的统计结果  45
    4.1.2 "V著_3"连动式中动词V的分类  45-46
    4.1.3 两个例子  46-47
    4.1.4 "著"的语义理解倾向性  47-48
  4.2 南北朝时期的佛典语料  48-54
    4.2.1 佛经语料"著"的统计结果  48
    4.2.2 "V著_3"连动式中的动词V  48-49
    4.2.3 两种语义理解倾向性  49-50
    4.2.4 "著_3"的致使性、方向性与结果持续性  50-52
    4.2.5 "V著_3"之后是否能接受事宾语  52-54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著"  54-66
  5.1 隋代佛经中的"著"  54-55
    5.1.1 隋代佛经语料中的"著"  54
    5.1.2 "V著_2"结构  54-55
    5.1.3 《佛本行集经》中的"寄著"  55
  5.2 唐代的"著"  55-66
    5.2.1 唐代佛经中的"著"  55-59
    5.2.2 唐诗中的"著"  59-66
第六章 持续态助词"著"的语法化历程  66-69
结论  69-70
致谢  70-71
参考文献  71-73
其他文献  73-7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4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高中生英语“给予”双及物动词使用的构式语法研究,G633.41
  3. 柳江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H218
  4. 语法化理论下英汉情态动词CAN和能的对比研究,H146
  5. 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语中动结构研究,H314.3
  6. 现代汉语高频副词“还”,H146
  7. 介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研究,H146
  8. 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H146
  9. 表祈使义的“给我+VP”的句法、语义研究,H146
  10. “连”字句再认识及其教学,H195
  11. 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H146.3
  12. 现代汉语插入语“就是说”研究,H146
  13. 《碧岩录》助词研究,H141
  14. 汉语的“那么”和日语的“それごば”的语法化对比研究,H36
  15.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研究,H319
  16. 汉语V+le结构与英语have+V-ed结构的语法化对比研究,H314
  17. 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H04
  18.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H17
  19. 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H13
  20. 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考察研究,H146
  21. “却”的语法化,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