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作 者: 粟晓露
导 师: 周麒
学 校: 云南大学
专 业: 诉讼法
关键词: 再审程序 诉权 现状和存在问题 重构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是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保障司法活动的正义有着重大意义,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的决定,其中着力修改了关于再审程序的部分,使我国长期存在的再审中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次修改作为局部修正,仍然是不完善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整体架构等都没有改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再审难”“再审滥”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民事再审程序继续深入研究,以期能有进一步的改善。本文从再审程序的概念入手,区分再审和审判监督程序,分析再审程序的特点和历史沿革,比较了其他大陆法系国家有关再审制度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再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并试图从重构基础和结构开始,对再审程序的理论和具体制度进行修改。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审判监督程序和再审程序进行了简要的概念辨析,从提起的主体、性质、功能等方面分析了审判监督程序和再审的差异。然后简述了再审程序的历史沿革,回顾我国再审程序演变至今的历程,并简要介绍了新的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对国外民事再审程序的比较考察。再审程序主要存在于大陆法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大陆法系国家的再审规定,简要介绍了大陆法系对提起再审的主体、事由、审查、审理、和再审的限制等的具体规定,并对其共性进行了比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分析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从理论基础和整体构造入手,分析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种种问题的成因,然后对再审程序的条文进行具体分析,简要阐述我国再审程序理论与具体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理清了我国再审程序的弊端之后,便是对再审的完善和重构问题,以诉权重新构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建立再审之诉,同时对再审程序的结构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合理,并对再审程序的具体条款进行调整,促进再审程序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概述  8-13
  (一) 民事再审程序概念辨析  8-10
    1. 再审程序的概念  8
    2. 审判监督程序概念  8-9
    3. 审判监督程序与再审程序概念辨析  9-10
  (二) 民事再审程序的历史沿革  10-13
    1. 传统伸冤方式与近代立法  10-11
    2. 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再审制度的变迁  11-12
    3. 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12-13
二、国外民事再审程序比较考察  13-19
  (一) 法国的民事再审程序  13-14
    1. 申请再审  13-14
    2. 第三人异议  14
    3. 向最高司法法院提起上诉  14
  (二) 德国的民事再审程序  14-16
    1. 提起的主体  15
    2. 提起的事由  15
    3. 再审的期限和管辖  15-16
    4. 再审的审查  16
    5. 再审的审理  16
  (三) 日本的民事再审程序  16-17
    1. 提起的主体  16
    2. 提起的事由  16-17
    3. 再审的期限和管辖  17
    4. 再审的审查  17
    5. 再审的审理  17
  (四) 对国外民事再审程序的比较评析  17-19
三、我国再审程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9-32
  (一)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现状  19-20
  (二) 理论基础与整体构造存在的问题  20-22
    1. 再审的功能定位不准确  20
    2. 再审程序的构造存在问题  20-22
  (三) 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22-32
    1. 启动主体存在的问题  22-25
    2. 再审事由存在的问题  25-27
    3. 再审的审查和审理存在的问题  27-30
    4. 再审的限制问题  30-32
四、重构我国再审程序  32-43
  (一) 重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构想  32-36
    1. 以诉权为基础构建民事再审程序  32-34
    2. 再审功能和理念的重新定位  34-35
    3. 调整立法结构  35-36
  (二) 重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构想  36-43
    1. 重构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  36-38
    2. 再审事由的设置构想  38-39
    3. 重构再审的审查程序和审理程序  39-41
    4. 明确对再审的限制  41-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2.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3.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4.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5. 碳酸根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重构性能研究,TQ424.2
  6. 长期高盐饮食诱导Wistar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7. 微带天线的频率可重构及其与滤波器的协同设计,TN822
  8.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桥梁变形预测分析,U441
  9. 股东诉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D922.291.91
  10.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D925
  11. 关于检察机关民事监督权问题探析,D926.3
  12. 论民事诉权保障的现实困境,D925.1
  13. 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路径研究,D925
  14. 民事撤诉制度研究,D925.1
  15. 基于集团绩效考核的会计信息重构研究,F275
  16. 基于服务划分的ERP系统快速重构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TP311.52
  17. 重构·创生,J524
  18. 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完善,D925.1
  19.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上诉制度的确立,D925.2
  20. 试论我国行政诉权的保护,D925.3
  21. 河南省H县刑事申请再审的调研报告,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