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律制度研究

作 者: 朱静
导 师: 何丹
学 校: 武汉工程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法律制度 研究
分类号: D9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农村建设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复杂、形势严峻,并且也是我国各省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有难题,同时它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乃至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经过程。农村劳动力也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向城市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为社会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规律。笔者在课题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以湖北省为例,近年来的农村发展问题,由于耕地的不断缩减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难题,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湖北,乃至整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并且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目的,就在于寻求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题的合理可行的方法,为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完善的就业环境。随着我国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不断变化,以及其涉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方面研究都正在不断地向更深入和更多角度的发展当中。在我国,“三农”问题等一系列涉及农村建设问题的发展、深入、研究,已经逐渐在思想观念上引起人们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的在实践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研究的深入,并且推动理论和实践共同进步,寻找一条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我国相关课题的研究处于较晚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专门针对制约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度障碍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我国的相关制度层面上,不仅在法律上缺乏有效的支持,在政策上也缺少必要的统筹安排。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研究来看,不仅是作为劳动大省的湖北,作为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在对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法律问题上,共同的面临着很多的困惑和阻力。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律制度的相关探讨,希望能针对关键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在理论层面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把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立法现状的同时,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健全的法律理论支持;并立足在法律层面,争取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发展这项重大难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和途径,并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着重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第二部分主要是以理论概述为主,首先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述,其次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和转移的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对对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总结了国外的发展经验,寻找我国未来发展中可以借鉴的有效建议;第四部分就针对课题研究的核心,立足于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实的总结、对比,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律制度的沿革和立法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五部分,首先对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律制度的不足进行逐一的讨论,找出相关法律制度上的缺陷,并积极的寻求改革,通过对其相关法律制度发展建设上的探索和讨论,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在结论部分,笔者对全文以及其所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1章 绪论  12-20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4
    1.1.1 选题背景  12-13
    1.1.2 选题意义  13-1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8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4-16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6-18
  1.3 主要研究方法  18-20
    1.3.1 文献综述法  18
    1.3.2 实地分析法  18
    1.3.3 中外比较法  18-20
第2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述  20-26
  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涵义  20-22
    2.1.1 劳动力转移的概念  20
    2.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  20-22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  22-23
    2.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乡村工业化与非农化  22
    2.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22-23
    2.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前提:人口的自由迁移与全面流动  23
  2.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23-24
    2.3.1 就地转移  23-24
    2.3.2 异地转移  24
  2.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24-26
第3章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26-34
  3.1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26-28
    3.1.1 英国强制转移型模式  26
    3.1.2 美国自由迁移型模式  26-27
    3.1.3 日本政府主导型模式  27
    3.1.4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27-28
  3.2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度  28-30
    3.2.1 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  28-29
    3.2.2 日本的相关法律制度  29
    3.2.3 韩国的相关法律制度  29-30
    3.2.4 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  30
  3.3 国外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30-34
    3.3.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1
    3.3.2 积极加大土地制度改革  31-32
    3.3.3 投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32
    3.3.4 积极出台相关方针政策  32-34
第4章 我国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度沿革及现状  34-48
  4.1 我国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度沿革  34-38
    4.1.1 建国初期的法律制度  34-35
    4.1.2 社会动荡时期  35-37
    4.1.3 改革开放阶段  37-38
    4.1.4 新时期的改革阶段  38
  4.2 对湖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综述  38-42
    4.2.1 湖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38-40
    4.2.2 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40-42
  4.3 我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现状  42-48
    4.3.1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现状  43-45
    4.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立法现状  45-48
第5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48-60
  5.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  48-52
    5.1.1 法律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  48-49
    5.1.2 二元城乡户籍制度造成发展阻碍  49-50
    5.1.3 土地制度带来不良影响  50
    5.1.4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  50-51
    5.1.5 法律援助体系有待加强  51-52
  5.2 完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52-60
    5.2.1 加快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立法  52-53
    5.2.2 改革城乡二元分治的户籍制度  53-54
    5.2.3 改革我国现存的农村土地制度  54-55
    5.2.4 加快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的立法  55-56
    5.2.5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关法律援助制度  56-60
结论  60-62
参考文献  62-66
附录  66-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3.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4.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5.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8.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9.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10.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1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12.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13.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14.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15. Slug对P53-MDM2系统的调控作用,R730.2
  1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17.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18.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9.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20.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21.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