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宋变革以来中国传统法制二元格局研究

作 者: 曹泽铨
导 师: 马建兴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唐宋变革 传统法制 二元格局 影响 意义
分类号: D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否从先秦到清末的几千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封建社会内部朝代兴替的循环模式中,是史学界始终关注的问题。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首先提出“宋代近世”说并由京都学派发展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中叶以后到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宋之际发生的重大社会变革可能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时代。本文以唐宋变革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唐宋变革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来探析这种重大社会变革的法制体现,并挖掘唐宋变革以来中国传统法制二元格局的实质。具体而言,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唐宋变革论的提出、争议及其发展,厘清唐宋社会变革的三个实质特征,即门阀贵族没落、君主专制加强与庶民私权发展,以此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研究该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发展变化,分析由大一统专制政权格局与民间社会世俗化私权格局组成的二元格局如何形成,作为本文的社会背景研究。第三部分,紧扣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与民间社会私权发展两条线索,研究与唐宋社会变革相适应的传统法制二元格局的形成及其后世发展,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第四部分,分析唐宋法律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并探究唐宋变革所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制二元格局的后世影响,作为对第二、三部分的深层次解读。总的来说,本文援引唐宋变革理论,紧扣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与民间社会私权发展两条线索,挖掘唐宋变革所形成的中国社会二元格局在法律上的体现,以此来印证中国历史由唐中叶过渡到两宋时期所完成的革命性转变。本文通过对唐宋变革以来中国二元格局的社会历史背景尤其是其法制体现的论述,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一,否定“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假命题,对唐宋以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提出理论质疑;其二,重新认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法律近代化历程;其三,为当代法治建设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本土资源。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9
引言  9-13
第一章 “唐宋变革”论及其意义  13-18
  第一节 “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及发展  13-14
  第二节 “唐宋变革”论的实质与特征  14-16
  第三节 “唐宋变革”论对中国法史学研究的意义  16-18
第二章 唐宋变革时期中国社会二元格局的形成  18-27
  第一节 唐宋变革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  18-24
    一、 唐宋变革时期的政治格局变化  18-20
    二、 唐宋变革时期的经济制度变迁  20-22
    三、 唐宋变革时期的思想观念嬗变  22-24
  第二节 唐宋社会变革的实质辨析  24-27
    一、 唐宋社会变革的实质——中国社会二元格局的形成  24-25
    二、 唐宋变革时期二元格局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25-27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制二元格局的形成及后世发展  27-46
  第一节 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的法制体现  27-35
    一、 法律文本体系中“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变化  27-29
    二、 科举改革与职官管理的法律化  29-31
    三、 唐宋变革以来的重刑化倾向  31-33
    四、 家法族规的发展——专制由国到家的延伸  33-35
  第二节 民间社会私权发展的法制体现  35-46
    一、 众多民事主体资格的确立  35-37
    二、 婚姻继承法律的发展变化  37-39
    三、 土地交易与产权法律保护  39-41
    四、 商业发展与经济财政立法  41-43
    五、 司法诉讼观念的发展变化  43-46
第四章 唐宋变革以来传统法制二元格局评析  46-49
  第一节 唐宋法律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46-4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制二元格局的后世影响及相关思考  47-49
结语  49-53
参考文献  53-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7-58
致谢  58-59
附件  59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3.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4.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5.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6.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7.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8.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9.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0.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1.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2.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3.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4.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15.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16.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1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18.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19.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20.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21.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