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 者: 张笑
导 师: 聂衍刚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显性自恋 隐性自恋 自我宽恕 主观幸福感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显性自恋人格者通常能从他们自我专注的方式中获益,是一些长期性自我强化的人;而隐性自恋者却通常较为抑郁、焦虑,对自己缺乏信心。可以推断,显性自恋与自我宽恕主观幸福感正相关,隐形自恋与自我宽恕以及主观幸福感负相关。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的《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自恋人格问卷》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修订后的《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有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这样一共有六个因子:积极认知、消极认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2)由于传统的中国男生比起女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负担,犯错后,男生比起女生更容易产生消极认知、消极情绪以及消极行为;由于独生子女的父母多数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公务员、教师等,更加注重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所以非独生子女会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而独生子女则更容易原谅自己,最后接纳自己;理科生的总体自我宽恕水平高于文科生。(3)同样地,女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同时,女生比起男生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得分、积极情感得分都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科生比起工科生,生活满意度更高。(4)隐性自恋者通常较为抑郁、焦虑,对自己缺乏信心,结果隐性自恋与与自我宽恕总分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而显性自恋人格者通常能从他们自我专注的方式中获益,是一些长期性自我强化的人,所以显性自恋与自我宽恕总分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自我宽恕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5)自我宽恕,包括消极宽恕和积极宽恕两个方面,在自恋人格(隐性自恋、显性自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无论何种自恋人格,如果在犯错后能有积极的宽恕,将会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反之则降低主观幸福感。

全文目录


摘要  9-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绪论  12-15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问题提出  13-15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5-30
  2.1 自我宽恕  15-22
    2.1.1 引言  15-16
    2.1.2 自我宽恕的测量  16-17
    2.1.3 影响自我宽恕的因素  17-19
    2.1.4 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  19-21
    2.1.5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1-22
  2.2 自恋人格  22-26
    2.2.1 自恋的定义  22-23
    2.2.2 自恋的结构  23-24
    2.2.3 自恋的测量  24
    2.2.4 自恋的相关研究  24-26
  2.3 主观幸福感  26-30
    2.3.1 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26-27
    2.3.2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7-30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0-33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0
  3.2 理论构想  30-32
  3.3 研究内容  32-33
第四章 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的修订  33-39
  4.1 问题提出  33
  4.2 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前期资料搜集  33-34
  4.3 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的初测  34-35
  4.4 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的正式施测  35-37
  4.5 大学生自我宽恕问卷的信度  37
  4.6 本章小结  37-39
第五章 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39-47
  5.1 目的  39
  5.2 研究假设  39
  5.3 方法  39-41
    5.3.1 被试  39
    5.3.2 工具  39-40
    5.3.3 问卷施测与数据分析  40-41
  5.4 大学生在不同类型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性研究  41-45
    5.4.1 大学生自恋人格的特点  41
    5.4.2 大学生自我宽恕的特点  41-43
    5.4.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43-45
  5.5 本章小结  45-47
    5.5.1 大学生自恋人格的概况  45
    5.5.2 大学生自我宽恕的概况  45-46
    5.5.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概况  46-47
第六章 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47-56
  6.1 目的  47
  6.2 研究假设  47
  6.3 方法  47-48
    6.3.1 被试  47
    6.3.2 工具  47
    6.3.3 施测与数据处理  47-48
  6.4 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48-50
  6.5 自我宽恕在自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50-52
    6.5.1 自我宽恕作为隐性自恋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模型  51-52
    6.5.2 自我宽恕作为显性自恋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模型  52
  6.6 本章小结  52-56
    6.6.1 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52-54
    6.6.2 自我宽恕作为自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54-56
第七章 讨论与总结  56-63
  7.1 讨论  56-60
    7.1.1 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与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特点  56-58
    7.1.2 自恋人格、自我宽恕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58-60
  7.2 结论  60-61
  7.3 启发  61
  7.4 不足和展望  61-63
参考文献  63-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9-70
附录  70-77
致谢  77

相似论文

  1.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2.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4.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5.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6. 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B844.4
  7. 高中生身体锻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B844.2
  8. 大学生自我宽恕、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B844.2
  9. 大学生应对效能、归因风格与自我宽恕水平的关系研究,B844.2
  10. 提升职业高中生幸福感的策略及研究,B844.2
  11. 高中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B844.2
  12. 职校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3. 初中生自恋类型及其对注意偏向的影响,B842
  14.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B844.2
  15. 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G615
  16.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G645.1
  17. 企业管理人员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F272
  18. 重庆市男同性恋者生活状况及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C913.1
  19. 特质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模型建构,B844.2
  20. 杭州市社区工作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