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

作 者: 邱晓敏
导 师: 彭健;张继平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心血管内科学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消栓肠溶胶囊 血小板活化因子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循证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大约50%归因于高血压,31%归因于高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大约65%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此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结果公布,再次证明,个体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90%可以由目前已知的9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最终形成血栓,是导致血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递质,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过程不依赖于腺苷二磷酸(ADP)或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TXA2,被认为是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第三条途径,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相互作用,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是根据元气亏虚,气不能帅血行,发生血瘀而创制的补气活血通络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或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其它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目前治疗中风等血栓性疾病应用频繁最高的方剂。消栓肠溶胶囊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依托现代定量生物萃取工艺改制成功的纯中药溶栓产品。与补阳还五汤配方和功效一致,因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临床应用广泛。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以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臣:地龙,取其药性善走,能搜剔络中之邪、发挥通经透络之功效;佐: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四味活血化瘀药,功效各有特点,共助君、臣药疏通瘀阻之力;使:桃仁,活血祛瘀,促进全方化瘀通络,引血下行,作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专治固虚致瘀之中经络、偏瘫。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补阳还五汤体内外对PAF代谢、PAF受体活性以及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连续给药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栓形成后动、静脉血中PAF含量,并明显提高动脉血栓堵塞时间(OT值),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百分率,降低动、静脉血栓干重和血栓-体重指数,而对血栓形成前静脉血中PAF含量无明显影响;补阳还五汤体内给药可明显降低家兔静脉血中的PAF含量,而对动脉血中PAF含量无明显影响,说明补阳还五汤对病理状态下PAF代谢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补阳还五汤体内给药可提高家兔洗涤血小板PAF受体与放射配基的特异结合量;体外给药可明显抑制家兔洗涤血小板PAF受体与放射配基的特异结合,但高浓度却反而抑制作用减弱。从PAF在体内的病理作用来看,补阳还五汤体内给药具有类似PAF受体抑制剂的作用,使PAF受体上调;体外给药对PAF受体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补阳还五汤体内、外给药均能明显抑制PAF诱导的家兔洗涤血小板的聚集作用,但体外高浓度却反而抑制作用减弱,说明该方注射剂体外给药可能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双向调节作用。由于临床中尚未见报道PAF含量在高血压或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人群中的临床意义,以及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为此我们选取门诊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PAF含量检测,以阐明PAF浓度变化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探讨消栓肠溶胶囊(XiaoShuan ChangRong JiaoNang,XSCRJN)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提供治疗依据。目的:①选择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门诊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其血清PAF浓度进行检测,同时辅助检查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按PAF不同浓度分成四级,比较分析差异性,阐明PAF的临床意义;②探讨消栓肠溶胶囊(XSCRJN)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在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入选从2008年05月至2009年04月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332例,男134例,女198例,年龄平均(61.44±8.7)岁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按伴危险因素分层分为四组:Ⅰ组无其他危险因素50例、Ⅱ组伴1-2个危险因素者134例、Ⅲ组≥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者103例、Ⅳ组并存的临床情况者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PAF浓度进行检测,按PAF不同浓度进行分级,PAF< 1ng/ml, 1ng/ml≤PAF<5 ng/ml,5ng/ml≤PAF<15 ng/ml, PAF≥15ng/ml共四级并比较。以上患者同时测血常规(RBC\HCT\PLT)、空腹血糖(GLU)、血脂五项(TC\TG\HDL-C\LDL-C\Lp(a))、血尿酸(U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项目,分析PAF在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2.探讨消栓肠溶胶囊(XSCRJN)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入选从2008年05月至2009年04月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中选择有使用消栓肠溶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抗栓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1.4±8.7)岁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消栓肠溶胶囊组(30例)和阿司匹林组(30例)。对消栓肠溶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的两组病人的基本特征(血压)和基础用药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患者于次日晨采空腹血检测血清PAF含量、血常规(RBC\HCT\PLT)、空腹血糖(GLU)、血脂五项(TC\TG\HDL-C\LDL-C\Lp(a))、血尿酸(U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项目。12周后再复查以上项目。另选30名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同上述项目检查。结果1.血清PAF含量由低到高例数比例Ⅰ组为40%,42%,10%,8%、Ⅱ组为24%,42%,25%,9%、Ⅲ组为12%,14%,34%,41%、Ⅳ组为9%,20%,31%,40%;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提示四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67.718,P=0.000);等级资料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Ⅰ组与Ⅱ组(Z=2.412,P=0.016),Ⅰ组与Ⅲ组(Z=6.080,P-0.000,)Ⅰ组与Ⅳ组(Z=5.115,P=0.000),Ⅱ组与Ⅲ组(Z=6.302,P=0.000),Ⅱ组与Ⅳ组(Z=4.725,P=0.000),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Z=0.165,P=0.869),该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①血清PAF含量消栓肠溶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分别为(28.05±7.40)ng/mL和(27.51±7.61) ng/mL,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t=0.279,P=0.781);经治疗后消栓肠溶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分别为(8.67±3.93)ng/mL和(11.36±3.03) ng/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973,P=0.004);健康对照组为(8.53±3.04) ng/mL。②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前后PAF浓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2.676,P=0.000),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PAF浓度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t=10.798,P=0.000),消栓肠溶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t=13.369和12.682,P=0.000)。消栓肠溶胶囊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t=0.151,P=0.881),但阿司匹林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612,P=0.001)。结论:1.高血压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PAF含量升高越明显,PAF含量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检测PAF含量对高血压伴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2.经过积极的抗栓抗血小板治疗,PAF含量均有下降,而消栓肠溶胶囊组下降更为明显,这与消栓肠溶胶囊的多途径、多靶点拮抗PAF作用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3-8
ABSTRACT  8-15
第一章 前言  15-21
第二章 血小板活化因子高血压或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1-34
  2.1 资料与方法  21-26
  2.2 结果  26-31
  2.3 讨论  31-34
第三章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活性的影响  34-46
  3.1 资料与方法  34-40
  3.2 结果  40-43
  3.3 讨论  43-46
全文小结与展望  46-47
参考文献  47-53
附录一  53-58
附录二  58-61
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61-66
致谢  66-67
统计学审稿证明  67-68

相似论文

  1. 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超声特点与中医辩证及其关联性探索,R544.1
  3. 高血压前期证候特征研究,R259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5.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6. 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R544.1
  7.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4.1
  8.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9. 社区高血压患者钙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研究,R473.2
  10.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及轴向收缩功能,R541.3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评估的异质性及Meta分析,R544.1
  12. Tei指数、定量组织速度及二维应变评价无左室重构高血压患者右室功能,R541.3
  13.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的影响,R544.1
  14. 高盐饮食对Wistar大鼠血压和颈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R544.1
  16.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R541.75
  17.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s-CRP和HMW-脂链素影响,R544.1
  18. 不同级别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R544.1
  19. 情绪调节方式对诱发情绪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研究,R544.1
  20. 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R587.1
  21. 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9.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