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在近代功利主义视角下

作 者: 石超
导 师: 李建森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善意谎言 功利主义 道义论 美德伦理学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伦理存在,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德生活。自觉的道德意识,因而成为“成功”人生的基本前提之一。为了铸就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为了明确我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立场,并给人的行为提供依据,我们不得不面对道德判断问题。但是,道德行为并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诸如“善意谎言”这类道德悖论型问题,不断地冲击着线性的善恶思维底线。“善意谎言”在面临到道德抉择和判断的时候,无疑是一个难题。“谎言”在许多道德语言情境中,被认为是恶的。但是,“善意谎言”在日常生活中却屡见不鲜。如何看待“道德谎言”及其引发的相应的似是而非的行为,这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希冀得到一种高度共识,这在流派纷呈的道德哲学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选择一种道德理论角度,运演一种特殊的道德理论范式,似乎是对“善意谎言”进行深度分析的一种不可绕过的准备性研究工作。本文着重从“善意谎言”的道德判断入手,选择近代功利主义各家理论已有的或可能的对于“善意谎言”的言说为分析对象,呈现这些不同的“道德谎言”判断形式的近代功利主义“家族内”纵向分野,寻找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历史和逻辑的得与失。基于此,本文还探讨关于“道德谎言”判断形式之伦理学范式“家族间”的横向分野,将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美德伦理学之间进行横向分析比较,综合论证功利主义在面对类似“善意谎言”这样的问题上进行道德判断时的特点。在叙述中,本文试图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伦理观关照道德哲学各大流派的观点,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道德理性的观点,站在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角度,采用横向与纵向对比的方法,对“善意谎言”的道德判断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解决这类问题的可能具有较大共识的理论指导,建构一种实质的而非形式的解决“善意谎言”道德判断问题的思考视角和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6
第一章 绪论  6-12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6-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8
  1.3 研究方法  8-9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9-11
  1.5 特色和可能的创新点  11-12
第二章 “善意谎言”和“道德判断”  12-18
  2.1 何谓“善意谎言”  12-14
    2.1.1 “善意谎言”释义及类别  12
    2.1.2 “善意谎言”的现实存在情况  12-14
  2.2 道德判断的界定和流变  14-18
    2.2.1 道德判断的释义  14-16
    2.2.2 道德判断的历史流变  16-17
    2.2.3 道德判断的情境化现实困境  17-18
第三章 功利主义看待“善意谎言”的基本形式  18-33
  3.1 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处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18-24
    3.1.1 功利主义释义及其历史流变  18-19
    3.1.2 古典功利主义的观点  19-20
    3.1.3 近代功利主义的观点  20-24
  3.2 近代功利主义“善意谎言”处理模式的三种形式  24-30
    3.2.1 亚当·斯密——以同情的角度  24-26
    3.2.2 边沁——以快乐之名义  26-28
    3.2.3 密尔——以幸福为目的  28-30
  3.3 功利主义“善意谎言”处理模式的困境及其根源  30-33
第四章 “善意谎言”道德评价的特点  33-41
  4.1 元伦理学模式  33-34
    4.1.1 元伦理学处理道德判断的模式  33-34
    4.1.2 元伦理学模式处理“善意谎言”的特点  34
  4.2 道义论模式  34-37
    4.2.1 道义论处理道德判断的模式  34-36
    4.2.2 道义论模式处理“善意谎言”的特点  36-37
  4.3 美德伦理学模式  37-39
    4.3.1 美德伦理学处理道德判断的模式  37-38
    4.3.2 美德伦理学模式处理“善意谎言”的特点  38-39
  4.4 功利主义“善意谎言”观的一般特征  39-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4-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罗尔斯正义概念探析,D09
  2. 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的伦理价值与伦理教育,G633.3
  3. 科尔伯格的“团体公正法”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G641
  4. 毕恩巴赫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82-058
  5. 我国高校功利观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G647
  6. 浅论因果报应思想在我国刑罚文化中的地位,D924
  7. 赃物善意取得研究,D913
  8. 论奥斯丁理论中人的三重维度,D909.1
  9. 民主语境下的言论表达及其法律限度,D09
  10. 功利主义视角下的刑讯逼供,D925.2
  11. 富兰克林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G40
  12. 中国公务员与若干群体道德判断水平之比较,D630
  13. 先秦儒家道义论发生学研究,B21
  14. 罪刑均衡标准研究,D914
  15. 公司信任机制的建构,F272
  16. 距离远近和关系亲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B82-0
  17. 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之基石:波斯纳的财富最大化理论,D90-05
  18. 迈向立法者的法律科学,D90
  19. 章士钊政治哲学研究,D092
  20. 论宋代功利主义经济正义思想,F092.2
  21. 边沁经济哲学思想研究,F091.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