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950年代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历史辨析

作 者: 龚文雅
导 师: 陆发春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中国史
关键词: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 全能主义 知识分子精神 失落
分类号: B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50年代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破旧立新”政治运动。中共批判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学术独立原则、自由主义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力图将原来在具有社会独立性,掌握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并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企图建立以知识分子为社会重心的自由知识分子改造成革命事业的螺丝钉,将他们纳入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中。革命过程中,中共逐步建构成列宁主义政党,党权力高度地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人。随着中共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毛泽东逐渐拥有不容置疑权威,在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发动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发起这场席卷整个知识界的政治运动,根本上有赖于中共所建立的全能主义政治体制。在全能主义政治社会中,所有个体和组织都被纳入到中共党组织的控制之中,中共依靠其掌握的空前的权力资源,迅速地动员知识界兴起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由《胡适思想批判》文本作细读,可以发掘出“阶级出身论”、标签政治、语言暴力三大文本特征。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阶级出身论”愈加极端化,血统论的思维已然显现;标签政治开始泛滥;语言暴力也堂而皇之的充斥在知识分子话语中,这直接照映出当时政治社会生态的异常和变动。“阶级出身论”、标签政治与语言暴力的造势渲染,再配之以强有力的组织控制,一场空前的政治运动便容易被动员起来,而且还极大的强化了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反智主义倾向。通过批判美国、批判胡适和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尤其是旧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中共力图打倒胡适这尊偶像,破除知识分子对美国制度、价值观的崇拜,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至高地位。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直接后果:一是非理性的、极端狂热的伪民族主义情绪和排外意识开始蔓延于知识阶层中;二是知识分子对自己所掌握的价值符号系统已经丧失了信心,对自己的人格道德也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在批判作为近代启蒙精神象征人物胡适之中,也极尽能事的自我批判、自我丑化;三是个人崇拜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无所凭籍的知识分子无力与全能主义政治体制抗争,但是在主流的附和批判胡适之外,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如陈寅恪、雷海宗、刘杰、容庚等,勇敢地将他们真实态度公开的表达出来,吴宓则将他对政治运动的痛恨发泄在自己的日记中;“顾颉刚们”在坚守原则与适应新社会环境以求得生存上进退失据。胡适思想批判运动是中共进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重塑知识分子精神的标志性事件。从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整个发起和运作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延安整风模式再一次运用。中共在成为执政党五年后,革命时代处理党与知识分子关系的逻辑依然鲜明,并被不断地强化和运用。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中共以“阶级斗争”为原则,把一切思想论争都化约为阶级斗争,革命时代的逻辑在后革命时代继续支配着中共领导人的思维。以群众运动方式来解决思想领域问题的逻辑与1949年后一系列政治运动如出一辙,这折射了中共在执政后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阻滞和艰难。在全能主义政治社会中,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运动中经历了一个话语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知识分子的言论与行动是否违心、被迫,他们的言行本身又反过来构成了创造或完善全能主义政治体制与新意识形态话语的实践。而通过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它的思想改造运动,致使近代知识分子精神失落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绪论  10-21
  一、开篇导言  10-12
  二、学术史回顾  12-18
  三、研究视角、理论方法及思路  18-21
第一章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与全能主义政治  21-36
  一、胡适思想批判运动概述  21-30
  二、全能主义政治与列宁主义政党  30-34
  三、小结  34-36
第二章 “阶级出身论”、标签政治、语言暴力与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政治动员  36-54
  一、胡适思想批判与“阶级出身论”  37-43
  二、胡适思想批判与标签政治  43-48
  三、胡适思想批判与语言暴力  48-51
  四、小结  51-54
第三章 破旧立新:批判胡适、批判美国及知识分子自我批判与个人崇拜  54-75
  一、批判胡适与批判美国  55-58
  二、批判胡适与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  58-66
  三、先知的语言与个人崇拜  66-73
  四、小结  73-75
第四章 规训与游离:不合时宜的声音  75-104
  一、陈寅恪的抗拒  77-80
  二、顾颉刚的进退失据  80-92
  三、吴宓的挣扎  92-99
  四、雷海宗、容庚、刘节的率直  99-101
  五、小结  101-104
第五章 近代知识分子精神失落:从重建社会重心到自我批判  104-121
  一、近代知识分子与重建社会重心  104-113
  二、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产生的内在理路  113-119
  三、小结  119-121
结语:知识分子群体的涅槃重生  121-125
参考文献  125-135
  一、文件、文集、资料汇编、年谱、报纸等  125-127
  二、学术论著及论文  127-135
附录一 《胡适思想批判》目录  135-144
附录二 周扬《我们必须战斗》  144-149
致谢  149-152
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152

相似论文

  1. 商业街区公共空间复兴研究,TU984.13
  2. 心灵归宿的无望追寻,I207.42
  3. 趋同与分歧,I207.42
  4.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I712
  5. 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I712
  6. 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翻译的文化意象失落,I046
  7. 永恒的家园与失落的情感,I207.42
  8. 探寻生活之意——大卫·马梅特早期剧作主题分析,I712.073
  9. 乐园的失落与重建,I207.42
  10. 走不出的困惑,I207.42
  11. 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构建,I712
  12. 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G641
  13. 溃败·缱绻·拯救,I207.42
  14. 论新诗中的树意象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取向,I207.25
  15. 托尔斯泰娅作品中的后现代思维模式与结构模式,I512
  16. A Pustcolon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Loss,I712
  17. 精神的流浪与守望,I0-03
  18. 当代大学批判精神的失落与回归,G641
  19. 迷失与追寻,I207.42
  20. 众声喧哗中的意义失落,I207.25
  21. 约翰·霍克斯《第二张皮》的主题分析,I712.07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1919年~) > 二十世纪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