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艾伦·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述评-从民主视域上解读

作 者: 陈道庆
导 师: 吴苑华
学 校: 华侨大学
专 业: 哲学
关键词: 伍德 历史唯物主义 民主 重建 形式民主
分类号: B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的选题和创作是在我个人研究兴趣基础上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背景完成的,旨在通过对西方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艾伦·梅克森斯·伍德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批判性分析,揭示其理论内容和学术价值。艾伦·伍德有很多建设性的理论,在西方左派中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不仅其著作陆续被翻译介绍至国内,而且国内学者也开始研究其理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讨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形成条件和理论基础,提出从民主视域中解读她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必然性和其理论的逻辑性。第二部分,探讨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着重揭示了她在民主视域中如何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的本质、历史的发展动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一方面考察了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理论的批判,另一方面陈述了她自己的新理解。第三部分,揭示伍德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理论得失及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前言  7-11
  1.1 本选题研究现状  7-8
  1.2 研究意义  8-9
  1.3 本论文思路与方法  9
  1.4 本论文创新之处  9-11
第2章 提出问题  11-21
  2.1 社会背景  12-14
    2.1.1 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2-13
    2.1.2 战后资本主义的政治发展  13
    2.1.3 战后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13-14
  2.2 理论传承  14-18
    2.2.1 对 E·P·汤普森的历史文化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14-15
    2.2.2 对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的继承与批判  15-16
    2.2.3 对拉克劳和墨菲的霸权理论的批判与继承  16
    2.2.4 对约翰·基恩的公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与继承  16-17
    2.2.5 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17-18
  2.3 民主与历史唯物主义  18-21
    2.3.1 历史唯物主义与民主实质内容在历史发展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18-19
    2.3.2 民主论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19-21
第3章 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21-43
  3.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1-25
    3.1.1 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关系  21-23
    3.1.2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特殊联系  23-24
    3.1.3 资本主义特殊性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矛盾关系  24-25
  3.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5-28
    3.2.1 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分析  26-27
    3.2.2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实质  27-28
  3.3 历史的本质  28-32
    3.3.1 历史不是单线发展  29
    3.3.2 资本主义历史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历史  29-30
    3.3.3 放弃抽象的阶级斗争  30-32
  3.4 历史的发展动力  32-39
    3.4.1 伍德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动力所作的反思  32
    3.4.2 伍德以民主为核心的动力论  32-38
    3.4.3 伍德把民主看作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实质  38-39
  3.5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39-43
    3.5.1 资本主义:一种形式民主的典型形态  39-41
    3.5.2 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实质性实现  41-43
第4章 伍德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学术评价  43-57
  4.1 积极成分  43-45
    4.1.1 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者阐释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的反思  43-44
    4.1.2 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方式  44-45
    4.1.3 从民主视域上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和当代价值  45
  4.2 消极成分  45-47
    4.2.1 放弃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45-46
    4.2.2 否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动力作用  46-47
    4.2.3 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解没有揭示其民主意蕴的本质差异  47
  4.3 启示意义  47-57
    4.3.1 从真正的民主政治角度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48-50
    4.3.2 从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角度推进社会进步  50-53
    4.3.3 从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角度推进人的发展  53-57
第5章 结束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1
  著作类  59-60
  论文类  60-61
致谢  61-6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2

相似论文

  1. 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TU241
  2. 医学超声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TP391.41
  3. 基于学习的低阶视觉问题研究,TP391.41
  4.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5. 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R687.2
  6. 三维头部数值模型的建立及DBS电场的分析研究,R742.5
  7.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8.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9. 螺旋断层加速器MVCT影像质量分析及剂量重算的研究,R730.5
  10.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2.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14.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15.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16.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8.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9.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20. 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G625.1
  21. 大兴安岭新林地区樟子松树轮δ13C的气候意义,S791.25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