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作 者: 彭国
导 师: 石路
学 校: 新疆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文明 实现路径
分类号: X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百多年来的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比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总和还要多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然而由于人类对自然肆意掠夺与破坏,也造就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生产、消费和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当代生态问题及其出路进行进一步的哲学探讨,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历史使命。生态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理论领域,它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造成了环境和生态上的问题。而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需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反思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这些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与帮助。因此,本文拟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和思考生态文明观,此举对于我们解决环境问题,保持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论述生态文明是物质文化进步的最高形态,提出在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解的基础上建构生态文明的可能性。其次,具体分析了思维方式的生态化,它的实现需要人们再次走进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和解基础上的生态伦理思维方式;具体分析了发展方式的生态化,它的实现需要调整生产技术,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方式方面实现飞跃,争取在自然界中实现自由;具体分析了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它的实现需要做到对劳动财富的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把在生产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限制在自然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文章最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审视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观念基础和现实基础,提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观念基础需要树立生态的伦理观、政治观和技术观;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要把重点置于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强化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尝试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1 导言 7-15 1.1 选题意义 7-8 1.1.1 理论意义 7 1.1.2 现实意义 7-8 1.2 研究综述 8-12 1.2.1 生态危机及其根源研究 8-9 1.2.2 生态文明概念研究 9-10 1.2.3 生态文明途径研究 10-11 1.2.4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 11-12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4 1.3.1 研究思路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1.4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4-15 1.4.1 研究重难点 14 1.4.2 研究创新点 14-15 2 生态文明的缘起、内涵和价值 15-22 2.1 生态文明的缘起 15-19 2.1.1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 15-16 2.1.2 生态环境的现实困境 16-17 2.1.3 生态文明的未来向度 17-19 2.2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价值 19-22 2.2.1 生态文明的内涵 19-20 2.2.2 生态文明的价值 20-22 3 生态文明实现路径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22-33 3.1 思维方式的生态化 22-25 3.1.1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2-23 3.1.2 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回归 23-24 3.1.3 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路径 24-25 3.2 发展方式的生态化 25-29 3.2.1 传统发展方式的扬弃 25-26 3.2.2 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思路 26-28 3.2.3 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路径 28-29 3.3 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29-33 3.3.1 祛除工业社会的异化消费 29-30 3.3.2 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30-31 3.3.3 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路径 31-33 4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33-44 4.1 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33-37 4.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33-35 4.1.2 科学发展观理论 35-36 4.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36-37 4.2 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基础 37-40 4.2.1 树立生态技术观 37-38 4.2.2 树立生态政治观 38-39 4.2.3 树立生态伦理观 39-40 4.3 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 40-44 4.3.1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生产力 41-42 4.3.2 进一步推进生产关系变革 42-44 结束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9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49-50 后记 50
|
相似论文
-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 网络反腐的伦理考量,B82-05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 论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B089
- 吉登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B03
-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B516
- 非犯罪化实现研究,D924.11
- 生态文明视野下林业行政执法体制研究,F326.2
- 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F014.1
- 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X321
-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思想之比较,D091
- 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启示,F091.91
- 论生态道德实践,B82-05
-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启示,C91-0
- 基于ArcGIS西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对策研究,P208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X17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