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生态自由

作 者: 黄翠新
导 师: 曹孟勤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自由 生态 征服 和谐 生态自由
分类号: X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由是人的本质追求,是人的生存应有的状态。自由既是人的认识能力,更是人的实践能力。由于自由与自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自然是自由的基石,亦是自由展现的舞台,决定了对自由的研究除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维度,还有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自由的发展,应该是包括自然在内的、人自由也让物自由的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对自由的研究一般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维度,或者说仅仅是研究人在社会面前的自由,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的维度。然而,又恰恰是人在自然面前如何自由的问题,决定着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成功或者失败,决定着生态危机能否得以消除。人在自然面前的真正自由既不是古代人顺从自然的自由,也不是现代人征服自然的自由。因为古代人在自然面前的顺从与消极无为,听命于自然,遮蔽了主体自由意志。现代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极大地彰显了人的主体性,获得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巨大解放。然而,现代性自由却是征服自然的自由,建立在自然资源无限、自然空间无限的基础上,以机械的、原子的思维方式把自然当成物件来肢解、控制、支配和征服,因而潜藏着破坏自然的巨大张力,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导致生态危机的爆发、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对立、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断裂以及劳动的异化、科技的异化,最终造成对人的控制,使人陷入不自由之中。从征服自然的自由需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自由。生态自由是人与自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并实现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相处与保持动态平衡中生成的自由。人与自然相统一之所以能够生成生态自由,是因为自然本身自在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整体,人类与这个有机整体达成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与自然本身的对立,从整体的意义上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使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人与自然整体的和谐。生态自由的本质是人自由也让物自由,即人不仅在自然面前赢得自由,也让自然万物获得自由,物的自由是指让物能够按照其自身的自然本性存在,自主地进行自身的活动。生态自由是人以整体的、有机的、生态的思维方式去认识整体的自然,把握生态必然性以及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关系,是本体论自由与认识论自由的统一。生态自由有其哲学基础和现实基础,即对立统一规律、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生态劳动。生态自由能够指导人们进行生态生产和生态生活,做到利用、改造自然与养育、保护自然的统一。生态自由可以为生态伦理学奠定新的哲学基础。从征服自然的自由走向生态自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桥梁。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10
绪论  10-27
  第一节 选题缘由  10-14
    一、生态危机对自由的威胁  10-11
    二、自由迷失了生态  11-14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4-23
    一、国外研究现状  14-17
    二、国内研究现状  17-23
  第三节 研究内容、篇章结构与创新之处  23-26
    一、研究内容  23
    二、篇章结构  23-25
    三、创新之处  25-26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26-27
    一、研究意义  26
    二、研究方法  26-27
第一章 自由与自然  27-63
  第一节 自由的传统界定  27-40
    一、“自由”的基本含义  27-31
    二、“自由”的基本维度  31-40
  第二节 自由之基在自然  40-50
    一、何为“自然”  40-47
    二、依托自然的自由  47-50
  第三节 自由是目的与过程的统一  50-63
    一、自由是人的本质  51-54
    二、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  54-55
    三、自由是不断实现的过程  55-63
第二章 古代顺从自然的自由  63-95
  第一节 自然为人立法  63-80
    一、对自然必然的有限性认识  63-69
    二、主体意志的遮蔽  69-76
    三、人与自然的外在统一  76-80
  第二节 上帝对人的支配  80-95
    一、上帝是绝对必然与自然  81-86
    二、自然服务人之生存而非人之自由  86-89
    三、人与自然同而不和  89-95
第三章 近现代征服自然的自由  95-144
  第一节 近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  95-110
    一、反对封建神权,抬高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95-98
    二、运用理性之光,增强人的主体能力  98-101
    三、发展科学技术,开拓人的认识与实践空间  101-105
    四、高扬劳动之善,追求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  105-110
  第二节 现代性自由是征服自然的自由  110-122
    一、征服自然的自由之体现  111-118
    二、征服自然的自由之合理性  118-122
  第三节 征服自然的自由之局限性  122-144
    一、征服自然之不可能性  122-131
    二、征服自然之恶果  131-144
第四章 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自由  144-177
  第一节 “生态自由”的提出  144-149
    一、现代性自由的生态困境  144-147
    二、自由只能被自由所限  147-149
  第二节 “生态自由”何以可能  149-162
    一、生态的自由维度  150-156
    二、自由的生态维度  156-158
    三、“生态自由”的界定  158-162
  第三节 “生态自由”何种自由  162-169
    一、人自由也让物自由  163-166
    二、“人自由也让物自由”的层次  166-169
  第四节 本体论自由与认识论自由的统一  169-177
    一、生态自由的本体论  170-173
    二、生态自由的认识论  173-177
第五章 生态自由的哲学与现实基础  177-208
  第一节 生态自由的哲学基础  177-196
    一、人与自然的对立  177-181
    二、人与自然的统一  181-190
    三、从有限自由走向无限自由  190-196
  第二节 生态自由的现实基础  196-208
    一、劳动创造自由  196-205
    二、生态劳动创造生态自由  205-208
第六章 合乎生态自由地改造自然界  208-231
  第一节 主体自由之彰显  208-218
    一、自由意志之运用  208-210
    二、自由意志之生态性  210-214
    三、主体之生态自然观  214-218
  第二节 目的设定之合理  218-223
    一、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18-220
    二、人的自由之彰显与保障  220-223
  第三节 手段运用之合德  223-231
    一、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223-225
    二、科技的实效性  225-227
    三、科技的道德性  227-231
第七章 生态伦理的自由维度  231-268
  第一节 自由是伦理学的拱顶石  231-243
    一、自由与理性选择能力  231-235
    二、自由与道德责任  235-238
    三、自由为道德奠基  238-243
  第二节 生态伦理学的自由空场  243-252
    一、人类中心主义:丧失人的自由  243-248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消解人的自由  248-252
  第三节 面向生态自由的生态伦理学  252-268
    一、人与自然的澄明  252-256
    二、合乎生态自由的生态伦理规范  256-263
    三、自由自觉担当生态道德责任  263-268
结语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68-277
  一、必然王国:自然必然性与社会必然性之役  268-270
  二、自由王国: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270-272
  三、生态自由:必然王国此岸与自由王国彼岸的桥梁  272-277
参考文献  277-29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96-297
致谢  297-298

相似论文

  1.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2-MIB的研究,X703
  2.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3. 基于μ综合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TP273
  4.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5.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6.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7.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8. 基于导师临床经验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研究,R277.5
  9. 测量微波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研究,O441.6
  10.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1.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1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13.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14.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15.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6.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7. 社区生态教育研究,G720
  18.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9.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20.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21.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恢复研究,X171.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