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转术期血清H-FABP、IMA、cTnI变化的研究

作 者: 方继瀛
导 师: 柳克晔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缺血修饰蛋白 心脏性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I 心肌损伤
分类号: R65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有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两种方法,均不同程度造成心肌损伤,术后早期评估心肌损伤程度至关重要。缺血修饰蛋白(IMA)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敏感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具有较高的缺血敏感性及心肌特异性。本研究通过观测OPCABG组和CCABG组IMA、H-FABP、肌钙蛋白(cTnI)围术期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CABG术心肌损伤的原因及两组间心肌损伤程度的差异;通过与cTnI对比研究,探讨IMA、H-FABP的变化与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的关系并提供实验理论基础。方法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组20例,OPCABG组20例。CCABG组于肝素化前,主动脉开放后即刻,3,6,12,24h; OPCABG组于肝素化前,第一支搭桥动脉开始灌注后即刻,3,6,12,24h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IMA (ACB)、H-FABP、cTnI浓度。结果1.cTnI的变化趋势二组基本相同,但CCABG组升高更明显,二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CCABG组术后0h升高,术后24h达高峰,OPCABG组术后6h明显升高,术后24h达高峰。CCABG组术后0h到术后12h升高幅度最大,OPCABG组术后6h到术后24h升高幅度最大,显示CCABG对心肌损伤重于OPCABG。2.H-FABP浓度CCABG组术后明显高于OPCABG组,CCABG组术后0h明显升高,术后3-6h即达峰值,术后12h开始下降,术后24h大幅下降,但明显高于术前水平。OPCABG组术后0h开始升高,但幅度明显小于CCABG组,术后6-12h达峰值,术后24h下降,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术后24h二组间相比无明显意义。3.ACB的变化趋势二组基本相同,但CCABG组降低更明显,CCABG组术后0-3h即达最低峰值,术后6h开始逐步升高,术后24h仍低于术前水平,OPCABG组变化规律与CCABG组相似,但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CCABG组。4.多重线性相关分析,H-FABP峰值与多巴胺用量(r=0.452 P=0.004<0.05)、ICU停留时间(r=0.403 P=0.012<0.05)相关;与手术时间(r=0.300 P=0.067>0.05)不相关。ACB最低峰值与多巴胺用量(r=-0.272 P=0.098>0.05)、ICU停留时间(r=-0.239P=0.149>0.05)无相关性;与手术时间(r=-0.488 P=0.002<0.05)相关。三指标间相关性分析cTnI与H-FABP(r=0.160 P=0.013<0.05)相关,IMA与cTnl (r=0.082 P= 0.206>0.05)、H-FABP(r=-0.079 P= 0.224>0.05)均不相关。结论1 OPCABG较CCABG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OPCABG组造成的心肌损伤低于CCABG组,CPB可能是造成心肌损伤差异的最基本和最主要因素。2 HFABP作为较新的心肌缺血损伤的生化标志物能作为CABG术后早期心肌损伤检测的合适指标,其升高时间早,诊断时间窗充分,尤适于术后早期评估心肌缺血程度,早于且优于cTnI。3 IMA诊断时间窗过窄,心肌特异性差,不适合单独作为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1章 绪言  13-15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5-20
  2.1 临床资料  15-17
    2.1.1 病例选择  15
    2.1.2 病人分组要求  15
    2.1.3 麻醉方法  15-16
    2.1.4 手术方法  16-17
    2.1.5 临床观测指标  17
  2.2 血液标本的采取及存放  17
  2.3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17-18
  2.4 检测原理  18
    2.4.1 IMA检测原理  18
    2.4.2 H-FABP检测原理  18
    2.4.3 cTnI检测原理  18
  2.5 操作程序  18-19
    2.5.1 IMA操作程序  18-19
    2.5.2 H-FABP操作程序  19
    2.5.3 cTnI操作程序  19
  2.6 统计学分析  19-20
第3章 结果  20-33
  3.1 临床结果  20-21
    3.1.1 术前一般临床结果  20-21
    3.1.2 术中及术后一般临床结果  21
  3.2 cTnI的变化趋势  21-24
  3.3 H-FABP的变化趋势  24-26
  3.4 ACB的变化趋势  26-28
  3.5 多重相关性分析  28-33
    3.5.1 cTnI峰值与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28-29
    3.5.2 H-FABP峰值与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29-30
    3.5.3 ACB最低值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30-31
    3.5.4 cTnI、H-FABP、ACB两两间相关性分析  31-33
第4章 讨论  33-39
  4.1 两种手术方式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  33-35
  4.2 两种手术方式血清H-FABP变化的对比分析  35-37
  4.3 两种手术方式血清IMA变化的对比分析  37-39
第5章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5
综述  45-53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53-5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异氟醚和七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R614
  2. 冠心病病人血清IMA、sICAM-1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R541.4
  3.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心血管活性药物导致心肌损伤的机理,R96
  4.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R87
  5.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R654.2
  6. 射频消融术引起心肌损伤的临床评价及比较普通射频消融导管与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对心肌损伤的影响,R541.7
  7. 脂肪分布及调脂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R541.4
  8. 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心肌损伤分析,R511.7
  9. 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和临床应用,R446.1
  10. 心肌肌钙蛋白T联合DVH图在放射性心肌损伤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818
  11.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R654.2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R654.2
  13. 饮酒量对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含量的影响,R541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R541.4
  15.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的对比研究,R654.2
  16. 新疆中亚沙棘(H.rhamnoides L.subsp.turkestanica Rousi)总黄酮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R285.5
  17. 瘦素与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心肌损伤致病机制的研究,S855.9
  18. 血清NTpro-BNP、cTNI及IMA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R595.4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R541.4
  20.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R541.4
  21.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21km跑心电图QTd观察,G8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外科学 > 心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