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写意雕塑与中国书画写意精神的互通性研究

作 者: 李景芳
导 师: 朱连城
学 校: 广西艺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写意精神 中国雕塑 民族性 观念
分类号: J3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写意”这个词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古往今来,它时常活跃在诸如书法、国画、建筑艺术、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文化艺术理论和典籍当中。然而,“写意雕塑”却是个新颖的名词,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是近一二十年来渐渐出现在许多雕塑理论和评论当中。近几年使用得尤为频繁,这与当下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使得区域性民族性日益彰显其重要意义,有着三十年历史的中国当代雕塑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必须拥有能与西方文化艺术对话的权力,而这种话语权的建立与自身文化艺术的民族性息息相关。因此,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重要的美学范畴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追求民族个性化的有力武器。一时之间,与中国古典元素,古代符号有关的雕塑作品犹如雨后春笋般惊人的亮相。但是大部分都落入了“挪用”与“符号化”的方程式泥淖中无法自拔,只有极少部分作品成功重组突围,成为当代雕塑艺术民族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写意雕塑”。那么,写意雕塑在模仿泛滥的今天何以成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探索民族性的模范先锋?写意雕塑的生命力在哪里?它是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呢?写意又传达出怎样的内涵呢?文中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一梳理和必要的剖析,首先以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中国“写意”的真正内涵,并通过对霍去病墓的群雕艺术的论述进一步挖掘中国书画之“写意”和写意雕塑之间存在的关于“神”“韵”“气”“势”的互通关系,从而试图找出当代雕塑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衔接点,表明写意书画艺术可以为当代写意雕塑提供许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同时在根植于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要实现传统与当代的对接,谋求更长远发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正确处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第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转化与结合。而老一辈雕塑家钱绍武、台湾的朱銘,后起之秀吴为山、蔡志松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写意雕塑的成功案例似乎在告诉我们,雕塑艺术只有注重“内在继承,外在创新”的整体修炼,才能让传统艺术的精髓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化民族特性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当代写意雕塑艺术应该从其他的艺术门类中吸收营养、合理借鉴,恰当的融入现当代艺术的技法与创作观念,促进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朝着健康多元的方向发展。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6-7
Abstract  7-9
引言  9-10
第一章 对中国“写意”的见解  10-13
第二章 论中国写意书画和写意雕塑的关系  13-16
第三章 谈意义的重建—当代写意雕塑的立足之本  16-22
  第一节 正确处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16-19
  第二节 把传统艺术精髓同当代雕塑艺术相结合  19-22
第四章 中国书画写意精神对自身创作雕塑的指导意义  22-24
结语  24-25
注释  25
参考文献  25
中国期刊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5-26
致谢  26-27

相似论文

  1.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2.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高专电类专业课教学策略研究,TM1-4
  4. 江西省师范类高校普通学生体育观念的研究,G807.4
  5. 《周易》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圆的审美观念,B83-0
  6. 《雨王亨德森》的犹太性研究,I712.074
  7. 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G759.2
  8.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F293.3
  9. 电视综艺晚会的民族性研究,G222
  10. 论大型景观雕塑《诗魂》的艺术特色,J313.2
  11. 宗璞童话文体探析,I207.8
  12. 文化视野下中国电影色彩的表意性研究,J905
  13. 中国画中的意象说在当代雕塑中的运用,J212
  14.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研究,D422.6
  15. 实现消费和谐的对策研究,F126.1
  16. 鄂东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TU982.29
  17. 从“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浅析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观念的变化,J524
  18. 透过艺术市场审视中国水彩,J215
  19. 古彩瓷绘画艺术语言探究,K876.3
  20. 从“崇礼”到“诡道”,K225
  21. 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当代书籍插图的流变,J218.5

中图分类: > 艺术 > 雕塑 > 雕塑理论 > 雕塑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